第四十四集 蕩平涼州_華夏真相集_免费小说阅读网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四十四集 蕩平涼州

第四十四集 蕩平涼州(1 / 2)

漢中古道,秦晉交兵。

楊仕不敵張蠔之勇,隻得殺出一條血路,望漢寧巴州而逃。大霧既散,楊欽前方不見秦軍,複引軍回來,見五寨皆為秦軍所占,背後鄧羌複引大軍殺至。

楊欽腹背受敵,至此悔不聽楊仕之諫,反失了自家五座大寨,無法可想,隻得引殘軍敗將,竟投陽平關來。

哪知魯衛聽聞諸營已失,不來出關接應,反趁半夜棄了陽平關,走奔南鄭巴州去訖。魯衛、楊仕先後繞道敗回成都,來見魯榮請罪。

魯榮大怒,下令欲斬,楊仕辯道:末將力勸楊欽不可追趕秦兵,楊欽不聽,致有此敗。某願再乞一軍前往迎戰,若再不勝時,願斬首以謝將軍,並無怨言。

魯榮怒氣不息,命其立下軍令狀,再給精兵兩萬,回來路去戰秦將。

事到如今地步,楊仕隻得立下軍令狀,複帶兩萬精兵前來南鄭漢寧路上,截殺秦兵。

秦軍陽平關大勝,楊安勸鄧羌乘勝進兵,鄧羌持重,不肯聽從。

楊安於是請命:將軍若恐前方有蜀軍埋伏,末將願乞一軍,前去為將軍哨路。

鄧羌允之,令楊安帶五千精騎,望南鄭路上哨來,迎麵正逢楊仕大軍。兩軍狹路相遇,躲無可躲,避無可避,隻得列陣對圓,當麵交鋒。

楊仕使裨將昌倚出馬,楊安縱馬迎之,戰未三合,將昌倚一馬斬於馬下。楊仕大怒,親出交戰,與楊安鬥至三十回合以上,不分勝敗。

楊安見對方兵多,不敢戀戰,見道路狹窄,無法逃走,於是撥馬往斜刺裡便敗。

楊仕急於將功贖罪,自後沒命趕來,追個馬頭銜馬尾,舉手中長矛向楊安背心便刺。

不料楊安忽於馬上轉身,躲過長矛,從背後甩刀斬楊仕於馬下——此乃當年關公所遺拖刀計,曾在汝南古城以此絕技,斬過老將蔡陽。

蜀軍雖眾,但見主將已亡,於是大亂,敗回成都去了。

鄧羌聞報楊安斬了楊仕,揮軍大進,直至成都下寨,傳命後繼大兵速進,以便合圍。

蜀兵敗回城中,報說楊仕被秦將斬了。魯榮直驚得手足無措,不敢與秦兵爭鋒,急與弟魯衛收拾庫中金珠寶物,引五千兵馬奔入寧州,直投南蠻去訖。

鄧羌引兵入城,分兵駐守各門;又遣楊安與朱彤將兵二萬,寇略梓潼、涪城。

梓潼太守周虢素懷忠孝,恐梓潼難守,遂退保涪城,並令副將劉仁率步騎二百,送母妻還於江南。將至江陵,卻被秦國細作偵知,楊安急遣朱彤星夜引兵往追,獲其母妻以歸。

楊安即載周虢妻母至於涪城,令人高聲喚周虢出降。

周虢在城上看見母妻被執,號哭半日,乃開城投降。楊安遂占涪城,使人送周虢及其母妻至長安見秦王。

苻堅以周虢為尚書郎,周虢固辭不受,厲色呼其氐賊。苻堅不以為忤,待之彌厚。

秦兵既下成都,苻堅更命益州刺史王統與大將毛當,大舉進攻梁、益二州。

晉將楊亮在青穀率巴獠抵抗秦兵不果,接連失敗;益州刺史周仲孫複又大敗於綿竹,唯有逃到南中。前秦諸將乘勝大進,接連攻下益、梁二州,平定兩川。

時有益州蜀人張育、楊光起兵抗秦,並向東晉稱藩。張育自稱蜀王,改元為黑龍,與楊光起兵二萬,聯合巴獠酋長張重、尹萬部眾萬人,進圍成都。

苻堅複命鄧羌率軍五萬,入蜀鎮壓。

張育不敵鄧羌之勇,急派使到建康向東晉請求援軍。

晉軍援兵未發,張育、張重等人卻為爭權發生內訌。秦將楊安、鄧羌趁隙攻之,張育複引敗兵退守綿竹。

東晉繼任益州刺史竺瑤、威遠將軍桓石虔受命入蜀,進攻墊江,擊敗寧州刺史姚萇。但因糧草不繼道路險阻,晉軍不能擴大戰果,隻得退還巴東,前秦最終固守蜀地。

楊安又在成都以南大敗張重、尹萬,斬首二萬叁千,張重戰死。

張育、楊光亦被鄧羌攻殺於綿竹,益州全境遂歸前秦所有。

曆史真相:據民間所傳,張育又稱張亞子,乃中國曆代民間所奉司文事之神,主管科舉考試。其因於秦軍占領成都後自稱蜀王,仍奉東晉正溯,並與前秦軍力戰而死,故被後人視為忠義,並建張育祠以紀念,奉其為神。張育祠後與梓潼神亞子祠合並,張育即與張亞子傳為一體。至蒙元仁宗之時,元帝封梓潼神張亞子為文昌帝君,司文事,主科舉考試,由此便為民間公開供奉。文昌帝君身邊有二位童子,一名天聾,一叫地啞,以示絕不泄漏考試題目之意。元代將文昌星奉為帝君,其人物原型便是晉代蜀人張育,原籍即是梓潼故也。

西元三七四年,甲戌,乃東晉寧康二年,前秦建元十年。

匈奴首領巴蘭勃率匈奴鐵騎,於是年渡過伏爾加河下遊,在頓河擊敗並降服特勒克河與庫班河流域阿蘭人,然後攻擊第聶伯河以西東哥特人。

鐵騎到處,來時排山倒海,去時十室九空,西方諸族無有能與之相抗者。

匈奴人征服東哥特,一部分東哥特人由此向西逃竄到西哥特。

匈奴騎兵尾隨其後,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擺下軍陣,準備迎擊,匈奴人則趁夜從德涅斯特河上遊渡河,然後抄襲西哥特人軍陣背後,展開攻擊屠殺。

西哥特人不諳東方兵法,由是慘敗,隻得向西逃至多瑙河。

羅馬帝國皇帝瓦倫斯批準哥特人渡過多瑙河,進入到羅馬帝國避難,並結為同盟,使哥特人為羅馬帝國禦邊。

匈奴騎兵在驅趕西哥特人同時,複乘勝打擊近鄰各日爾曼部落,儘驅日耳曼人西逃,亦到羅馬帝國境內尋求庇護,瓦倫斯亦允其入境定居。

因日耳曼蠻族生育率極高,人口迅速增加,對羅馬帝國形成巨大威脅。

此時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二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東羅馬帝國皇帝被迫與匈奴人簽訂和約,除向匈奴賠款六千磅黃金,年貢也由七百磅黃金漲到二千一百磅。

畫外音:八十年後,至拓跋氏北魏時期,匈奴首領阿提拉西入歐洲,鐵蹄踏遍多瑙河流域,無人能敵,被歐洲人驚謂曰“上帝之鞭”,是專為處罰不敬上帝之人而來。當時東羅馬帝國已為匈奴附庸,西羅馬帝國也隻得屈身伏低,與匈奴結盟求和。阿提拉因聞西羅馬皇帝之女美若天仙,便遣使前往求以和親。羅馬皇帝以種族有異為由拒婚,阿提拉由此大怒,揮命鐵騎西征,一舉將西羅馬摧毀。正當匈奴在歐洲鼎盛之際,當中土北魏興安二年夏季,阿提拉暴病而亡,其諸子為爭奪王位內戰,十五年後匈奴帝國滅亡。

此乃後話,表過不提。

曆史真相:此番東晉寧康年間匈奴人西遷,擊滅頓河以東阿蘭國後,便始終推動歐洲民族大遷徙,對歐洲曆史產生巨大影響。雖然其後匈奴王國如曇花般在歐洲消失,但許多匈奴人留了下來,就此融入其他民族。至今許多學者認為,匈牙利人便是匈奴後裔。執其說者謂匈牙利人與歐洲人長相有彆,且匈牙利民歌與陝北、內蒙古民歌韻調極似。陝北民歌信天遊產生時代遠比蒙古人早,極可能便與匈奴有關。另後來建立大夏國之赫連勃勃,除其個人自號“赫連”為姓,父及子孫皆是劉姓,或謂便是匈奴漢主劉淵之後裔也。至今陝北劉姓少數民族尤多,或謂亦是匈奴後裔。匈奴部族進入中原後多以部落氏族為姓,如呼延、獨孤、赫連皆乃自創,並非世代延襲而來。凡此數姓亦曆代與漢民雜居通婚,未必定是匈奴後裔。

字幕:東晉孝武寧康三年乙亥,晉分永寧縣地,設樂成縣。

是年晉孝武帝下詔,以謝安為中書監。時天子幼弱,外有強臣割據,謝安與王坦之儘忠輔衛晉室,江南頗算太平。

謝安頗好聲律,先帝大喪期間不棄絲竹,朝中士大夫多所仿效成俗,王坦之寄書苦諫,而謝安不能聽從。

夏五月,王坦之病故。孝武帝乃以謝安為揚州刺史,桓衝為徐州刺史。

丙子年正月初一,皇太後下詔歸政。晉孝武帝親政,改元太元,大赦天下。

帝始臨朝,重封文臣武將:以謝安為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郗愔為鎮軍大將軍、都督浙東五郡軍事;桓衝為車騎將軍、都督豫、江二州六郡諸軍事,自京口徙鎮姑孰。

為削弱桓氏勢力,謝安複請解除郗愔會稽內史職務,因郗愔乃為桓溫心腹郗超之父。

秦建元十一年,乙亥六月,清河武侯王猛患病臥床不起。

秦王苻堅親到南、北郊及宗廟、社稷壇祈求神靈,並分派侍衛大臣前往黃河、華嶽遍祈諸神,求為丞相延壽。見王猛病情稍有好轉,苻堅又為此而大赦天下,無所不用其極。

王猛上疏:不圖陛下以臣性命,而損天地之德,開天辟地以來,從未之有也。臣聞報德莫如直言,故以垂沒之命,竊獻遺忠。伏惟陛下威烈震乎八方,聲教光乎**,九州百郡,十有其七,平定燕、蜀,有如拾芥。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是以古先哲帝王,知功業之不易,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臣伏惟陛下能夠追蹤前聖,則天下幸甚。

苻堅覽疏,為之悲痛流涕。親到王猛宅第察視病情,並問後事:數旬不見卿來上朝,不謂竟病重至此。卿倘有不豫,將有何見示?

王猛言道:陛下明見千裡,興亡之道皆知,臣不必囑。惟晉朝雖然偏居江南,乃正朔相沿,上下安和,臣死以後,願陛下休要南圖。

苻堅:敬奉先生之囑。外交如此,內政如何?

王猛:鮮卑、西羌與我有滅國之恨,究是仇敵,終必為禍,宜漸除之,不可使居身側。

言訖而亡,終年五十二歲。

苻堅親與裝殮,對太子苻宏道:上天不欲使我統一天下乎?何奪我丞相如此之速!

王猛既喪,秦王皆因其生時軍政法度,不加改易,由此國力大強。建元十二年三月,秦軍攻占南鄉,山蠻三萬戶降秦。當時河西之地不歸附於前秦者,隻餘涼州。

鏡頭轉換,按下秦國,複說涼州。

涼王張天錫殺侄張玄靚自立,改元鳳凰,隨即荒於酒色,不理政務,致令民不聊生。

又罷黜世子張大情,而立寵妾所生之子張大豫,更令朝中故舊老臣人人懷怨。

秦王苻堅聞之,遂欲起兵伐之,即命將軍苟萇、梁熙等發兵西向,臨於西河。

尚書郎閻負出班諫道:常言師出有名,天下偃服。陛下先未可動兵,可使人召張天錫來京奉職,如不來時,以兵征伐未遲。

苻堅從之,命黃門書詔,派閻負、梁殊為使臣,前往姑臧諭令張天錫道:天使到日,即刻奉詔來朝,如有違命,進師捕討。

張天錫議於群下,部下諸將皆怒而不從:我等世代事奉晉國,忠節著於海內,今一旦委身氐賊,醜莫大焉!且我據河西天險,若悉起境內之兵,則可右招西域,北引匈奴拒之,何遽知其不能獲勝耶!奈何降乎?

張天錫於是攘袂登案:孤意已決,定與秦國決一死戰。自今而後,但有言降者斬!

便對閻負、梁殊二人說道:二公今欲生歸長安,還是死返秦國?

梁殊答道:公若識其時務,應某之征降秦,則某與公皆榮歸長安;公若不去,休道殺我二人,其不久亦自有人來殺公也!

閻負亦昂然挺立,辭氣不屈。

張天錫大怒,於是即在殿上自引強弓,親自射殺二人。

張天錫之母聞說殺了秦國使臣,不由流涕:秦王橫製天下,江北群雄儘皆束手,晉國亦不敢正視。我兒若順勢而降,則可延數年性命;今既恃強抗衡,又殺其使,亡無日矣。

張天錫不聽母勸,使馬建為將,率眾二萬前往西河抗秦。

秦使從人逃回長安,向秦王報說涼王張天錫殺使抗命之事。

苻堅大怒,即遣使至西河大營傳詔,令武衛將軍苟萇、左將軍毛盛、中書令梁熙、步兵校尉姚萇等將,率精兵十三萬進兵涼州,進攻姑臧。

苟萇接詔,即登帥帳,下達將令:命梁熙、姚萇、王統、李辯四將為先鋒,率三萬兵馬從清石津渡河,攻打河會。

前涼驍烈將軍梁濟自料不敵,乃舉其部眾降服。

苟萇不戰而勝,遂率大軍經由石城津渡河,與梁熙會合,複攻取纏縮城。涼將馬建畏懼,從楊非退守清塞,上表姑臧告急。

張天錫聞報,驚怒異常,又派征東將軍常據,率三萬兵眾集結於洪池,親自統領五萬兵眾,集結於金昌。

安西將軍宋皓向張天錫進言:臣白日觀雲,夜觀星象,見秦國運祚方昌,軍勢亦不可抵擋,不如投降為上。

張天錫聞奏大怒:某曾說再言降者斬,爾竟不懼死耶!

便欲引弓射殺。眾臣見狀大驚,一齊跪拜:大王臨戰先斬大臣,恐於戰不利也。

張天錫怒氣不息,將宋皓貶為宣威護軍。

廣武太守辛章奏道:殿下欲與秦軍決戰,須以大將統軍,方可一戰。馬建雖然勇猛,然出身行伍,唯利是圖,視強弱之勢而易反複,一旦挫跌便思反噬,定不會為國家效力。

張天錫又不聽,說道:孤之大將,非汝等所能料也。

於是親自引兵前往金昌,傳令會集馬建等諸將,要與秦兵決一死戰。

秦將苟萇率大軍渡河而西,使姚萇率三千甲士作為前鋒,迅如狂風大進。涼州守將馬建見秦軍勢大,果如宋皓所說,一矢不發,即率本部萬人臨陣向苟萇投降。

兵眾有不願降者,見狀全都逃散,回奔姑臧。

辛卯日,苟萇引軍長驅直入,與常據激戰於洪池。兩軍對壘,從辰至午,常據部隊潰敗離散,自己所乘戰馬亦被亂兵殺死。屬下董儒即以己馬送之,請常據乘而逃命。

常據流淚說道:我自隨故涼王以來,三次督領各路軍隊,二次持符節斧鉞,八次領宮中衛隊,十次在外帶兵,所受重用寵信,達於極致頂峰。今終於受困於此,乃我死亡之地,何望複能安身活命哉!

於是進入軍帳,褪下盔甲,向西叩頭,自刎而死。

前秦士兵湧入洪池,殺死涼州軍司席仂,儘降其眾。涼州主力至此覆沒,再無戰力。

癸巳日,前秦大軍進入清塞,張天錫派司兵將軍趙充哲率眾抵抗。

苟萇親率秦軍,與趙充哲在赤岸交戰。不則半日便徹底攻破涼軍,俘獲並斬首三萬八千人。趙充哲力戰不屈,最終死於亂軍之中。

張天錫環顧身側再無戰將,隻得恃勇親自出城迎戰。未料城內守軍卻趁機反叛,張天錫隻得率數千從騎奔還姑臧。

甲午日,前秦軍隊抵達姑臧。張天錫無奈,隻得具以素車白馬,載著棺材,雙手反綁於身後,大開城門,至秦軍營前投降。

苟萇為其鬆綁,焚棺受璽,將張天錫及其部下群僚送到長安,涼州各郡縣皆降前秦。

苻堅見張天錫歸降,大喜赦之,封為歸義侯,並徙其豪右七千餘戶至關中。

畫外音:列位看官!秦王對降敵仁則仁矣,然以何麵對冤死之梁殊、閻負兩位忠貞使臣哉?古人謂“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不亦信夫!

前涼至此而亡,自張軌出任涼州刺史,至張天錫失國,共傳九主,凡七十六年。

苟萇振旅還京,秦王苻堅引領眾臣親迎出城,回宮大排筵宴,與征西諸將賀功。

來日升殿,正與諸將敘功論賞,忽見門官入報:匈奴鐵弗部首領劉衛辰率本部數萬人馬而來,現紮營於城外,劉衛辰隻與十數幕僚候於宮外求見。



最新小说: 玄學美人通陰陽,瘋批權臣撐腰寵 中世紀女領主 穿到十年後,白月光被我搶娶豪奪 總被召喚的我於高危世界成為大佬 重生七零:狠戾軍官被我撩紅眼 匪禍天下 將軍擄嬌 俯仰人間二十春 我馴養師,養蟲族天災不過分吧? 春日早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