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改革以及皇帝於皇宮宴請“工匠”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了金陵。
立時引來了無數的熱議。
“科舉竟然要加入其他科目,看來以後讀書,不能隻讀聖賢書了!”
“新皇銳意革新,這天下是要大變啊!”
“這你們就不懂了吧?從前科舉剛開始的時候,也是有很多科目的。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等十科。後來才變成純以經義取士。”
“說得不錯,那時還有“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的說法,如今新皇改革,不過是恢複古製罷了!”
恢複古製,這四個字,在民間一直都有著極強的號召力。
在許多老百姓天真的想象中,古代社會是無比美好的。
後來才變得“禮崩樂壞”,每況愈下。
故而,很多朝代的改革,都會以恢複古製作為“口號”,以此來凝聚人心。
而每每抨擊當時的社會,批判社會時,人們就會提及“人心不古”四個字。
就是因為在很多人的幻想中,古代社會的人心純樸,社會美好!
“還是不一樣吧,此次科舉,陛下增加的是醫學、農學、數學、經濟、物理等科目,與古製有所不同。”
“依我看啊,陛下改得好。特彆是醫學和農學,與咱老百姓息息相關!”
“哈哈哈,咱們種田的老農,也能參加科舉了嗎?”
“瞎想什麼呢?陛下要的是會科學種田的人,可不是連大字都不識的。”
“你們說,這種田真要會識字才行嗎?咱一個字都不認識,還不是照樣種嗎?”
“那不一樣,人家書裡麵寫的種田方法,比咱們那兩下子厲害不少呢!”
“再厲害還不是得下田去種嗎?難道他書裡能長出糧食來不成?”
“可我聽說,其他科目錄取的人,隻是進那個什麼新成立的京師大學當老師,或者讀書,並不能直接做官啊!”
“那也不錯啊!京師大學的老師,朝廷給的俸祿應該不低吧。”
“再高那也不能和當官的比啊!”
“我是聽說了,先入京師大學,以後還是會挑選裡麵優秀的人,去入職做官。”
“看來,這時代真是變了!”
自古以來,便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但這個讀書,與後世的讀書,其實是不一樣的。
這個讀書,獨指讀聖賢書。
其餘各行各業,如木匠,醫生,帳房……乃至下九流的戲子,他們讀書嗎?
實際上,以後世的標準來看,他們也讀書!
隻不過,他們讀的是各自行業內的“專業書”。
就是戲子要背台詞,也是要讀書識字的。
然而,他們並不會被社會認可是“讀書人”。
隻因他們讀的不是聖賢書!
相比那些一輩子在書山裡皓首窮經的老學究,他們的文化知識也更淺薄。
在儒家讀書人眼裡,他們至多就是認識幾個字而已,算不上什麼讀書人。
然而,如今這些人也在一夜之間具備了參加科舉的資格,自然給人極大的震動。
“哎呦,我說你們也彆吵了,這次皇帝還邀請了研製了蒸汽機的工人進宮,要賜宴呢。”
“工匠竟然也有機會吃上禦宴,這真是做夢也想不到啊!”
“豈止是能吃禦宴,聽說還會被封爵呢。”
“據說貢獻最大的人,將被冊封為國公,也不知是真是假。”
“此事已經傳了很久啦,估計是假不了的。”
“真要封國公啊?那人的祖墳,怕是都冒煙了吧。”
“陛下金口玉言,說了誰發明出蒸汽機,就封誰國公!千金買馬骨,陛下既然說了,那肯定就得封。”
“那蒸汽機到底是啥玩意兒啊,值得陛下如此重視?”
“我見過,我見過,那玩意就是用來抽水的,哎呦,可厲害啦,一台蒸汽機,頂得上百十台水車,還不用人力去踩。”
“我聽人說,不止能用於抽水,還有其它的用途,隻是暫時用它來抽水了。”
“是啊,聽說蒸汽機的用途很廣泛。”
……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紛紛揚揚地落在皇宮內的科學館上,為這座嶄新的建築鍍上了一層金邊。
朱允熥身著龍袍,龍行虎步地駕臨此處。
今日,他將在此大擺宴席,犒賞那些為大明科技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
這座科學館乃是新近落成之作,其最為顯著的特色,便是那拱形設計所造就的超大跨度空間。
在華夏數千年的傳統建築長河之中,大跨度建築物一直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往昔,皇宮內那些宏偉壯麗的宮殿,巍峨聳立,雕梁畫棟,可在殿內卻林立著諸多柱子,鮮少運用大跨度的精妙設計。
細究根源,實則是因為長久以來,數學在建築領域的運用近乎於無。
這並非由於古人數學水平低劣不堪。
實則是在傳統的營造法式裡,工匠們代代相傳,憑借自身積累的豐富經驗修築屋宇。
極少會主動運用數學方法去剖析建築結構上的受力情況,更遑論進行精確的計算了。
缺乏數學的有力支撐,未曾經過嚴謹的受力分析與精密的數學運算,想要營建大跨度的建築,無疑是癡人說夢。
畢竟,如此一來,建築的安全性便如同在風雨中飄搖的孤舟,根本無從保證。
然而,時過境遷,自朱允熥力排眾議,創辦《科學》期刊,一手成立大明科學院之後,這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數學知識如同春潮湧動,迅速融入建築領域,加之水泥與鋼材的廣泛普及,這才有了科學館的驚豔問世。
踏入館內,寬敞開闊的空間一覽無餘。
目光所及之處,竟不見一根立柱礙事,那種宏偉磅礴之感撲麵而來,令人心生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新建的皇宮之中,類似這般運用先進設計理念的建築並非獨此一家。
隻不過它們大多還處於緊鑼密鼓的建設階段。
而科學館恰好是最早竣工、率先呈現在世人眼前的一座。
朱允熥心中一直縈繞著籌辦大學一事,今日天剛蒙蒙亮,便早早來到了科學館的彆館之中。
剛一落座,他便即刻命人取來最新一期的《科學》期刊,以及旗下琳琅滿目的各個子刊。
說起來,他已然有好些時日未曾翻閱這些專業刊物了。
倒不是因為他懶惰。
事實上,自打登上皇位的那一日起,朱允熥便仿若擰緊了的發條,勤勉之極。
甚至連他自己都詫異於這份勤奮。
遙想當初,朱允熥懷揣做一個“有為”的昏君的夢想。
一方麵,他發誓要將大明治理得井井有條,使之成為藍星之上最為發達昌盛的國度。
讓大明的黎庶百姓都過上令他國之人豔羨不已的富足生活。
而另一方麵,他也盼著能儘情享受帝王的尊榮。
什麼後宮佳麗三千,什麼珍饈美饌、輕歌曼舞,還有那奢華至極的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