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存下去,一些土司連安南人的冊封,一樣接了下來。
如果沒有廢除錦衣衛的話,此時的廣西大地,已經開始上演諜戰風雲。
讓他們直接倒戈不現實,但在戰場上出工不出力,還是可以操作的。
夾在大虞、白蓮聖國、安南人之間,就如同在三個雞蛋上跳舞,必須時刻小心。
“破船還有三斤釘,大虞朝沒這麼容易倒。
即便是到了王朝末年,憑借祖宗留下的基業,也能夠維係幾十年。
我們不能等到局勢明了,再跑到官府那邊運作。
原來廣西的官員死的死,逃的逃,我們在地方上經營的人脈全部都廢了。
京中那邊的關係,全靠送禮維係著,彆指望他們能出多少力。
何況遠水解不了近渴。
上一次廉州大戰就是例子,官軍完全是在下死手。
甭管是哪家的,也不管背後有什麼關係,他們都沒有留情。”
白衣老者搖了搖頭說道。
官場是人情世故,戰場上同樣可以講人情世故。
如果對麵是之前的廣西本土部隊,大家象征性的打一仗之後,就可以各回各家。
現在情況不一樣,對麵的官軍和他們沒有一個銅幣的交情,遇上了那就是人家眼中的軍功。
“難啊!
我也想和廉州的官軍搭上關係。
不說彆的,光他們手中抓的族人,就值得我們送上厚禮贖人。
可惜中間缺少橋梁,根本搭不上話。
冒然派人過去,人家也不會把我們這些敗軍之將,當成一回事。”
孟慶豐無奈的說道。
明知道白蓮聖國拿他們當炮灰,自然不會甘心繼續賣命。
想要和官軍進行勾搭,手中又沒有足夠的籌碼。
倘若局勢更明朗一些,可以直接倒戈過去,或者是他手中的軍事實力更強一些,事情都有的談。
偏偏現在什麼都沒有。
總不能一點實質表現都沒有,派人過去打個招呼,就讓人家相信他們這些反賊是心向朝廷的!
“同官軍搭上話簡單。
我們救的那幾名士紳子弟,他們都有族人在京中做官,就是最好的牽線人。
不過前提條件是:我們必須在大戰中保存實力。
保住了族中的大軍,才有資格和朝廷談條件。
萬一戰事不順,千萬不要有絲毫猶豫,直接帶著族人跑!”
老者的話,讓孟慶豐非常無奈。
上一次大戰,就數他反應最快,當機立斷帶著族人跑路。
外界和孟氏有矛盾的土司,直接給他取了一個綽號“逃跑將軍”。
倘若再跑一次,那就徹底坐實了名號。
往後在廣西土司中,就彆奢望再有什麼威望。
……
孟氏土司在處理械鬥問題,臨近的楊氏土司和侯氏土司同樣在做族人的思想工作。
報仇雪恨有的是機會,但不能是現在。
此刻動手互砍,不光白蓮聖國不會放過他們,官軍也會落井下石。
“族長,孟氏實在欺人太甚!
還有楊氏的人,也不是什麼好貨。
我們發生衝突時,就在一旁不斷挑撥……”
聽了手下人的彙報,侯翔宇無奈的揉了揉額頭。
土司之間的恩怨,實在是太過複雜。
為了一隻山雞、一隻野兔、一窩蜂蜜,兩個寨子之間都有可能發生一場械鬥。
很多私底下的矛盾,他這個族長都不知道。
“行了,這些賬我們且先記著,等回頭再和他們清算。
……”
正在說話間,營地中突然響起了打鬥聲。
埋伏在營地附近淮安營士兵,借助夜色掩護,跑到三座營地的交界處搞起了破壞。
“派人去看看,外麵發生了什麼?”
侯翔宇惱怒的下令道。
營中械鬥,這一路上已經發生了無數次。
不光三大土司之間發生過械鬥,侯氏土司內部的寨子間,私底下也沒少發生摩擦。
可是在夜間這麼玩的,還是第一次。
三家選擇分開紮營,留出十幾米的間隙,就是為了減少衝突。
“族長,有敵人夜襲營地!”
收到這個消息,憋了一肚子火的侯翔宇,怒氣變得越發旺盛。
內部矛盾不好處理,外部的敵人就無需客氣了。
“傳令下去,務必留下這股敵軍,絕不能讓他們跑了!”
命令下達後,睡夢中的侯氏士兵紛紛起床,拿起武器加入到了戰鬥中。
隻不過戰場一直在不斷移動,剛開始在侯氏營地,打著打著就進入了楊氏營地和孟氏營地。
類似的一幕,在其他地區同樣在上演。
被淮安營吸引的楊氏、孟氏士兵,同樣有許多進入到了侯氏營地。
原本各自為營的三家土司軍隊,很快混雜在了一起。
剛開始都在追殺官軍,很快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不知道是存心,還是偶然的意外,一名侯氏士兵的長槍刺進了孟氏士卒的身上。
顧不上追究原因,看到自己的族人被殺,附近的孟氏的士兵,立即采取進行報複。
見到這一幕後,附近的侯氏士兵,也跟著加入到戰鬥中。
很快楊氏的士卒,也卷入到了混戰中。
剛開始隻是一個角落,很快就蔓延到了整座營地。
全場大亂鬥開啟後,作為挑起戰火的淮安營士卒,已經殺出了重圍。
眼瞅著場麵失控,意識到情況不妙的三族高層,急忙下令製止戰鬥。
可惜甭管是誰,都隻能指揮動自家的族人,另外兩家的士卒可不會買賬。
不去殺彆人,就會被彆人殺死。
往日裡積攢下來的矛盾,在這一刻全部爆發出來。
“快停下來!
這是敵人的陰謀,不能中了官軍的詭……”
侯翔宇的話還沒說完,一枚飛來的利箭,就刺紮進了他的咽喉。
略微掙紮了幾下後,就直接倒地身亡。
黑燈瞎火的,根本看不清是誰下的黑手。
見到這一幕的侯氏士卒,當即決定把這筆賬,記在另外兩家身上。
在憤怒的力量加持下,紛紛爆發出十二分的戰鬥力,對進入自家營地的楊氏和孟氏士卒展開報複。
麵對發瘋的侯氏士卒,楊氏和孟氏的士兵同樣不甘示弱,發起了淩厲的反擊。
三大土司氏族之間的火拚,一下子被推向了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