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孤立無援,拚死血戰,身上負傷十幾處,也不願束手就擒。在被遼軍俘虜後絕食三天而死。
消息傳回宋朝以後,宋太宗追贈楊業為太尉,將潘美降職,私自撤軍的部將流放。楊業的長子楊延昭繼承了父業,為大宋繼續鎮守邊庭。
遼國認為楊延昭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所以將他稱為楊六郎。後世將楊業父子保家衛國的故事演繹成了我們所熟知的楊家將。
——“楊業就是生不逢時,如果一開始就跟著趙匡胤,那絕對是頭號的猛將。”
——“宋朝真的不配擁有那麼多大將名儒啊。”
——“北宋曆史真正的戰神第一是曹彬,第二是狄青。”
——“這是小說吧,潘美這段不對啊,你是不是參照電視劇了,潘美可是名將,人也挺不錯的啊。”
——“潘美算不上小人,可也確實犯錯了,不然不至於被降級,而且人家被活捉了,他也確實拋棄了他。”
【曆史上真實的《楊家將》六郎星宿楊延昭楊家將楊延昭宋朝曆史】
他是抗遼名將,契丹人的克星,雖無彪炳英雄業,卻有忠誠赤子心。一生為大宋對抗遼國101novel.com餘載,被契丹人視為天上的六郎星宿。
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的順序來看一看曆史上真實的楊家將。
楊延昭本名叫做楊延朗,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楊六郎。在曆史中,楊延昭是楊業的長子,出生後就一直跟隨著父親在北漢生活。
少年時的楊延昭沉默寡言,當彆人家的孩子都在外麵嬉笑打鬨的時候,他卻唯獨喜歡排兵布陣。父親經常誇讚他是最像自己的兒子,每次出征都會讓他隨軍。
22歲時,北漢被宋朝所滅,楊延昭就跟隨著父親歸降了宋朝。在隨後三年的北伐中,楊延昭和幾個弟弟也一起隨父親出征,在潘美的統領下對幽雲十六州發起了進攻。
起初戰事的進展還算順利,宋軍一路攻城拔寨,拿下四州之地。在攻打應州和朔州時,楊延昭作為先鋒一馬當先,猶如天神下凡,血戰於朔州城下。
就連手臂被箭矢射穿了都沒有退縮,反而越戰越勇,最終幫助宋軍順利地攻克了城池。
但是隨著遼國援兵的到來,宋軍逐漸陷入劣勢。隨著東路大軍的潰敗,趙光義隻好下詔撤軍,讓潘美這路大軍遷徙四州人口之後撤回宋朝境內。
在途經陳家穀口時,楊業被監軍所逼,被迫領軍出戰。可沒想到潘美等人被遼軍撤軍的跡象所蒙蔽,為了搶攻竟然先行撤軍。最終導致楊業孤立無援,兵敗被俘而死。
在楊業死後,他的六個兒子都被封了官,楊延昭作為長子繼承父業,負責鎮守如今的河北保定,防衛遼國乘機南下。楊延昭治軍有方,不僅作戰驍勇,而且足智多謀。
遼軍南下攻打遂城時,正好趕上楊延昭在此駐守。雖然遂城城池狹小,缺乏守城器械,遼軍還由蕭太後親自督戰,攻勢猛烈。
但在楊延昭的帶領下,城中所有的壯丁都參與了守城。趁著天氣寒冷,楊延昭帶領他們往城牆潑水,使遂城這座小城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一座冰城,無法攀登。遼軍難以攻克,隻好撤軍,還遺棄了大量的盔甲兵器。
不可一世的蕭太後就這樣被楊延昭擋住了去路,楊延昭由此一戰成名。
沒過多久契丹再次入侵,沒想到這次楊延昭事先埋伏好了精兵,采用誘敵深入的計策且戰且退,將敵軍引到了埋伏圈裡,最終大敗契丹人。
遼國主將也被楊延昭斬首,送到了宋真宗那裡。然而名將也有翻車的時候,有一次遼國侵犯保州,楊延昭正要率兵救援,卻被遼國偷襲,全軍覆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事後宋真宗沒有追究楊延昭的責任,隻是另派人頂替了楊延昭的職位。但是在這之後的戰事中,換上去的人難以抵禦遼軍,宋真宗隻好再次重新啟用楊延昭。
47歲那年,宋真宗下詔將楊延昭統領的軍隊增至1萬人。他屯兵阻斷契丹騎兵奔襲的道路。沒想到遼國大軍在楊延昭這裡沒討到便宜,就繞道抵達澶淵城下,距離北宋首都開封僅有咫尺之遙。
宋真宗當即就慌了手腳,朝臣建議皇帝南遷避亂。但是在宰相寇準的堅持下,親自前往澶淵前線與遼國議和。
但是楊延昭卻敏銳地認識到遼軍遠道而來,人困馬乏已是強弩之末,不如勉勵諸君扼守險要道路,定能殲滅遼軍,收複幽雲十六州。
但是宋真宗已被遼國嚇破了膽,隻想趕緊議和了事,對楊延昭的建議充耳不聞。楊延昭就率兵直抵遼國邊境,攻破古城俘獲甚多。
4年宋遼兩國達成澶淵之盟,宋朝每年向遼國支付30萬歲幣,開設榷場貿易,兩國從此再無戰事。抗擊遼國101novel.com餘年的楊延昭,也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公元1004年,楊延昭病逝,享年57歲。
遼國認為楊延昭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因此將他稱之為楊六郎。他的妻子楊氏,兒子楊文廣繼承父業,繼續為大宋守衛邊庭,還曾跟隨名將狄青南征遼國討要泰州。
楊文廣仍不忘父輩遺誌,向朝廷進獻邊土,想收複幽雲十六州,然而還沒等到回音就去世了。楊家將在正史中的故事也就到此為止了。
——“其實楊家在宋朝排不上號的,種家軍才是北宋的中流砥柱。”
——“大慫成了那麼多名將,該被欺負還是被欺負。”
——“沒辦法,製度問題,楊業不就是被監軍害死的麼。”
——“楊延昭的天狼,蕭太後的親征都是很厲害的技能(捂臉)”
喜歡諸朝陪我刷短視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諸朝陪我刷短視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