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來得十分突然,且有一些人比夢獨更先得知消息。
消息的具體內容是由一封電報抖露出來的,電報由通訊員從場站收發室取回來的時候,夢獨正在訓練場,如今,他到訓練場參加訓練時,總是帶著藥箱,如果有人受傷,他可以快速處置,既可減少傷者的痛苦,更可以或多或少地避免以後出現“後遺症”狀況。
通訊員取回電報時,連值班員剛好就在連部門口填寫值班紀錄,他翻看信報時也看到了夢獨家裡拍來的電報;還有兩名準備去哨位站崗的士兵也看到了這份電報。
電報與信件不同,是不帶封的,當然內容就是公開的,有些人給收者拍電報,就是為了把內容讓有關和無關的人都看到,以達到目的。
一名下了崗的士兵從哨位上回來了,他稍作休整後按連隊規定仍要去訓練場上參加訓練。通訊員便讓他把電報捎給夢獨。
夢獨從開著口的紙封裡抽出電報,區區幾個字一目了然。那位為夢獨捎帶電報的士兵卻注意到,夢獨的臉上毫無震驚,反倒是鎮定,隻是皺了皺眉頭,似乎懷著不滿。看過後,夢獨便將電報塞入了衣兜裡,像是欲讓它不見天日。
隻要是在群體中,就總會有人喜歡打聽他人的事兒,果然,有人悄聲問那位給夢獨捎電報的士兵怎麼回事兒,那士兵沒有多想,悄聲說:“夢獨的母親病了,叫他回家。”
夢獨當然明白連隊裡有“包打聽”式的人物,他本想給那位捎電報的戰友使眼色,但那位戰友已經走進休息的人群中,並沒看向他,他又想,反正通訊員和文書或者更多的人已經知道了電報內容,想堵住幽幽之口是辦不到的,也便作罷了。但他卻並未向任何人提及電報的事兒,像是從未收到過電報。
“母病重速歸”或“父病危速歸”之類的電報,每年在警衛連不知出現過多少次,特彆是在年終歲尾時出現的頻率更高。夢獨早已不是新兵,他的服役進入第三個年頭,在通常的觀念裡是一名老兵了,他當然明白這時家裡發來的是一封不折不扣的假電報;再說了,前段時間個彆老鄉回家探親時,還見過他的母親,身體還硬朗得很,哪會說病危就病危呢?
接照規定,作為第三年度兵,是享有探親假的,連隊會分期分批地安排老兵們回家看看。當然了,極個彆老兵回家心切或者其父母盼兒心切,於是便會有真真假假的電報發到連隊。
其實,夢獨已經收到父母的信和苟懷蕉的信,他們都在信裡催他回家看看,尤其是他們聽說甚至遇見與夢獨同年入伍的士兵一個個在休探親假時,催促的口氣就更是飽含著迫不及待的意味。他們都在信裡表達了對夢獨的不滿,嫌夢獨曾在信裡騙他們說義務兵在服役期間不能結婚,為什麼彆人能回家風風光光地結婚辦喜事?他們還嫌夢獨明明有探親假卻不提出休假還推說忙忙忙好像當了多大的官要操多少心似的。
夢獨看出來,也猜度得出來,父母親最大的願望是能利用探親家回家期間跟苟懷蕉完婚,他們便想當然地以為把命裡欠下子女的債務全還訖了。既如此,夢獨認為自己更不能休探親假回家了,以躲避被逼婚的困窘。
更讓他煩惱和不知如何應對的是那個名叫苟懷蕉的女人竟然對他專心一意毫無二心決不移情彆戀,她就在呂蒙縣堅守著她與他的婚約,堅守著鄉俗,等著他,認準了夢獨就是她命定的男人。
家人和苟懷蕉係在夢獨脖子上的繩套,不僅沒有隨著他的遠行而變鬆,反倒是更加勒緊了他。
夢獨還從苟懷蕉的信裡得知,雖然夢獨在軍中服役不能跟她結婚,但是她卻一直在作著出嫁的準備,她在打工閒暇時繡了兩個枕頭,上麵都是一對戲水的鴛鴦;在集市上看到喜歡的陪嫁品,她也會買上一二,以便婚後好用。想象力豐富的夢獨甚至想象出了苟懷蕉的想象,那苟懷蕉定是將嫁給他進入新婚洞房時的畫麵想象和憧憬了許多遍。可是他,卻不敢想象更不能忍受那樣的畫麵成為真實的生活內容。
苟懷蕉在信裡還說,雖然她很想像有的女伴那樣到部隊上看夢獨,但是一來花錢,二來夢獨說過義務兵服役期間家人不能到部隊上探視,所以就算了,她還引用了夢獨曾引用過的古話“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看到這樣的信中之言,夢獨直覺得像是不得不咽下一顆斷掉的牙齒,更讓他覺得有些害怕的是,苟懷蕉竟把自己當成他的“家人”。單純的夢獨沒有深入想到的是,苟懷蕉的信裡其實充滿了一個成熟女人的謀略。
苟懷蕉還說,每當她逢機會進入寺廟時,她都會在菩薩麵前為他燒一炷香,祈禱他平安、好運;她說,既然八字裡注定她有旺夫運,那她的祈禱就一定管用。
夢獨無從猜度苟懷蕉給他的信中所言幾分是真幾分是假,但無論真假,都可看出她對他一意孤行一廂情願的傾心相許,而她的背後,有強大的世俗在支撐著她。他不敢想象,一旦他向她提出分手,會惹出何種糟糕的局麵。
再拖拖看吧。他對自己說。
一定要找個機會把心中所想告訴她,但又要儘量不傷害她。他又對自己說。
晚上,通訊員叫夢獨去連部一趟,說蘭連長找他有事談。
夢獨猜出蘭連長找他要談什麼,雖有些為難,但命不可違,他還是準時來到連部門口。
“報告!”夢獨的聲音仍十分響亮。
“進來。”蘭連長在裡麵應了一聲。
夢獨走了進去,打招呼:“連長。”
“夢獨,你有沒有想過休假的事兒?連隊打算讓你們這些符合休假條件的戰士儘快把探親假休了,要是等到開春過後,整個基地大開訓了,可能就休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