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裡斯其實並不怎麼懂冷兵器間的戰爭,他並不能有效指導這個時代冷兵器戰鬥,反而要去經常請教巴利安,去問那些最最基本的常識。
蓋裡斯獨特的地方在於,他能夠建設出一支完備的軍隊,他是基於21世紀軍人的目光,能夠對軍隊這麼一個暴力團體有著深刻而清醒的認知。
這個團體需要什麼,什麼狀態是積極向上能夠提高戰鬥力的,什麼是不利於團結會影響戰鬥力的,在戰爭中某個部分能夠起到什麼作用,而那些作用又會怎樣的影響戰爭。
這些認知,是站在曆史長河的下遊總結經驗而得來的,也恰恰是中世紀這個時代古人所缺乏的見識與認知。
隨著海軍的勝利,蓋裡斯大軍開拔,沿著巴勒斯坦海岸穿過阿卡與海法,已經抵達沙侖平原。
沙侖平原是一個多沼澤的濕地,直到二十世紀初濕地排水以前,這個地區人口並不密集。
七十士譯本的聖經,稱沙侖平原為「橡樹林」,可以說這裡並非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十字軍在抵達這片平原後,便再也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有關第二王國治下對待農村的政策,在這裡早已經傳播開,先前王國的種種善政,在眼下這個關頭得到了回報。
當地民眾,在確定了這批十字軍確實如傳言所說的一樣,不會去濫殺無辜,甚至不強征稅款後。
沙侖平原的當地農村,不僅不抵抗,反而主動向十字軍提供糧食與向導,請求十字軍幫助他們驅趕突厥人。
沒辦法,在經曆了自己被伊斯蘭政權光複的驚喜後,本地的村莊便喜上加喜的遇到了突厥人領主。
為了鞏固對地方的統治,能夠快速調集軍隊,薩拉丁將周邊的突厥部族劃分伊克塔領地。
而突厥部族將伊克塔領地,簡單粗暴的理解成了各自的劫掠範圍。
在他們的理解之中、征稅=劫掠,嚴格來說似乎是這樣,可至少十字軍收稅的時候,沒想過撈一筆就走,加上自身能力有限,因此對鄉村往往沒法直接控製,因此形象反而更好。
一開始薩拉丁還試圖製止這種野蠻行徑,但在發現自己並沒有心力關注後,也隻能聽之任之,所謂樹倒猢猻散便是如此。
在薩拉丁接連失敗之後,幾乎每一個部族,都在思考自己的退路,都在想著臨走之前多撈一筆。
因此,事情變的愈發糟糕,各部族發覺各自好日子到頭後,愈發喪心病狂起來。
乃至於當十字軍來到沙侖平原後,看到的並不是正準備迎擊自己的各路軍隊,而是本地阿拉伯人、希臘人正組織村莊民兵,試圖阻止突厥人劫掠的混戰處境。
哪怕十字軍的先頭部隊僅千把人,可麵對這麼一支先鋒,忙於劫掠的突厥人也無心對抗。
帶著各自劫掠來的財物與女人開始跑路,在走之前那些突厥部族,還不忘堅壁清野,到處焚燒村莊,好阻止十字軍得到當地人的配合。
麵對這情況,彆說蓋裡斯麾下那些訓練有素的部隊,即便是伊甸所帶領的德意誌十字軍,都有些茫然。
實在是突厥人乾的太絕了,以至於他們這群烏合之眾無事可做。
在這種情況下,十字軍還能去劫掠到什麼東西嗎?
被逼無奈的德意誌十字軍先鋒,隻能咬著牙,答應本地民眾,告訴他們自己一定會把突厥匪徒繩之以法。
當然,伊甸還有蓋裡斯,之所以能夠約束住軍隊的紀律,主要在於本次出征的軍費,已經通過發行國債提前籌集了。
參與這次遠征的士兵,在出兵之前就各自領取了半年左右的薪水。
任何不經過指揮部同意的劫掠行動,都是對十字軍高層權威的質疑,是要被嚴肅懲處的。
另外一方麵在於,雖然突厥人放火燒村,大批量的破壞農田,可由於海戰的勝利。
威尼斯艦隊以及王國海軍,能夠晝夜不息的轉運資源,確保軍隊食物補給的充沛,甚至於在行軍之外,還能簡單救濟一下戰爭災民。
這才使得大多數十字軍,都控製住了自己有關劫掠的想法。
一時間,本地的阿拉伯人,便驚奇的發現,這些遠道而來的十字軍其軍紀,居然比之本地民團都要高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