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樂渝是80後娛樂記者,直播結束後,立刻去找錄播,反複觀看,拆解分析。
每一句都是熱點!
“真敢說!”明樂渝看了好幾遍,心裡依然震撼。
沈三通的“敢說”,是真的敢於向利益群體揮刀的那種敢。
作為娛樂記者,他當然了解這個圈子。
娛樂圈向來講究和光同塵,高情商。
無論什麼原因,無論誰對誰錯占不占理,把圈子內部的事,捅到公眾層麵,會遭到所有人的排斥。
原因無他,大家全都是一屁股屎,誰也不乾淨。
沈三通完全是異類,《赤壁》、《葉問》、《色·戒》,從吳語森、陳克辛、李銨,經曆大小會戰不可計數。
現在,輪到了《金陵十三釵》和張一謀。
而且沈三通有個特點,他炮轟誰,從不編故事,也不從私生活角度說彆人,不聽牆角,也沒有閉源情報。
真·沈開源。
不隻是技術開源,罵人也開源。
把擺在台麵的,想查都能查的信息,進行梳理。
早年羽翼未豐之時,因為《赤壁》和吳語森爭鬥,也沒有進行人身攻擊,隻是把對方好萊塢履曆數了數。
沈三通說的話,經得起審視。
多年後發現,吳語森確實就那樣。
明樂渝不覺得沈三通是好人,私生活不咋地,但是在娛樂圈確實沒有亂七八糟的事。
沒聽過他利用手頭項目和地位潛規則的,反而每年因為潛規則處理很多內部人員。
三通娛樂規矩最為嚴格,沈三通的戲尤其如此。
明樂渝自己也喜歡沈三通的電影,看的舒服。
對於《金陵十三釵》的評價,他也讚同。
想著,有同事過來提醒:“主編叫你。”
進了主編辦公室,一個五十來歲的中年人招了招手:“小明啊,你負責三通娛樂方麵是不是?”
“是。”明樂渝明白這是來活了。
“好。”
“我馬上寫篇黑稿。”
“你放心吧,交給我。”
“從私生活入手。不過不能署我名,我怕被告。”
原來是黑沈三通,他最擅長了!
喜歡歸喜歡,讚同歸讚同,生活還是要繼續的。
再說了,作為工作多年的小白領,明樂渝可不會和沈三通這個大老板共情。
衛傑是名電影愛好者,義憤填膺在天涯影視板塊和豆瓣小組吐槽。
洞天?
那是沈三通影迷大本營,不去也罷。
“沈三通赤裸裸的唯市場論調,眼裡沒有任何一點電影藝術,看不到《金陵十三釵》人性嗎?”
衛傑絞儘腦汁碼了好幾百字,發現帖子很快沉了。
不是沒有討論,而是討論的人太多。
看了看,論壇版麵基本都是沈三通炮轟《金陵十三釵》和張一謀的討論。
屠版!
最多的一個帖子已經好幾千樓。
沈三通支持者、沈三通反對者以及來曆不明的各路水軍,打的大道都磨滅了!
沈三通有幾年沒有評價圈內的人和事,再加上評價的是張一謀和《金陵十三釵》,還在上映呢,熱度爆炸。
主要是沈三通太狠了。
直播內容,看著很正常。
沈三通批評國產文藝片普遍缺乏“愛與溫暖”,更多聚焦於解構、撕裂等冰冷情緒。
而好萊塢文藝片,如《阿甘正傳》,則通過積極敘事彌合社會矛盾,兼具票房與社會效益。
沈三通呼籲中國電影從業者學習好萊塢的創作思路,但反對盲目追逐國際獎項,如奧斯卡歐洲電影節,強調應先建立本土市場標準,避免被西方敘事框架束縛。
聽著,很正常!
然而溫和隻是表麵。
看似探討文藝片困境,實則刀刀見血。
沈三通沒有直接點名批評《金陵十三釵》,但通過分析張一謀的創作路徑,指出其作品長期迎合西方對東方的“傳統現代”刻板敘事,通過靜止的曆史觀和符號化表達滿足西方的“教師爺心態”。
將張一謀釘上“文化附庸”的恥辱柱。
更是尖銳指出,張一謀的“傳統現代”框架本質是西方“文明優越論”的變種。
電影中的東方永遠停滯在“高粱地”,而西方則是救贖的“蔚藍色”。
這種敘事讓西方電影節如獲至寶,卻讓本土文化淪為陪襯。
這類電影雖在國際獲獎,卻消解了本土文化的主體性,導致文藝片內核空洞。
刀刀見血!
沈三通對舊秩序的全麵宣戰。
通過直播的方式,和觀眾實現直接溝通,將電影藝術推到了大眾層麵,掀起對文藝片敘事框架的反思。
放在二十年,甚至十年前,哪怕有人質疑,也沒有渠道。
報紙對於這種論調根本不報道,放在網上反而會被指責陰謀論。
沈三通采取的方式,以及他的身份,讓這種討論擺在了台麵上。
因為沈三通足以代表中國電影!
這不是抽象的形容,而是基於事實的陳述。
11年,國產片票房,三通娛樂不是半壁江山,猶在半壁之上。
全年入賬87億,相比於去年增加了38%,占總票房34.5%,國產片的65%。
剩下的其他國產片才四十多億,隻有三通娛樂的一半。
好萊塢大踏步進來,說明了兩點,一個是國產電影很弱,另一個好萊塢也沒有這麼強。
讓東大觀眾欣賞好萊塢大片很簡單。
但是讓觀眾匍匐?
拜托,這個做不到。
所以好萊塢電影票房是有天花板的,好萊塢沒法激發觀眾的最大共情。
隻有國產電影能夠達到,至少三通娛樂達到了。
《狼牙》憑借長期放映突破二十億票房大關,創下驚人紀錄,一舉打破《阿凡達》的票房神話。
《阿凡達》的記錄是在平均票價90元創下的,BJ、上海等大城市的IMAX票價在150元人民幣左右,而普通3D票價也在80100元之間,普通2D票價則在5070元之間。
隻論觀影人次,《泰囧》《盜夢》都超過了《阿凡達》。
但是三通娛樂的戲平均票價不到《阿凡達》一半,《阿凡達》可以高價收割,三通娛樂作為本土公司,不可能這樣做。
直到《狼牙》橫空出世,《狼牙》以五千萬觀影人次碾壓《阿凡達》,近乎雙倍於後者。
不過,這不能說三通娛樂天下無敵。
三通娛樂的成績主要依賴於爆款電影和主場優勢。
《狼牙》《李世民》《囧途3》三部戲加一塊45億,相當於三通娛樂自家總票房的一半多,儘顯贏者通吃的本色,票房分布並不均衡。
當然了,三通娛樂的不足,隻有三通娛樂自己能這樣說。
三部戲相當於其他國產片的總和,不客氣的說,其他影視公司真是臭魚爛蝦。
宛如兩個時代!
三通娛樂占國產片票房六成以上,賦予了沈三通代表了電影行業的成績,並且成色十足。
代表影視民營公司,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合法性絕對足夠。
如此,也讓沈三通批評《金陵十三釵》能批的動。
畢竟《金陵十三釵》是新畫麵出品,張一謀導演。
民營公司領域,華易對於電影的貢獻也比不過新畫麵。
張一謀更是文藝時代和商業時代兩開花的導演。
地位決定了,批評聲音,除非能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利益,否則都不看一眼。
顯然,沈三通咖位足夠。
所以不隻是公眾層麵,業內也是如同一顆深水炸彈,瞬間攪動整個影視圈。
各方勢力震動!
也隻是震動,達不到震蕩的層次。
原因無法,三通娛樂才是電影市場的最大體量,定海神針,從製片人,到導演、到演員明星,三通娛樂捧出了太多人。
隻說聚光燈下的,導演方麵,科班的、非科班的、半路科班的,跨界的、演員跨界的、電視導演轉電影的.多方麵開花。
明星方麵,中生代、新生代演員,偶像小花、小生,也是全麵發展。
助推陳導名事業重新煥發生機,已經超過團長李幼斌,隱隱超過陳寶國,要比肩上下五千年唐國強老師了。
實在是這些老一輩演員,電影資源一般,陳導名有電影代表作,《曹操》作為曆史傳記開篇之作,絕對能留存影史。
範兵兵、黃小明等人成為超一線。
所謂的超一線,也就是不隻是國內火,在亞洲也有一定影響力。
三通娛樂硬生生把演員咖位往上提了一個天花板。
沈三通炮轟《金陵十三釵》的餘波令業內人士心驚。
不僅是大眾輿論的批判,或者影片票房的受挫,更在於田壯壯、張偉平在業內激烈反對卻激不起半點浪花。
曉得其中厲害,知曉輕重的人,無不臉色巨變!
何等的影響力!
三通娛樂按兵不動,行業便隻能泛起微瀾,掀不起驚濤駭浪。
成為了振動玩具一般。
通過這件事,很多人意識到風氣變了。
無論是商業公司,還是文藝逼學院派,沒法輕易攪動風雨。
1月5日。
華易。
進入大哥辦公室,王忠磊陰陽怪氣開口:“這位現在是一手遮天了,業內連個聲音都傳不出去。”
語氣之中夾雜著難以啟齒的羨慕、嫉妒,以及隱隱的仇恨。
沈三通茶話會半公開批評,他就讓人準備了黑稿,很有先見之明,果然有公開批評,直播之後就撒出去了。
結果沒起太多風浪,如同石沉大海。
王忠軍把弄著玉雕手把件,並不意外:“大勢在他手裡。”
那場直播他看了手下整理的文稿,大致就是,中國電影應擺脫對西方獎項的依附,立足本土市場,構建自己的文化敘事體係,同時警惕國際資本的文化殖民,以內容創新捍衛行業自主權。
大方向一點問題都沒有。
台麵下無論什麼態度,台麵上誰也沒話說。
王忠軍不得不承認,對沈三通有點走眼,這個年輕人來真的,意誌堅定。
好在華易上市了,不影響他賺錢。
“難道看著他呼風喚雨?”王忠磊不甘心,也有點擔憂:“哥,我聽到了一些不好傳言。”
華易很多事不上稱,是因為華易是龍頭。
如今三通娛樂一家堪比其他所有影視公司總和,而且電影、電視劇內容乾乾淨淨,不摻雜私貨,也不當個人的傳聲筒。
隨著重要性不斷降低,以前肆無忌憚的事,現在開始有隱患。
王忠軍摩挲玉雕的手驟然停下:“放心,天塌不了,咱們手裡還攥著香火情呢。”
王忠磊鬆了口氣,說起了工作。
華易上市後自己哥哥很少來公司,這次來也是有工作。
王忠磊彙報道:“《逆戰》談下來了接近20個點排片。”
“嗯,到時候好好宣發。”王忠軍隻是關注了一下。
王忠磊欲言又止。
見此,王忠軍沒好氣:“有什麼就說。”
“哥,我們是不是重心回到電影。”王忠磊試探勸道。
現如今拿三通娛樂和華易比都是抬舉。
華易已經做小孩那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