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在隴西老家,也建了農場、糧倉。
樓家軍退伍的老兵,樓彧自己豢養的部曲等,都被分散安排到了這些地方。
六七年的發展,自家農莊的產出,以及從南境各地收購的物資,全都分彆運送到了各個糧倉。
此次樓彧敢跟樓謹“賭氣”,隻借兵,不借糧,靠的就是這些年積攢下來的物資做底氣。
王姮不知道樓彧已經在西北與突厥死磕,也不知道樓彧之所以會動用各地的糧倉,是為了補充大軍的消耗。
她隻當樓彧還在運河沿線——
開鑿運河、修繕各段河道,並不比動用大軍消耗所消耗的錢糧少。
樓家軍有十萬,沿河的民夫,亦有十萬計。
各地的糧倉不夠了,那就繼續從齊地,甚至是沂州調撥。
王姮和王棉名下的在農莊、養殖場等,也開始進行“清空”。
馬車不斷,船隻往返,王姮看到一堆堆的米、肉等運出去,饒是她不在乎這些身外之物,也有些肉疼。
這些,可都是她和阿棉多年攢下來的“家底”啊。
尤其是阿棉,若沒有她的種種神仙手段,農莊的作物不會那麼的高產,養殖場的豬也不會那麼的肥。
“阿棉,多虧了你!”
王姮輕聲對王棉說著。
她的記功小本本上,已經寫滿了王棉的名字。
朝廷的誥封,還需要一段時間。
王姮卻也不能總是等著。
有件事,王姮已經想了許久。
王廩等人的回歸,王姮拿到了王家的話事權,這件事,也就能輕鬆完成。
她看向王棉,認真的問道:“阿棉,你可願與沂州王氏聯宗?”
王棉愣了一下。
聯宗?
是、是她想的那個意思嘛?
隻要聯宗,續了族譜,那他們這一家,就從卑賤的田舍奴,搖身一變成了世家?!
雖然沂州王氏遠不如琅琊王氏名聲顯赫,卻也有了二百多年的傳承。
更是有王姮這位家主。
王棉相信自家的嫡長閨,她覺得,用不了多久,沂州王氏就能名揚天下。
琅琊王氏,確實輝煌,可已經成為曆史。
北境的世家們,是不會允許王謝等舊時門閥“死灰複燃”的。
王棉不了解世家,可她學過那首詩啊——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唐朝的詩,也就是說,在唐朝的時候,王謝等千年望族都已經敗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