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基大師心想,師父讓他抽空去少林,說明事態不急,少林寺藏經閣的《楞伽經》應該沒有丟,達摩祖師確有兩部《楞伽經》傳下。
那少林寺建寺已經有一百餘年,三藏寺隻有十餘年,兩寺底蘊無法相比,若能收藏《楞伽經》真本,對三藏寺自是大有益處。
窺基大師心下盤算,這部真本是黃施主所供奉,等把黃施主禮送出寺後,再前往少林寺也不遲。
他就繼續待在三藏法師身邊,聽三藏法師與黃四喜對答。
隻聽三藏法師又道:“小施主供《楞伽經》來我寺,貧僧已經收下,小施主曾言有難題無法解開,現在可以講啦!”
“請聖僧稍等!”
黃四喜解下身背的乾坤一氣袋,解開袋口,從中取出降龍劍、玄鐵重劍、紫薇軟劍等一乾寶物。
三藏法師見狀,始終麵帶微笑。
圓測大師見黃四喜攜帶這麼多利器,輕輕皺眉。
窺基大師出家前是將門之後,祖上是太宗李世民麾下悍將,對神兵有獵奇之好,他瞧見黃四喜的諸多兵器,目光大亮,露出讚色。
他以為黃四喜是要展示某件兵器,結果黃四喜把袋子清空後,竟然把袋子遞給了三藏法師。
黃四喜認定三藏法師是超脫凡塵的聖僧,就直截了當:“晚輩這件袋子含有異力,但是缺少點化法門,遲遲不能讓異力顯露,請聖僧賜教點化之法,開光之策!”
“大膽!”
圓測大師斥道:“師尊是中土佛門名聖,受天子求福,被萬民敬仰,你一介區區草民,怎麼敢讓師尊替你做開光法事!”
他心想,你也配?
窺基大師也覺得黃四喜不配,雖然黃四喜先一步供奉了《楞伽經》,但一部佛經不足以請動三藏法師這樣的佛門大賢。
窺基大師就勸道:“黃施主,普天之下隻有天子天後才有德位讓師父做法,你還是換一個……”
他話音未落,卻見三藏法師一揮手,示意他止言。
他頓時閉上嘴巴。
三藏法師已經接過了乾坤一氣袋,裡裡外外查看一邊。
隨後舉到鼻前嗅了嗅,突然問黃四喜:“小施主身上是不是攜帶有佛門舍利?”
黃四喜心有感歎,心想三藏聖僧的鼻子可真靈。
當年黃四喜重返碧血江湖時,途徑雲岡石窟時偶遇楚昭南與九難惡鬥,他救下九難後得知了佛門古僧龍樹禪師的舍利子情況。
後來他發現龍樹舍利子竟然可以與羅摩內功產生感應,每次療傷時,隻要他手握龍樹舍利子,那麼羅摩真氣的流轉就會加快,療傷速度也可以顯著提升。
這顆舍利子自然被黃四喜視為稀世珍寶,從不對外展示。
早前破壁時,為了防止意外發生,黃四喜先把龍樹舍利封存於錦盒,又把錦盒裝入乾坤一氣袋裡。
由於袋口可以使用‘千纏百結’縛住,一旦纏死袋口,誰也解不開,袋身又刀劍不傷,水火不損。
即使黃四喜進入狄仁傑江湖,不幸掉入江河,落入火海,乾坤一氣袋也可以確保龍樹舍利的安全。
但黃四喜萬萬想不到,龍樹舍利僅僅是在袋子裡殘留了微弱氣息,竟然被三藏法師探查了出來。
黃四喜回道:“晚輩確實在機緣巧合下,尋獲了一枚舍利子。”
三藏法師當即朝他伸手:“請小施主把舍利拿來!”
眼見他麵露遲疑,三藏法師又笑:“沒有這顆舍利,貧僧可點化不了這件袋子!”
黃四喜一聽,不再猶豫,從懷裡取出錦盒,起身遞給了三藏法師。
圓測大師與窺基大師紛紛靠近三藏法師身前,好奇打量錦盒裡的舍利子。
這顆舍利估摸有核桃大小,不如珍珠皓白,表層呈現灰褐色澤。
圓測大師瞧不出來曆,就問三藏法師:“敢問師尊,這是哪位佛士遺留的舍利子?”
三藏法師笑道:“你們應該知道世尊釋迦牟尼的大弟子罷!”
圓測大師與窺基大師對視一眼,齊齊點頭:“世尊首徒是龍樹菩薩,也是大乘佛教的創始者!”
三藏法師解答:“昔年貧僧西去佛國,有幸瞻仰到世尊釋迦牟尼遺留的一顆佛牙,除了佛牙之外,佛國最著名的佛寶就是龍樹菩薩的舍利子,不過龍樹舍利已經遺失多年,貧僧以為這顆舍利早就被毀,想不到竟然在小施主身上,真是佛緣呀!”
“啊!”
圓測大師與窺基大師大驚失色:“這一顆是菩薩舍利?”
龍樹菩薩是千年前的古僧,曾經在佛陀座下聽講,如果可以供奉到龍樹菩薩的真身舍利子,那麼三藏寺肯定可以成為中土佛門的祖庭。
但三藏法師並沒有把龍樹舍利據為己有的念頭。
隻見他手握龍樹舍利,伸入袋口。
也不知道他暗中運轉了什麼秘法,原本超過丈餘的袋身,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小起來。
直至乾坤一氣袋縮到巴掌大小,三藏法師才把手掌從袋口裡拿了出來,又揚手一拋,便把袋子與龍樹舍利一起還給黃四喜。
黃四喜左手持袋,右手持龍樹舍利。
乾坤一起袋微縮如掌,龍樹舍利並沒有任何變化。
黃四喜見圓測大師在直勾勾盯著龍樹舍利,就先把舍利裝入錦盒,揣進懷裡,這才提起乾坤一氣袋,詢問三藏法師:“請問聖僧,晚輩應該如何使用這件佛袋?”
這時三藏法師已經示意窺基大師,前往後方古樹的樹洞裡取來紙筆。
三藏法師奮筆疾書,寫了一張佛紙,然後遞給黃四喜:“貧僧這裡有一部佛門指法,小施主可以試著研修,隻要可以修成,就能點物入袋。”
黃四喜雙手捧起佛紙,上麵的筆墨字跡,圓測大師與窺基大師都可以看見。
但是佛紙表層浮現的一行行閃光文字,就隻有黃四喜一人可以觀讀了。
“名宿遺物:收錄有‘三藏佛指’,贈送《楞伽經》給三藏寺,即可觀讀繼承!”
黃四喜看罷一遍,已經把‘三藏佛指’修成,隨即折疊佛紙,免得被圓測大師與窺基大師學去。
這之後,黃四喜左手打開袋口,右手運使指法,讓內力灌注在右手食指上,對準地麵的玄鐵重劍一點,劍身受到內力激蕩,橫向紮入袋口,沒入其中不見蹤影。
名宿遺物上有明確指示,隻要是黃四喜隨身攜帶之物,都可以通過‘三藏佛指’裝入乾坤一氣袋內,除此之外,‘三藏佛指’再無它用。
圓測大師與窺基大師見狀,無不是目瞪口呆,玄鐵重劍少數也有四五尺長,究竟是如何裝入巴掌大的袋子裡呢?
三藏法師見黃四喜已經學會‘乾坤一氣袋’的收納之法,笑著問:“小施主的難題,解了否?”
黃四喜覺得已經徹底解開,但他目光一轉,突然望向乾坤一氣袋。
他震驚發現,袋麵竟然顯露了一顆顆的龍首圖案,且每一顆龍首圖案內全都繡刻有字跡,第一顆龍首上刻‘清’字,第二顆龍首刻有‘明’字,其餘幾顆龍首也是以朝代命名,其中包括有‘唐’字。
他當即麵朝三藏大師,恭敬行了一禮:“請聖僧賜教,這些龍首圖案是什麼意思?”
三藏法師給他指點迷津:“貧僧當年隨侍太宗陛下跟前,曾經見過一顆唐龍首,小施主可以去取來,至於其它龍首都位於何方,貧僧就不得而知了,這需要小施主自己尋找!”
黃四喜趕緊又問:“還請聖僧告知,唐龍首藏在何處?”
三藏法師指向佛紙:“就在紙上,你看不到嗎?”
黃四喜立即重展佛紙,發現背麵竟然繪製了一幅地圖,顯然就是埋葬唐龍首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