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洛聖結束學業回到歐洲之前,他的藝術風格就已經趨近於成熟了。
不過那個時候他還是沒什麼名氣的畫家,自己的畫作也賣不上什麼價。
隻有等他回到歐洲後,他憑借著旅明的履曆,這才小有名氣,至少餓不死。
真正將他推向藝術神壇的,還是那驚天一畫,將兩個高級超凡者封入畫中的操作,使得他的畫作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知,學習,崇拜。
所以在他回到歐洲後,修為暴露前,他也隻是一個還算可以的小畫家。
餓不死,但要說自己的畫作多麼受歡迎也算不上。
所以為了宣傳自己的畫作,巴洛聖也像當時的小畫家那樣,不可免俗地參與了一些宣傳活動。
藝術品就是這樣,不管是便宜的,還是高貴的,隻要是藝術品,就離不開講故事。
周餘臣在春秋界廝混的時候,有一次遇到一個關於美術館的案子,當時和夏洛克探討了一番。
春秋界中最著名的畫家好像是個叫梵高的畫家,畫作拍賣價格動輒上億。
其實周餘臣對於梵高挺欣賞的,也覺得他的畫作好看,尤其是顏色,很夢幻。
但是讓他自己來決定梵高畫作的價值,是絕對不可能價值上億的。
當他將自己的疑問告訴夏洛克後,夏洛克告訴他自己也從來不認為什麼畫作可以價值上億。
不過是一張畫紙,加上幾桶原料,作畫的成本劃算到現在也不過成千上萬塊,憑什麼溢價上萬倍購買?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些藝術品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充當著一種高端一般等價物的職能。
白銀黃金是金屬貨幣,作為貨幣時它們不僅可以交易,同時因為它們是真正有價值的實物,就算法律規定它們不是貨幣,也沒法消滅它們的價值屬性,使得它們可以作為衡量價值的指示物。
古時候的交易額很小,所以人們在價值小的交易中喜歡以物易物。
等到一次性的交易數量和交易價值變高後,於是人們開始使用一般等價物也就是銀子和黃金作為貨幣,這樣人們交易的時候,一方就不用帶著一大堆貨物來交換了。
但是到了近代,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可能大宗交易的貨物數量和價值呈幾何數字增長。
原本在古人看來是海量的物資,可能現在也不過是一場交易的零頭。
這個時候還能用白銀金子來交易嗎?
就算可以用,一場大宗交易等價的金子,購買者能夠找的齊嗎?
紙幣正是在這樣的兩難當中誕生的,它用信用做擔保,約定了一張紙等同於一定的價值。
攜帶等同價值的金子和攜帶規定等同價值的紙,肯定是不一樣的。
但是紙幣終究是紙,脫離了信用,它也什麼都不是。
而信用這種東西,從來不是永恒不變的。
如果隻是一兩百塊錢,就算信用崩塌,那也沒什麼。
但是當這個數量到了億,十億的時候,天平兩邊一邊是沒有實物的信用,一邊是真真切切的價值,這個時候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夠相信這一堆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