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這裡搞事情,尹智銘也不是臨時起意。
作為東南大族之一,尹家暗中控製的買賣,遍布東南各省。
憑借他這清流領袖的名頭,在各地都吃的開,廣西也不例外。
一直到他們的人,在那邊發現了一座金礦後,情況就開始發生變化。
前期因為各方關係打點好,進展很是順利。
等黃金提煉出來後,遠超預期的產量,很快就引來了各方窺視。
利益大到一定程度,空頭清流大佬的身份,就不夠用了。
正常情況下遇到這種事,大家坐下談一談,劃分好金礦的份額,事情也就解決了。
偏偏那幫家夥不講規矩,明明他們已經展示出足夠的誠意,還是被對方連人帶礦一起給吞了。
吃了這麼大的虧,尹家人自然不能忍。
族人找到了他,希望能夠動用官麵上的力量,對這些土司勢力進行打擊報複。
涉及到宗族利益,尹智銘親自給廣西的官員寫信尋求幫助,得到的結果卻是愛莫能助。
地方官不傻,知道當地土司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大亂。
光他一名士的麵子,還不足以讓人家冒著丟官去職的風險,對地方土司出手。
為了報複,尹家在暗中資助了當地白蓮教,希望能夠借助邪教的力量複仇。
不過人家土司手中有兵,一般的小亂子,根本奈何不了人家。
湊巧此時趕上了黨爭,心生一計的尹智銘,準備借助清流集團的力量,為亂黨創造機會。
……
策動叛亂,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定下計劃之後,黨爭依舊在繼續。
有自家人在其中拖後腿,聲勢浩大的清流集團,也就剩下聲勢浩大。
大街小巷都在討論倒閹,大家相約一起彈劾閹黨。
五花八門的奏折,堆滿了皇帝的案頭。
彈劾的內容,卻讓人哭笑不得。
不是怒噴左光恩衣衫不整,就是說他步伐不合規範,有損皇家威儀。
就連夏天多用一盆冰,冬天多用一斤碳,都被人拿來說事。
實名奏折上,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匿名奏折上的內容,那就非常炸裂了。
什麼夜宿龍床,欺淩太後,混淆皇室血脈,擁兵自重軟禁一眾輔臣,篡改遺詔擁立偽君上位……
活脫脫的野史即視感。
真相不重要,內容完全是怎麼炸裂,就怎麼編。
勤政的姬昭順,看到奏折的內容後,氣得火冒三丈。
實名奏折的內容還算正常,揪著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放,終歸也是彈劾。
處理一名普通宦官的話,隨便從中挑個理由就夠用了,問題在於左光恩是輔政大臣。
哪怕讓宦官擔任輔政大臣,在大虞朝是頭一遭,讓姬昭順覺得非常丟臉,也沒法在上麵做文章。
任命天元帝遺詔確定的,包括他繼位,也是遺詔內容的一部分。
否決左光恩的輔臣地位,就是否定他繼位的合法性。
光這些內容,還不會讓姬昭順生氣。
誰都不會把犯罪證據寫在臉上,在他的印象中,左光恩能夠蒙蔽先帝肯定是奸邪之徒。
一時半會兒,群臣找不到其他犯罪證據,也可以理解。
真正令他無法容忍的是匿名奏折,內容實在是太過分了,連欺淩太後淫亂宮廷都敢說。
這種炸裂消息,一旦傳了出去,他這個皇帝就成了笑話。
再怎麼扣帽子,也不能用這種罪名啊!
他能夠看到的奏折,都是司禮監篩選過的。
真正有份量的彈劾,姬昭順根本接觸不到。
如此炸裂的奏折,能夠出現在他跟前,明顯是閹黨隱晦表示清流在胡說八道。
可落入姬昭順眼中,這就是在示威。
作為皇帝,豈能被一名宦官威脅。
原本還想著左光恩是先帝的人,直接把人趕出朝堂就算了,現在他已經起了殺心。
養心殿。
“龐閣老,朝堂上兩黨相爭,你這首輔就不管管麼?”
姬昭順不滿的說道。
按照最初的計劃,兩位先生把倒閹大業發動起來,內閣跟著一起出手,就可以把左光恩從輔政大臣中除名。
沒有輔臣的身份,要處理一名太監,根本無需拿到朝堂上討論。
“陛下,臣在朝堂上警告過了,可是您……”
龐亨升欲言又止道。
黨爭場麵失控,可不是他這首輔的鍋。
如果不是姬昭順幾次打斷,他絕對有能力壓製,各種亂七八糟的聲音。
“首輔,你這是要給朕裝糊塗啊!”
姬昭順忍不住怒斥道。
都是千年的狐狸,不可能聽不出他言外之意。
什麼黨爭都是借口,真正的目的,還是想拿下左光恩立威。
隻要開了這道口子,八大輔政大臣掌管朝政的格局,就被打破了。
作為皇帝,姬昭順可以順理成章的提前拿回部分權力。
“陛下,有些事急不得。
等到明年大婚過後,您就可以親政了。
若是覺得有些宦官用的不順手,直接換了便是。”
龐亨升語重心長的勸說道。
這不光是他的意思,也是其他幾名輔臣的意思。
皇帝看左光恩不順眼,事情非常容易解決。
拖到親政之後,直接褒獎一番,讓他提前養老即可。
過上幾年之後,淡出了群臣的視線,左光恩就是皇帝的家奴。
要殺要剮皇帝可以隨便,隻要不拿到台麵上說,大家就可以假裝沒看見。
可是現在不行,人家還是輔政大臣。
作為內閣首輔,他需要從全局考慮問題,不能在原則性問題上媚君。
至於得罪皇帝,這是在所難免的事情。????相權和皇權發生衝突,曆朝曆代都不曾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