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津津樂道的還是劉封“一柄環首刀,從南門砍到北門”“吼一聲吼死一個吳兵”“抓住吳兵當武器,手殺數十百人”,以及最誇張的“窮奇轉世,大口一張,一個吳兵就被生吞”。可以毫不誇張的說:
如今的荊州軍中,關羽的聲望第一,劉封的聲望第二,就連關羽的親兒子關平都不如劉封的名頭響亮。
哪怕劉封一個人來到麥城,都足以打消趙累等人對徐晃的驚懼,更不用說劉封還帶了三千精銳。
將乃兵之膽。
這句話在劉封身上得到了鮮明的印證!
數日後。
當陽。
徐晃引兵抵達。
探得麥城東麵險要處有營寨卻又不見旗號,徐晃不由起疑。
驍將殷署道:“關羽方與孫權大戰,不僅得分兵去搶陸口和夏口,還得分兵對付宜都的陸遜,江陵城內又有左將軍部降卒兩萬人需要壓製,分到麥城的兵力必不會太多。
再觀麥城外,又多圍塹和鹿角,這定是探得將軍到來心存畏懼。
請...您....收藏6191書1吧(六\\\九\\\書\\\吧!)
我以為,此乃麥城守將的疑兵之計。故意在城外險要處設下營寨,又怕將軍攻寨,偃旗息鼓不敢表明身份。
將軍無需理會,率我等強攻麥城,兵臨江陵城下,定可讓關羽驚惶失措不敢出城應戰,也讓關羽感受下被圍的屈辱。”
徐商、呂建、朱蓋三將亦是附和。
這四將都是關羽水淹七軍後跟著徐晃來救樊城的,雖然聽過曹仁和於禁是怎麼被關羽狠揍的,但跟著徐晃的時候又將關羽擊退,這心中對關羽自然是沒有多少的敬畏之心。
兵將無畏,方敢神速。
曹仁讓徐晃帶四將為先鋒,也有這般考慮。
若是讓於禁或呂常為先鋒,估計一路都得謹小慎微而不敢輕易推進。
換而言之:徐晃這五千人,從將到士,同樣士氣高昂,無所畏懼。
“不可大意!”
徐晃沒有因眾將高昂的士氣就輕視這處偃旗息鼓的營寨。
“雲長非庸將,不可能不知道征南將軍在襄陽虎視;可即便如此,雲長也以強硬手段向孫權索要長沙和桂陽兩郡,以及完整的陸口和夏口。
以我對雲長的了解,他必然是篤信即便威逼孫權後也能擋住征南將軍大軍南下。
文將軍又派人稱:劉備之子劉封,用兵善詭,極難料算,光是打江津口都打了四次,前後近十戰,將孫權在江陵的優勢一點點的磨滅。
倘若劉封也在麥城且此寨乃是劉封所設,冒然強攻麥城,反會中了劉封詭計。”
殷署心中不服,請命道:“將軍若擔心攻打麥城時,此寨會有賊人斷我軍後路;不如由我引一營兵馬埋伏在此寨外,若見其兵出,則引兵滅之。”
徐晃蹙眉輕斥:“知己不知彼,兵家大忌。你連此寨有多少兵馬都不知道,怎敢妄言滅之?倘若麥城才是疑兵,你豈不是墜我威風?”
殷署頓時一愣。
麥城才是疑兵這種可能,殷署還真沒去想過。
倘若真如徐晃猜測,那殷署這一營千人去埋伏,就成了純去送死的了。
想到這裡。
殷署也忍不住驚出一身冷汗。
朱蓋問道:“將軍擔任先鋒之職,倘若被堵在麥城,必被怪罪。我觀麥城外多有深嵌鹿角,我軍難入,賊軍也難出。不如先聚三營精兵破寨,一營留守大營,一營盯著麥城,如此,可否萬全?”
徐晃沉思了一陣,同意了朱蓋的提議,下令道:“徐商留守大營,呂建盯著麥城,殷署和朱蓋二人,遂我破寨。”
徐晃的軍令執行得很迅速。
隻是片刻的時間,徐晃就帶著殷署和朱蓋二將,引三千精銳來到劉封所在的大寨。
劉封立在坡頭眺望,見徐晃帶的兵馬軍容整齊,不由讚道:“不愧是能讓君侯真心呼為‘大兄’的人,徐晃徐公明,名不虛傳啊。”
軍容,是衡量帶兵能力強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軍容齊整,就意味著主將嚴謹有度,令行禁止。
麵對這樣的主將,想正麵將其擊潰是很難的。
“將軍,是否要亮旗號?”
寇安國立在左側,躍躍欲試。
寇安國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內心自是不懼怕徐晃這樣的老將的。
沒真正打過的時候,誰又會承認不如人?
未戰而先怯,也是兵家大忌。
“不急,先晾一陣。”
劉封在此地立寨的原因,不是為了擊敗徐晃,而是為了拖延時間。
拖延的時間越久,對整個荊州戰局就越有利。
就如同街亭馬謖的任務一樣,擊敗張郃不是核心,守住街亭也不是核心,替諸葛亮拖延時間拿下隴右四郡才是核心。
也隻有馬謖這種不分輕重緩急的,才會為了立功屢犯兵家大忌。
劉封不是馬謖,自然不會蠢到為了立功就去跟徐晃硬碰硬。
刀隻有在不出鞘的時候,是最具迷惑性的。
隻要不出鞘,你就猜不到我這刀是三寸還是三尺,亦或者藏了一柄能自由伸縮的五十米大刀。
話音剛落,劉封不由輕“咦”了一聲:“這麼剛?這就要強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