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突厥人?
他們存在軍紀嗎?
現如今十字軍的形勢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大好特好!
這種情況下,伊甸便在指揮部的會議上發出了疑問。
“現在怎麼說,我的意思是,我們需要去發起一次會戰麼?需要我們去主動進攻麼?”
作為麾下八千人部隊,占據了聯軍近半規模的統帥,伊甸毫無疑問有資格出席指揮部會議,而王國這邊的情報信息,也基本上都向他公開。
對他來說,參與耶路撒冷王國這邊的指揮部會議,感覺自己啥都不用乾,就有人把準備好的情報信息給送過來,然後自己再從參謀們那邊製定好的作戰方案中選一套,接著就有專門的人去執行。
這就是一套完整的體製,從信息的收集、作戰計劃的製定、到最後的執行,都有專業的人負責,身為統帥,其更多的職責在於居中調控,維持這個體係的正常良性運轉。
而出身於12世紀的伊甸,他在接觸耶路撒冷王國前,從未想過戰爭居然可以如此簡單。
“主動發起進攻的話,其實有些倉促了,我們沒必要向薩拉丁準備已久的陣地衝擊,在他們海軍失利的當下,我不需要急著去進攻,事實上隻要維持當下這個狀態,勝利的果實就能落入我們手中。”
康拉德說得有點玄,但他反對進攻的意思,其實已經表露出來了。
康拉德又簡單說了下當下的情況。
“在我們出兵前,獅心王已經開始準備動身了,他的目標是埃及,而當我們擊敗薩拉丁的海軍後,就可以勸說他直接出兵。”
“後方的地方民兵也已經集結起來,開始對大馬士革方麵進行試探性地挺進,牽製住那邊的駐軍,外約旦方向也準備對耶路撒冷發起進攻了。”
蓋裡斯接過話題說道:“伊甸,在當下這個處境裡,你覺得我們與薩拉丁之間,誰才是被牽製的一方呢?誰才是急切著想要發起會戰的一方呢?”
大馬士革的部隊無法支援這邊,老家埃及馬上就要被獅心登陸,就連聖城耶路撒冷也要麵臨外約旦士兵的進攻。
而蓋裡斯他們這邊在,有了艦隊能夠進行補給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和薩拉丁耗著,耗到天荒地老。
哪怕薩拉丁自己再有定力,可他麾下的那些將領與士卒們,也能有足夠的定力麼?
比十字軍更差,薩拉丁自己同樣缺乏一個完備的後勤補給體係,他大軍所需的糧草,如果不能通過艦船來取得,就隻能通過劫掠附近的村莊來滿足。
然而這麼兩年戰亂過去,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所以我們可以等、等到薩拉丁退兵,或者他孤注一擲。”
蓋裡斯最後對這次會議做出了總結。
昔日薩拉丁近乎統一了中東,能夠聚集出數萬士兵清掃十字軍諸國,僅僅是兩年之後,敵我力量之比卻就顛倒了過來。
蓋裡斯依舊記著當初,他進行過的那一次又一次推演。
無論怎麼推,薩拉丁都有著戰略上的絕對優勢,耶路撒冷王國頂多說苟延殘喘。然而如今麼,反倒是聯軍這邊處處出擊,薩拉丁苟延殘喘。
薩拉丁難道意識不到自己當下的處境麼?
他當然能夠知道,可雙方力量的對比,卻已經拉大到了無力回天的地步。
聯軍方麵總計四路軍隊,主力是耶路撒冷王國與德意誌十字軍的聯軍、然後除此之外還包括了英法十字軍聯軍、後方民以及外約旦三郡的民兵。
這四路軍隊裡隨便一路,都不是薩拉丁手裡軍隊能說穩勝的。
而單純從兵力來講,薩拉丁可以動員參與這次戰爭的部隊攏共就隻有四萬多,不到五萬。而十字軍聯軍這邊,累計起來卻已經達到六萬了。
這裡麵固然有著接近兩萬多規模的歐洲十字軍,但僅僅是蓋裡斯自己,就組織出了近乎三萬人的軍隊。
三年、三萬人,這可不是說什麼拉壯丁,而是蓋裡斯如今能夠確保每一名走上戰場的士兵,都有著累計起來超過三個月的訓練時間,確保至少一半的士兵有著盔甲與精良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