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雖有“四塞之地”的稱號,但在軍事防禦的靈活性上,洛陽更具優勢。
洛陽周邊的交通網絡使得軍隊的調動和補給更為便捷,一旦遭遇戰爭,能夠迅速集結兵力,應對各方威脅。
李承乾率領的五萬精銳士兵進駐洛陽後,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加強城防,抵禦朝廷軍隊的進攻。
一旦發生戰爭,洛陽能夠成為李承乾的堅固堡壘。
雖說曾經洛陽是李世民的後花園,但隨著李世民登基稱帝後,曾經的心腹都已經轉去長安。
還有個最為重要的緣由,洛陽可以更好的擺脫世家勢力的影響。
長安這些年來,關隴集團已經根深蒂固,加之五姓七望不斷滲入,天下各方勢力均想在京師有一席之地,已然是重重疊疊。
對於往後的發展方向來說,洛陽也是要比長安更佳。
船隊破浪前行,李承乾轉身走進旗艦的船艙。蘇定方、陳雲超、李德謇、裴行儉、薛仁貴早已等候在此,眾人神色凝重,氣氛緊張而壓抑。
這些都是李承乾的心腹。
關於占據洛陽對抗長安之事,先前早就已經清楚了。
李承乾緩緩坐下,目光逐一掃過眾人,沉聲道:“諸位,洛陽城防堅固,官員眾多,且背後是長安朝廷的勢力。”
“但既已下定決心,就絕不能退縮。”
“此次議事,在於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掌控洛陽,以及如何抵禦長安方麵可能的反撲。”
這是最壞的打算。
隻要占據洛陽,就等於是跟李世民翻臉了,擺明的抗旨不遵。
有可能李世民會忌憚內戰,從而不開啟戰爭。
但更有可能是派遣大軍圍剿。
未雨綢繆,李承乾自然不可能說等到朝廷大軍過來再進行準備。
蘇定方率先起身,他身姿挺拔,目光堅定,聲音沉穩有力:“殿下,洛陽城防雖固,但以我們如今的兵力和士氣,拿下洛陽城並非難事。隻是洛陽城內官員眾多,這些人大多是朝廷的心腹,如何處置他們,關乎洛陽的穩定。”
李承乾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一絲冷峻:“對於那些堅決與我們為敵的官員,絕不姑息;但對於那些可以爭取的,我們不妨曉以利害,讓他們為我們所用。蘇將軍,你覺得哪些官員有爭取的可能?”
蘇定方沉思片刻,說道:“洛陽長史王弘義,為人正直,在洛陽百姓中頗有威望。”
“若殿下能親自勸說,或許能將他爭取過來。”
“還有洛陽城守將趙崇武,他手握重兵,是我們掌控洛陽城的關鍵人物。”
李承乾點頭道;“等抵達洛陽,我自然會一一召見,看看他們是何想法。”
船艙內,氣氛熱烈而緊張。
眾人繼續商討著各種細節,從城防布置到兵力調配,從糧草儲備到情報收集,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李承乾認真傾聽著眾人的建議,並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拿下洛陽並非難事。
因為按照正常的行程,李承乾本就是從都裡鎮出發抵達洛陽,然後再走陸路回長安。
隻是誰都不會想到,抵達洛陽後,李承乾就不打算返回長安了。
其實按照李承乾的個人分析,暫且來說,朝廷那邊短時間是不敢發兵的。
其中的緣由在於霹靂火。
長安已經在研製霹靂火的消息,李承乾自然早就收到了情報。
可霹靂火的研製,又豈是這般簡單的事情。
按照曆史上的軌跡,火藥的軍事使用,是從唐朝末年開始的。
但火藥的成熟運用,一直是到明朝初。
這裡麵,可是相差了近乎五百年。
哪怕是知曉了火藥的作用,也不可能說短時間就能研製出能跟李承乾手中霹靂火相媲美的黑火藥。
更何況,這次抵達洛陽後,李承乾已經打算開啟火炮的製作了。
遼東通寶行發行紙幣,這讓李承乾手裡有了大量的銅。
這些銅已經運上船,等抵達洛陽後,就能開始製作火炮了。
之所以還是先選擇銅火炮,主要是現在的鋼鐵產量不夠。
銅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易於加工成型,可以製作出各種複雜形狀的火器部件,如銅炮的炮管等,能夠更好地滿足火器製造的工藝要求。
相比鐵,銅在自然環境中更不易生鏽腐蝕,這對於長期儲存和使用的火器來說非常重要。
在潮濕的環境下,鐵製火器容易生鏽,導致性能下降甚至損壞,而銅製火器則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一問題,保持較好的性能和外觀。
銅的熔點相對較低,在如今的鑄造技術條件下,更容易熔化和澆鑄,能夠保證火器鑄造的質量和精度。
鑄造過程中,銅液的流動性好,可以更均勻地填充模具,減少氣孔、砂眼等缺陷,從而提高火器的整體性能。
還有工藝打磨方麵,銅製炮管的內膛更加光滑,在發射炮彈時,炮彈與炮管的摩擦力相對較小,能夠更順暢地飛出,從而提高射擊的精度和射程。
銅的材質相對均勻,在承受火藥爆炸產生的壓力時,能夠更均勻地分散力量,減少炮管出現破裂等危險情況的發生,提高了火炮使用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數日後。
海浪拍打著船舷,發出沉悶的聲響。
一艘不起眼的小船,開始靠近李承乾的旗艦。
船上,趙節和漢王李元昌,神色緊張又興奮。
“終於能再次見到太子了。”
漢王李元昌很是感歎。
自從上次見麵後,這已經過了一年多了。
趙節則是麵色有些複雜。
太子終究還是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不過對此,趙節並不後悔。
因為他跟太子,早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不多時,小船就已經航行到太子戰艦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