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錦書是真看不上明王,“所有皇子裡,就屬他最沒有出息,無心朝政,也沒有雄心大誌,每天隻知陶醉在琴棋書畫裡,這種沒出息的男人你們也看得上?”
“你懂什麼!”元太傅不認可女兒話,“明王這樣的親王才是聰明最穩妥的。”
元錦書聽得可笑,可元太傅卻有他的道理。
“曆朝曆代,皇室兄弟爭權奪位何等慘烈,有幾個能平安終老的?”
“瞧瞧太子和越王,就是因為他們有才乾有壯誌,才致使彼此明爭暗鬥,太子民間遇刺,是何人所為你猜不到嗎,越王朝堂得意又失意,看看,越是有才乾的皇子命運越是動蕩波折。”
在三個皇子學生裡,太子和越王是最聰慧有才能的,而明王在兩個兄長的對比下明顯不足。
元太傅欣賞太子和越王,可打心眼兒喜歡的還是胸無城府的明王。
“明王不貪戀權勢,身在皇室能有這種心性著實難得,不參與皇權紛爭,不與任何兄弟結怨,隻做個閒散王爺,不管將來哪個皇子登基明王都不會被打壓排擠,在皇室這樣的性格才能長居久安。”
“你嫁給這樣的人才能後半生安穩順遂。”
太傅夫人非常讚同丈夫的話,“最重要的是明王對你情有獨鐘,你脾氣孤傲冷僻,明王身份那麼尊貴,卻始終對你百般包容,一點不拿親王架子,這樣的男人到哪裡找。”
“且對你父親也敬重有加。”
雖說太子和越王也敬重這位恩師,可那兩位都是有脾氣的,脾氣上來時也不給這位恩師留麵子。
可明王不一樣,他對元太傅幾乎是同對待父親一樣尊敬孝順,這樣的女婿夫婦倆怎會不喜。
“說了這麼多,你回去也好好想想,希望你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答複。”
元錦書氣悶,賭氣般地跑回房間。
太傅夫婦倆當著女兒麵沒有把話說死,可為了早些斷了她那不該有的念頭,私下已開始同明王議親。
並非他們不尊重女兒,隻因夫婦倆深知女兒脾氣,真要等她自己想通怕是得猴年馬月了。
對於女兒這樣倔強執拗的人,有些時候就該給些強硬手段。
明王得知恩師有嫁女之意時,高興的嘴巴都咧到耳朵根兒。
元太傅想儘快斬斷女兒的執念,明王也想迫不及待地迎娶摯愛女子,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尋了合適時間向皇帝提起這門婚事。
太子和越王都已成婚,眼下確實也該給明王議親了,景隆帝前些日子還在思量這事,如今太傅和明王同時提出婚事,景隆帝自然喜不自勝。
雖說元錦書先前的一些舉動曾惹得景隆帝不快,不過天子日理萬機,對於小女子的小作小鬨很快也就不放心上了。
且拋去那些不提,到底元太傅德高望重,元錦書出身高貴,才名在外,配得上做親王妃。
另者,在幾個兒子中明王是最不得看重的,對於他的婚事,隻要門當戶對,大體說得過去,景隆帝不會過多計較。
在元錦書還在惆悵度日時,就聽到了聖旨賜婚的消息,雙親的動作之快超出了她的想象。
雖不願接受這個事實,可元錦書也心知太子厭惡了自己,加之雙親也不讚同幫襯,她此生與太子是沒有緣分了。
但對於明王她是真心喜歡不起來。
可聖旨已下,難道要背上抗旨的罪名連累全家嗎?哪怕她性子再孤傲,也不敢做出抗旨不遵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