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說杜伏威兵敗勢危,江都隋軍也來進攻,杜軍再敗。
此時杜伏威重傷未愈,又全仗部將西門君儀之妻子勇而多力,背負杜伏威奪路而逃。王雄誕領敢死隊拚命斷後,杜伏威這才又逃得一命。連續兩次死裡逃生,杜伏威實力大弱,隻好四處遊擊,不斷吸收流民加入,經過半年恢複,才複擁眾數萬。
於是控製江都附近六合縣,以為根據地。與此同時,左才相往來淮北,李子通占據海陵,都有數萬兵力,與杜伏威三足鼎立於江淮一帶。
大業十二年七月,楊廣巡幸江都。為保障皇帝安全,隋朝虎牙郎將公孫上哲率軍前往鎮壓江淮群盜,先與杜伏威戰於鹽城。
隻經一戰,公孫上哲軍被全殲。大將陳陵帶八千精銳複來,與杜伏威多次交手。陳陵軍強器銳,杜伏威連連失利;但陳陵兵力不多,雙方打成僵持。
同年十二月,隋煬帝車駕到達江都,護駕驍果軍十餘萬人,聲威赫赫。
論說杜伏威此番若不遠遁,必然難逃滅亡。不料正逢荒年,百姓饑謹,遍地揭竿而起。杜伏威乘機吸收大批饑民入夥,勢力反而迅速膨脹。
陳陵見戰局不利,因此龜縮江都不出,任由杜伏威耀武揚威。杜伏威以婦女衣裳相贈,以激將法誘出陳陵,將其全軍覆沒,陳陵單騎逃回江都。
杜伏威趁勢占據高郵、曆陽等重鎮,並在曆陽自稱總管,封結義兄弟輔公祏為長史。
由於本身深受賦稅之苦,杜伏威對領地之民隻收極低賦稅,下令凡官吏貪汙無論輕重,一律處死。於是人民大悅,踴躍送其子弟參軍,以衛家國。
其後江都兵變,宇文化及弑殺楊廣,委任杜伏威為曆陽太守,杜伏威不受,卻向東都越王楊侗稱臣,被封為楚王。
閃回結事。武德二年九月,李子通率主力圍攻江都,杜伏威、沈綸中其離間之計,坐觀李子通奪得江都。杜伏威及時審時度勢,主動遣使降唐,接受唐高祖所委任官職。
曆史真相杜伏威為何在此時降唐,史中並無明確記載,因此便成迷案。須知當時李唐勢力還遠未達到一統天下之勢,尤其遠離江淮,鞭長莫及。李世民當時正在太原與劉武周激戰,勝負難料,河北竇建德、河南王世充也在虎視眈眈,欲圖吞並。杜伏威居然在此時降唐,應是在千頭萬緒中看出唐朝實力,實是眼光獨到。不過亦由此可見,杜伏威此人並無並吞天下大誌,其當初起義亦隻是形勢所迫,所圖如同翟讓,隻求在亂世中保全一方而已。
武德三年乃是亂世高潮,天下局勢已經明朗。
李子通占領江都並稱吳王之後,便渡江攻克重鎮京口,擊殺沈法興大將蔣元超。沈發興主力喪失殆儘,隻得放棄丹陽、毗陵,逃回吳郡。於是長江下遊,皆歸李子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李、沈交戰之時,杜伏威看出便宜,乃以輔公祏為將,闞陵、王雄誕為副,帶領數千精銳,乘虛進攻丹陽。未料沈法興退敗過速,李子通親率主力數萬回師迎戰,軍容極盛。
輔公祏眼看眾寡不敵,情急之下,忽想起杜伏威前番取勝手段,乃挑選千名死士,各持長刀為前鋒,又以千人緊隨其後,複親領其餘兵力緊隨其後。
決戰之前,宣言於眾軍前陣有退後者,後陣斬之。後陣有退後者,某親斬之!
江淮軍本就剽悍,聞此嚴酷軍法,人人奮勇向前。雙方剛一接戰,李子通部氣為之奪,當即敗退。輔公祏此時竟忘自己兵力過少,下令窮追猛擊。
李子通終被逼急,且亦清醒過來,複命反師再戰。
杜軍大敗,回身便跑,督戰隊早已四散。李子通卻因取勝輕敵,下令就地紮營,夜間不設防備。王雄誕力勸輔公祏夜襲敵營,輔公祏已經喪膽,不敢應承。
王雄誕自領本部數百人前往,在李子通營中大肆縱火,四麵呐喊,有如萬人之狀。李子通複大敗潰逃,數萬人一夜之間散淨。
武德三年六月初一,唐高祖李淵徙封杜伏威為吳王,賜姓李,加授東南道行台尚書令。同年,杜伏威再次擊敗李子通,將都城遷至江南丹陽(今江蘇南京)。
李子通戰敗之後,終究守不住江都,隻得主動撤往京口,繼又逃往太湖。於是江西之地亦儘為杜伏威所有,成為江南第一霸主。
畫外音此番江淮三雄大戰,李子通先擊沈法興過江,敗回吳郡;杜伏威又險象環生,終於全勝李子通,致其全軍覆沒,就此獨霸江淮之地。實在驚險,著實好看。
李子通收集餘部,又聚二萬餘人。因儘失故巢,勢力又遠不如杜伏威,隻好遷怒他人,再向沈法興下手。於是引軍向南,突襲沈法興老巢吳郡。
沈法興大敗之餘,尚未恢複元氣,自然不是李子通對手,結果吳郡城陷,落入敵手,自己隻帶數百人逃出。左思右想,無處可去,便去投奔同鄉聞人遂安。
不料聞人部以為沈法興引軍來攻,竟奮起以抗,雙方大打出手。正激戰間,海上颶風突起,將兩家兵馬皆都吹散,沈法興不幸落水溺死。
江淮三雄之沈法興就此了帳,從起兵到滅亡僅有三年。隋末反王,又消失一路。
李子通既滅沈法興,占其吳郡,勢力有所恢複。杜伏威聞知,為永絕後患,便派義子太保王雄誕進攻李子通。
曆史真相若依《說唐》等演義小說所雲,隋朝時有個靠山王楊林,當初鎮守登州,最喜收納義子,連同秦瓊在內,共收十三個義子,稱之為十三太保。其實彼乃小說家言,且楊林也是虛構人物,不足采信。倒是這個杜伏威最喜收認義子,在起事創業過程中曾收三十餘人,個個能征慣戰,武藝高強,王雄誕便是其中之一。依此推論,則演義小說中靠山王楊林及其十三太保人物形象由來,便是出於杜伏威,亦未可知。
李子通聞說杜伏威派兵來伐,又怒又恨又怕,隻得出離都城吳郡,親領精兵據守獨鬆嶺險關,與王雄誕對壘相持。
王雄誕見李子通堅守不戰,便知其上次已被自己打怕,於是感覺好笑,信心大定。
乃設疑軍之計,派人多造旗鼓,日間便似麻林;夜間虛設燈火,間隔遍布,直到江畔。遠遠望去,便似有數十萬大軍,將獨鬆嶺三麵圍困十重,隻留南麵無軍。
李子通前次遭受夜襲,十萬大軍敗散於一夜之間,後來打聽出敵將便是王雄誕,此番聞報帶兵主帥又是此人,於是便留下嚴重心理陰影,一時草木皆兵。
堅持三日夜之後,李子通終於崩潰,居然自燒營帳,連夜全軍南撤。又竟然自動舍棄吳郡,繼續南奔,隻求離此魔王越遠越好。
王雄誕猛追,直到杭州城下,李子通窮蹙投降。王雄誕接受其降,振旅還於丹陽。
杜伏威聞說李子通歸降,設宴為諸將賀功,席間詳問此戰情狀。
王雄誕帶比帶說,口沫橫飛,諸將在旁添枝加葉,便如群口相聲。杜伏威愈聽愈奇,每聽到開懷之處,便命侍從獻酒,王雄誕則未待說完,已經頹然醉倒座間。
杜伏威直搖頭道自古奇事多矣,但被嚇敗一國者,我從未聞之。
因一直搖頭,就此便落下病症,凡聽人說話,便即搖頭不已。來日又設宴招待李子通及其部下臣僚諸將,李子通見其一直搖頭,納悶不已。
再次日,杜伏威便遣王雄誕率兵一千,押送李子通及其左仆射樂伯通等,前往長安獻俘。唐高祖李淵不但未治罪李子通,還賜予宅第一所、田地五頃,賞賜錢物頗多。
三日之後,王雄誕辭帝還國,唐高祖重重賞賜,滿載珠寶絹帛以歸。
杜伏威既滅李子通,又派王雄誕進攻江淮間其他獨立勢力。
此時杜伏威已是江淮霸主,誰敢迎戰?於是汪華、聞人遂安等割據勢力紛紛投降,杜伏威終完成江淮統一,儘有淮南江東之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武德五年夏,李世民率部平定徐元朗,陳兵杜伏威境上,耀武揚威。
當此之時,隋末蜂起各路反王大多已經煙消雲散,杜伏威自然明白李世民用意,為免嫌疑,上書唐帝李淵,自動請求入朝伴駕。
李淵覽表,當即準奏。於是杜伏威將江淮軍交給義子王雄誕,自到長安朝見天子。李淵加封杜伏威為太子太保,位在齊王元吉之上,僅次於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
李子通聞說杜伏威被唐帝羈縻於長安,不由雄心再起,乃與樂伯通商議杜伏威既至長安不歸,則江淮無首,我等何不趁此良機回去混水摸魚,集合舊部,東山再起?
樂伯通極言稱是,並慫恿道大王待下寬厚,能得士卒之心,所忌憚者,惟杜伏威一人而已。今其已成籠中之虎,唐帝必不會再放其歸山,我等逃回,必能東山再起也。
二人議定,當夜便以出城圍獵為名,帶數十隨從出離長安,往東便走。未料剛至藍田關時,因部下口音行動有異,便被守關士兵發現,束手就擒,又被押回長安。
李淵此番不再留情,命將李子通與樂伯通斬首,落得與魏公李密相同下場。
隋末十八路反王之李子通一路,就此也便了卻,煙消雲散。
果如李子通所料,杜伏威自入長安,江淮軍便出大亂。
當年杜伏威與輔公祏二人共同創立江淮軍,號稱刎頸之交,軍中皆稱輔公祏“輔伯”,地位與杜伏威相當。但隨勢力壯大,杜伏威漸奪輔公祏兵權,隻命其擔任仆射虛職。
輔公祏心中不平,於是借口與故友左遊仙學道,主動退出權力之爭。杜伏威臨去長安,便將政務交給輔公祏,軍務交給心腹義子王雄誕,同時秘令王雄誕監視輔公祏。
輔公祏畢竟不甘雌伏晚輩,杜伏威一走,就與左遊仙密謀發動兵變。乃施反間之計,使左遊仙模仿杜伏威筆跡,偽造書信給王雄誕,責備其懷有貳心。
王雄誕見信異常傷心,就此托病在家,不再沾手軍務。
輔公祏正中下懷,就勢接管江淮軍,又偽造杜伏威密令,說自己在長安受到唐帝虐待,要輔公祏率引數十義子起兵造反。以輔公祏在江淮軍中號召力,兼有杜伏威親筆密令,眾家義子太保如何不信?於是群情激憤,便隨輔伯發動兵變。
武德六年八月,輔公祏自稱皇帝,國號宋,以左遊仙為兵部尚書。
左遊仙進言道我雖為兵部尚書,但於行軍布陣之事一竅不通。若論帶兵打仗,王雄誕實乃眾太子之首,無人能及。若不使其為將,實為可惜。
輔公祏深以為然,派人到王雄誕家中,勸其歸順自己,便拜其為三軍統帥。
王雄誕到此時才明白,自己前番已經上當受騙,誤會義父也。由是大怒,嚴詞拒絕輔公祏勸降。輔公祏見其不從,深恐其聯絡其他太保,壞了自己大事,隻得將其殺害。
畫外音江淮軍背叛造反消息傳至長安,杜伏威心如油煎,由此成疾。挨至武德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杜伏威在長安暴卒。據其墓誌銘載“留在丹楊,圖為釁逆;內懷憂懼,降年不永。”由此推斷是為憂懼病亡。而據《新唐書》記載,卻說是因誤服雲母中毒而死。杜伏威死後,其子被沒入奚官,舊屬不顧。隻有戴義,出資撫養杜伏威遺孤。
武德七年春,唐軍以趙王李孝恭為帥,李靖、李積、闞陵為將,對輔公祏發起總攻。
字幕闞陵,杜伏威義子,與王雄誕並稱雙雄。
杜伏威入朝時,闞陵隨從同至長安,因而逃過輔公祏兵變之罪,反為討逆將軍。闞陵向以勇武著稱,負責軍紀,有違反者無論親疏一律法辦,因此在江淮軍內威望極高。
兩軍對壘,猶未接仗,闞陵便單槍匹馬直接衝向對陣,摘掉頭盔,向眾太保及諸將大喝道汝等不識我邪?誰敢來戰!
江淮軍由此軍心散亂,至有就此投降者。
於是兩軍接戰,激鬥數合。唐軍兵強將勇,更有李靖、李積兩位兵家之祖,輔公祏如何是他二人對手,由是連吃敗仗,終於走投無路。
武德七年三月,輔公祏向唐軍投降,隨後被押送長安,處以死刑。
輔公祏被捕之時,向唐軍主帥李孝恭供述,杜伏威才是謀反主謀,並以假造密令為證,闞陵也是謀反中人。
正好此前李孝恭與闞陵有隙,於是將錯就錯,就以謀反罪將闞陵處死。後向李淵稟報,說杜伏威才是謀反幕後主謀。
李淵雖然不信,兼且杜伏威已死,但為趙王遮掩公報私仇之罪,便顧活不顧死,亦命就此剝奪杜伏威所有官職爵位,並籍沒其家眷。
隋末十八家反王之吳王杜伏威一路,也便就此終了,化為曆史塵煙。
鏡頭轉換,說罷江南之事,由此還表唐廷。
禮部尚書李綱兼任太子詹事,輔佐太子建成,性情耿直,好為勸諫,便被漸漸疏遠。李建成妒嫉秦王世民戰功,李綱屢向太子進言,建成拒不理睬,於是李綱上表辭官。
高祖大罵道卿為何寧做何潘仁長史,卻不願做唐朝尚書?
李綱頓首說道臣為何潘仁長史,每逢何氏濫殺無辜,進諫必聽;而今為唐臣,太子與陛下皆不肯聽,故此請辭。
高祖聽罷非但不怒,反而誇獎李綱是為直士,升為太子少保,兼禮部尚書、太子詹事。李綱再諫太子建成飲酒無度,聽任讒言,疑忌兄弟等事,太子依然我行我素。李綱知道再勸無益,便就再次上奏朝廷,終以年老為由堅決請求辭職,解甲歸田。(本集完)
喜歡華夏真相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真相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