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是大問題,相比較於封神殺劫,涉及到了聖人,幽冥殺劫隻能說是小打小鬨。”
“就算鬨大了,使得事情失控,頂天了也就是死得修士多些,對天道來說不是什麼壞事。”
想了想,敖丙又覺得自己想多了,這件事天道玩脫的概率極低,畢竟生死簿又不是封神榜,把三教往死裡逼。
生死簿所針對的,全是那些未成金仙,不得長生的修士,不涉及頂級強者。
就是任他們鬨,又能掀起多大波瀾?天道隻需略微出手,就能將所有的亂子鎮壓。
不過,理雖然是這個理,但敖丙還是覺得,這件事不能由他來辦。近些年,他給天道當刀當得次數太多了,再繼續當下去,恐怕會犯眾怒。
對付不了天道,還對付不了他不成?敖丙可不想死得稀裡糊塗的,莫名其妙的就被人乾掉了。所以,完善生死簿的事,還是交給彆人去做吧。
至於交給誰?人選多得是,幽冥界遍地鬼神,都想求個正經出身,把此事交給他們去做就成。
讓他們去當炮灰,與那些不想入生死簿的修士廝殺,最後無論成與不成,對敖丙來說都是好事。
若不成,他們起碼也消耗了敵方的實力,不算白死。且他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與那些不願入生死簿的人一樣,也是敖丙的敵人。
讓他們去廝殺,就是狗咬狗,無論誰死,對敖丙都隻有利,沒有弊。若能同歸於儘,那最好不過。
當然,最後若是鬼神贏了,那也沒什麼,能壓服各方勢力,可見其實力。促使生死簿圓滿,可見其功德。
既有實力,又有功德,這麼好的一批下屬,真是打著燈籠都沒地方找。
敖丙又不是傻子,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將他們收編,封為陰司陰神,助他統禦幽冥界。
對,就這樣,把生死簿副冊分成無數份,發到幽冥各地,讓那些有野心有實力的鬼神去做這件事。
不成,則消耗兩方實力,成則能在消滅敵人的同時,多出一批擁有強大實力的手下,橫豎都不會虧,沒道理不乾。
而且,這還是陽謀,所有人都知道敖丙在算計他們,可其中的好處卻是實打實的,他們根本無法拒絕,明知是陷阱,也得跳下去。
而對修士來說,逼他們交出信息的又不是敖丙,他什麼都沒做,隻是按照天道的安排,顯生死簿於世間。
剩下的,全是鬼神自發的行為,與敖丙無關。他一沒有給這群鬼魂下令,二沒有資助他們。
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事後就算修士想報複,也找不到他頭上。
越想,敖丙的思路就越清晰,很快,一個完善生死簿的同時,順便削弱淨土實力的計劃就在他的腦海中成型。
他不知道,最後鬼神能否讓生死簿圓滿。但他知道,這項計劃一旦啟動,無論鬼神成功與否,都要元氣大傷。
而那時,就是他掃蕩淨土,統一幽冥界的最好機會。
……
也就是敖丙煉製生死簿的時候,各地城隍廟已經陸續建成,城隍及其屬官也全數歸位,坐在衙門裡,等候陰兵將神域裡的鬼魂帶上,進行最後的審判。
刷……
在眾城隍準備審判鬼魂前,他們的麵前,突然出現一本幽黑色的神冊,上書“生死”二字。
此乃生死簿的副冊,功能與生死簿相同,相當於其分身、複製品,是輔助城隍審判鬼魂之用。
有了生死簿後,所審鬼魂的信息皆一目了然,是善是惡,是否為非作歹,生死簿上皆有記載,想隱瞞都不行。
如此,自然能大大提高審判的效率,不至於問東問西,還要想辦法驗證鬼魂所說的真假。
而在生死簿出現後,絲絲縷縷的生死之力從它體內湧出,在不遠處化成一杆筆杆呈現玄黑色,質地晶瑩如玉的毛筆。
正是生死簿的伴生之寶,春秋輪回筆,也就是判官筆,一筆可斷人生死。
與生死簿一樣,判官筆也沒有圓滿,威力遠未至極限。其威能與生死簿掛鉤,生死簿越強,此筆就越強。
有判官上前,一手持生死簿,一手持判官筆,配合城隍,開始審判那些被陰兵帶上來的鬼魂。
而隨著一個個鬼魂被審判,冥冥之中,一股力量降臨,使得敖丙的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
又來任務了!
天道讓他開辟黃泉路,建造枉死城,建立十八層地獄,先把陰司的框架搭建起來。
且這些事皆拖不得,需要立即動手。
先說黃泉路,這是鬼魂通往幽冥界的道路,沿此路而行,能直達陰司不說,途中還不會受到陰氣的侵蝕,算是一條安全通道。
另外,黃泉路還與城隍廟相連,那些被審判完的鬼魂,就是有陰兵押著,沿此路前往陰司。
黃泉路,就是給他們修的官道。
枉死城,枉死之人所居之地。何為枉死?就是壽元未儘,卻提前身死之人。
生死簿上,雖然規定了每個人的死期,但生死簿終究不是天道,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全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所以,它規定的死期,隻是說到那一天必死。並不能保證,在此之前這人不會出意外,一定能活到壽元耗儘之時。
人生在世,遇到意外太正常了。中途枉死,被人所殺,並不是什麼稀罕事。
可壽元未儘,人卻先死,心中肯定有怨,不親眼看到仇人遭受報應,如何能化解心中的怨念,安心投胎?
因此,就需在幽冥界建立枉死城,供這些枉死之人居住,好讓他們親眼看到仇人遭受報應,然後再安心輪回。
十八層地獄,顧名思義,生前為惡,死後受刑之地,為陰司不可或缺的一環。
城隍審判鬼魂,其中有枉死的,有壽儘老死的,有好的壞的,總之,都要給他們安排一個去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