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值班滿漢軍機章京官房。
幾個軍機大臣今兒都沒去自己的本職衙門,全聚集在了官房之內,一起“學習”《反經》!
他們手裡的《反經》都是從道州流出來的,也不知怎麼就出現在了靠近的道州的兩廣和湖南地界上,給全州的欽差大臣行轅還有廣州的兩廣總督衙門的人搜羅到了不少,於是就和告急的軍報題本一起送到了北京。
而賽尚阿的行轅和兩廣總督衙門發送了的軍報題本上報告的當然都是壞消息了,而且還是一個比一個壞!
首先當然是太平軍在湘粵桂邊區的地盤在擴大,從僅有道州一個散州,擴大到了占據道州、寧遠、江華、永明、藍山、灌陽,總共一個散州和五個縣,還圍了連州城。
其中寧、江、永三縣都是永州府下屬的縣,散在道州周圍。在餘萬清部覆滅,道州被太平軍占領後,這三個縣自是很難守住的,所在洪秀全、楊秀清率領的大軍抵達道州後,就很快陷落。
藍山縣是隸屬於桂陽州的縣,在寧遠縣被太平軍占領後沒多久也歸了天父家的幾個兒子。這當然也在預料之中,所以也沒誰當回事。
可隸屬廣西全州府的灌陽縣被太平軍打破和廣東的直隸州連州被太平軍包圍就讓形勢變得有點撲朔迷離了!
太平軍到底想乾什麼?
難道是想先取兩廣、湖南為家,再一步步往北打?
真這樣倒是不太壞——這不就是吳三桂的路子嗎?
可是隨後又來了太平軍在永州府的一州三縣還有桂陽州的藍山縣境內打土豪分田地的消息!
這可讓祁儁藻、彭蘊章、穆蔭他們三個上了年紀,知道底層窮棒子有多苦和有多少的軍機大臣意識到這個太平天國和吳三桂是不一樣的,而且現在也不是清初那會兒了。
吳三桂是動員不了勞苦大眾的,而且清初人口少,人地矛盾可以忽略,西南“吳占區”更是地廣人稀。就算吳三桂要給人分土地,人家也不稀罕。
而如今廣東、廣西、湖南多少人口?大幾千萬沒跑!那是窮人多、土地少,餓漢子漫山遍野看到幾畝水田,眼睛都滴血!
這要是讓太平天國用分田打土豪的法子發動起來,那還不得雄兵幾百萬?
對這樣的反賊必須重拳出擊,可不能讓他們做大做強!
而讓幾位想要重拳出擊的軍機大臣有點無語的則是《反經》卷二,士紳之反和《反經》卷三,漢官之反!
這兩卷《反經》已經不是手抄本了,而是印刷版,也不知怎的就在廣東、廣西、湖南各處流傳了。
“反了,反了不僅分田廢債打豪強,還印了這種大逆不道的《反經》到處傳這些粵匪發逆實在是太可恨了!”
手裡捧著一本《反經》卷三在大罵粵匪發逆可恨的,是恭親王奕訢!
彆看他黑麵似鐵,咬牙切齒,但心裡頭卻隻覺得這書.真是好啊!
漢官之反!
他不是漢官,是滿人,還是愛新覺羅家的二號人物。
如果漢官不可靠,那他奕訢是不是應該挺身而出,掌兵討逆?他可以先當大將軍王,再當皇叔父攝政王,然後要當一個比多爾袞更多爾袞的皇叔阿瑪攝政王.
“可不是嘛,這《反經》居然把我大清類比元朝,把當今比作元末,將率兵平亂剿匪的大清忠臣與李察罕、王保保之流類比,還將率領民團鄉勇對付他們這等逆賊的士紳豪強比成李思齊、張良弼這,這到底意欲何為?”
正白旗的穆蔭穆軍機眉頭緊緊皺著,一邊說話一邊搖頭,隻是覺得這《反經》上說的挺有道理所以非常麻煩!
“何為?離間計爾!雕蟲小技,不足為道!隻是這個《反經》為何隻有二三而未見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