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息傳到外麵,被戈塞爾他們所知的時候。
戈塞爾站在烈日下,靜靜地注視著眼前的混亂。
“果然,有人要麼太貪,要麼太蠢……”
他低聲自語,語氣中帶著一種幾乎是輕蔑的冷漠。
等待這些前貴族的,將會是來自律法的審判。
拔出蘿卜帶出泥,喬斯林的這處莊園,已經是淪為了一處毒蛇的窩,遠不隻是販賣兒童,還與大馬士革那邊的奴隸商人有著密切聯係。
這個問題可大可小,但卻足以上綱上線。
“莫裡斯,經書上有載,神造人,是按照祂的形象造的。”
“既然如此,任何一個人,無論其膚色、出生、財富,皆因承載了神的形象而尊貴,皆應享有與生俱來的自由與尊嚴。若有人因貪婪、因權勢將弟兄姊妹變為奴仆,豈不是褻瀆了神的形象,藐視了祂的創造?”
“在出埃及記中,神親自解救了被法老奴役的以色列人,帶領他們進入自由之地。難道這不是明證,表明神厭惡一切形式的奴役嗎?摩西的律法中不斷強調:‘不可欺壓寄居的,也不可壓迫他,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否則就是在懷念埃及的肉鍋……”
一旁的莫裡斯,則低聲背誦了一句經文:“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製的得自由。”
若奴隸還存在於世上,這福音怎能完全?
這禧年的好消息豈不是被權貴的鐵鏈所消解?
他們當效法先知,為受奴役者發聲,為受壓迫者爭取自由……
因為在神的國度中,沒有猶太人,也沒有希臘人,沒有為奴的,也沒有自主的,唯有天父是眾人的主。
【是他呼召我們成為世上的光與鹽,成為愛與公義的見證。】
【需知,鹽若失了味,便無用;燈若藏於鬥底,便無法光耀四周。】
【我們是禰手中的器皿,如鹽一般保護與潔淨社會,如光一般照亮黑暗角落。】
【我們是被揀選的,乃眾仆之仆,我們為貧窮者發聲,為受壓迫者爭自由,為被奴役者帶去解放。】
【我們不作懦弱的旁觀者,不因懼怕權勢而噤聲,不因誘惑而背離禰的正道。】
戈塞爾低聲背誦著帕拉丁的又一段誓詞。
他或許被教團革除了職位,但那顆被蓋裡斯所授的神印,卻依舊因他遵守自己的誓言,而閃耀發光。
這段誓言的原型,來自馬太福音5:1316,是耶穌在登山寶訓中對門徒的教導。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麵,被人踐踏了。】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在古代,鹽常用來防腐和保存食物,象征帕拉丁要在腐敗的世界中潔淨人心,維護公義。
同時鹽使食物更有味道,暗喻帕拉丁的使命是將愛與真理帶入世界,使生命變得豐盈有意義。
【失了味的鹽】是一種比喻,意指如果鹽失去了功能,它便毫無用處。
這警告帕拉丁如果背離自己的信仰,便無法履行他們的使命。
而光則是要驅散黑暗,代表帕拉丁要在世上用行為和信仰引導人歸向正義和真理。
城造在山上無法隱藏,燈光不能放在鬥底下,說明帕拉丁的信仰和好行為應當公開彰顯,而不是隱藏或退縮。
這些,都是蓋裡斯一再重申的,也是戈塞爾縱然離開了教團,也不願意背棄的。
他失去的是職位,然而遵循的卻是本心。
PS:貌似有些兄弟,看不到作家的話留言,我就在正文說吧,這一卷的內容,主要是一些番外,一些短篇,豐滿時間線,豐滿背景。
之前說過的中年蓋裡斯,是直接跳到第四次十字軍前夕的時候開始,也就是蓋裡斯本人的又一段北上西行之旅,也就是本文故事新主線。
這段時間過年的緣故,中年篇要等到年後,預祝大家新年快樂!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