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司馬懿就可以給予對方立大功的機會,然後直接向曹丕舉薦賢才。
哪怕石苞初始品級評定為下品,亦可通過立大功和司馬懿的舉薦晉升上品。
石苞此時的表現,也令司馬懿很欣賞。
“近日我思得一策,急需一個執行計策的人,若能功成,不亞於斬將奪旗陷陣先登,不知仲容可有意?”司馬懿循循善誘。
聽到“斬將奪旗陷陣先登”八個字,石苞的呼吸也變得急促了。
這可是戰場上最大的四個功勞!
雖說風險很大,但自古以來都是富貴險中求,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石苞如今快三十了,好不容易被司馬懿提拔,才當上一個小小的典農司馬。
真要按九品中正製去晉升,石苞這輩子都無望上品!
石苞太想進步了!
咬了咬牙,石苞拱手請命:“屬下願為撫軍效命!”
司馬懿又問:“你就不問問,你要執行何種計策?又將會有多大風險?”
石苞搖頭:“不重要!”
功勞都不亞於“斬將奪旗陷陣先登”了,何種計策多大風險還重要嗎?
不重要!
不成功,便成仁。
笑聲響起。
司馬懿大笑:“石仲容,我果然沒看錯你!”
隨後。
司馬懿將具體的任務,一一告知石苞。
最後,司馬懿又許諾:“若你能功成歸來,今後你便是我的門生。”
石苞大喜:“屬下必不辱使命!”
司馬懿現在可是曹丕最信任的人,又是河內有名的世家大族。
能當司馬懿的門生,那真就是野雞變鳳凰了。
數日後。
許縣發生一起惡劣事件。
潁川典農司馬石苞,因酒後與人發生口角,三拳將其當街怒殺,死者就是那個讓鄧艾看守稻草的襄城原典農都尉。
自知“犯事”的石苞,大罵三聲“莫要裝死嚇我”,然後逃出許縣,一路南下逃往襄陽。
在司馬懿安排應對的期間。
曹丕也自淮南先大軍一步回到了許縣。
一場南征,好處沒撈著多少。
反被劉備得了便宜,曹丕這一路返回的途中,半點好臉色都沒有。
不僅如此。
曹丕還不得不緊急在淮河上遊增設義陽三關,以防劉備走江夏出兵。
關卡的修建,又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累死累活,發現全都給劉備打工了,曹丕內心的苦悶可想而知。
唯一的寬慰是:在撤兵後,孫權又派人送信稱“今後江東隻經商,不再過江”,以示中立之意。
雖說孫權反複無常,但以如今的形勢來看,江東轉軍為商,不參與漢魏間的爭鬥,才是最佳的立足方式。
曹丕順帶“敲詐”了孫權一批糧草,勉強相信了孫權的“誠意”。
“仲達,荊北可有異動?”
返回許縣後,曹丕顧不得休憩,直召司馬懿詢問。
在返回的途中,曹丕就一直在擔心劉備會在荊北有異動。
劉封會去偷襲石陽,就極有可能會去偷襲宛城。
鷸蚌相爭,漁翁收網。
換做是曹丕,也會尋找偷襲宛城的機會。
得知劉備更換趙雲為襄陽太守且增派將士入襄陽,更是在樊城到新野一帶打造用於存糧的臨時屯點,曹丕隻感覺怒火在胸腔騰騰燃燒。
“劉備這老兵子,果然不懷好心!”
新仇舊恨累積,曹丕對劉備的恨意躍然臉上,饒是平日裡喜怒不形於色,此刻也按捺不住憤怒的情緒。
朕才是天命之主!
劉備隻是一個織席販履的涿郡兵子,竟敢與朕爭鋒!
“陛下勿憂,臣料劉備在襄陽和新野一帶的動作應隻是疑兵,劉備是故意想讓陛下驚疑而疲累軍民。
若劉備真有把握攻取宛城,在陛下返回許縣前,就已經出兵了。用兵貴奇,劉備越是表現出對宛城的意圖,其意就越不在宛城。”
擔心曹丕因過於憤怒而傷了身子,司馬懿連忙進言勸諫。
在司馬懿的勸諫下,曹丕漸漸平息了怒火。
曹丕不傻。
怒歸怒,曹丕在軍中待的時間也不少,並非是什麼都不懂的軍事白癡,隻不過被劉備頻繁奪得好處,才讓曹丕內心煩悶而不平。
良久。
曹丕調整了對荊州的戰略部署。
除了在義陽增設武勝關、平靖關、九裡關三大關卡外,又調了三萬軍在平春屯田,將淮南的軍力往義陽和平春一帶轉移。
由征東將軍曹休督於禁等人鎮守平春,協防宛城。
平春到宛城四百餘裡,雖會因山地而繞行,但十日內也能引兵自平春抵達宛城。
又令驃騎將軍曹洪引兩萬軍在宛城後方兩百餘裡的魯陽、葉縣,分兵駐守,協防宛城。
加上夏侯尚和徐晃在宛城的一萬兵,曹丕部署了六萬大軍用於共同防守宛城!
而曹丕則是帶著曹仁、司馬懿、劉曄、蔣濟、滿寵、辛毗、趙儼等人親自坐鎮許縣。
連洛陽也不準備回去了。
若回洛陽,宛城的變故曹丕無法及時得到消息回饋,留在許縣更方便策應調度。
再者。
許縣屯田日久,屯田民又極多,不論是提供徭役還是賦稅錢糧,都比洛陽方便。
至於洛陽。
有尚書令陳群、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太尉鐘繇、衛尉董昭等人在,曹丕也不擔心會有變故。
至於司馬懿猜測的劉備可能或走益州出兵,曹丕倒也不怎麼在意。
一者是劉備的主力都在荊州而益州兵少,二者是曹丕相信曹真張郃郭淮的能力足夠應付。
除了軍事方麵調兵遣將應付劉備外,曹在文事方麵也加強了集權管理。
先是作《禁複私仇詔》,大意為:喪亂以來,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殘殺。今海內初定,敢有私複仇者皆族之。
後又下詔禁淫祀巫祝,除郊社宗廟,三辰五行,名山大川外,其餘不在祀典。敢設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執左首論。
又因諸郡誣告謀反者甚多,曹丕擔心會被劉備的細作利用,遂又詔令妄相告者反坐。
更是複立太學於洛陽,置春秋穀梁博士,製五經課試之法。
等等。
一應文武事,在曹丕自淮南返回許縣後,相繼下詔傳於諸州郡。
而在江陵城中。
自諸葛亮離開後,法正每日勤勉政務,一改群臣往日印象。
哪怕往日跟法正有私怨的,都對法正刮目相看。
然而。
個中辛苦,隻有法正自知。
雖然諸葛亮在臨走前給了法正類似於《出師表》中的名冊,但這並不能讓法正有閒暇去摸魚。
尤其是荊北三郡的人事調度、錢糧賦稅統籌,讓法正更是頭疼。
法正曾找到劉封,想讓劉封將權力收回去,等諸葛亮回來後再移交。
結果劉封就一句話:丞相未回,孤擅自將權力收回去,難道不是對丞相的言而無信嗎?
然後。
劉封在第二日就對外宣布,要閉門督造軍械,除非劉備詔命,任何人不得驚擾。
令法正鬱悶不已。
你都是燕王了,要學會抓權,抓權啊!
陛下將荊北三郡的軍政都交給你,你就當甩手掌櫃?
事實上也差不多。
目前的劉封,基本是隻注重軍務,極少去抓政務。
荊北三郡的具體政務,也都是分給鄧範、虞翻、樊城、糜威、鄧輔、杜普、申儒等諸吏各曹。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做。
丞相主簿楊顒就因諸葛亮親自校對公文而曾勸諫:治理國家應有製度,上司和下級的工作不可混淆,並以“奴仆耕田、婢女燒飯、雄雞報曉”比喻分工的重要性,避免下屬失去主動性,形成依賴。
劉封亦是如此。
招募諸多賢才,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事必躬親。
劉封隻需明確賞罰即可。
如此。
也能讓下屬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就好比鄧範,雖然才能隻是中人之姿,但跟著劉封四年時間就成了新城郡的太守!
這可比千金買骨有說服力。
跟著劉封混,一年頂十年!
至於劉封。
則是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軍務上。
閉門督造軍械,也非劉封刻意的推托之詞。
諸葛連弩既然已經改良了,那自然也就得大規模批量生產了。
除此外。
劉封為彌補滇馬缺陷而準備的雙邊馬鐙,也要配套生產。
滇馬騎兵,那也是騎兵。
雙邊馬鐙+諸葛連弩,再配上適合的戰術,用好了,那就是騎兵版“先登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