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大臣看著三皇子,眼睛一亮,對三皇子的表現還算滿意。
第一次上朝,麵對文武百官和陛下的壓力,還能完整的說出自己的觀點,已經很不錯了。
“老四。”
仁武帝沒有評價,眼神派平移到四皇子身上。
四皇子剛才還在看戲,這會兒輪到自己身上,感覺到四麵八方投過來的眼光,頓時僵住了身子,壓力倍增。
“兒臣認為···認為”
極大的壓力下,他的腦子一片空白,想到剛才三哥的話,下意識的唱起了反調:“該殺!”
話音落下,他感覺落在自己身上的眼神變了,立馬慌亂的解釋:“當年安王生亂就是一個教訓!兒臣認為這類事情不可再發生!大哥雖然一時糊塗犯下了錯事,但做下的事情簡直是挑戰倫理綱常!該嚴懲以儆效尤,免得有人模仿,但兒臣懇請父皇讓大哥留下血脈,也算全了父子之情!”
這麼一說,四皇子瞬間感覺落在自己身上的眼神好轉了許多。
幾位大臣看著四皇子,覺得他頭腦清晰,做事冷靜,也是棵好苗子,可以再觀察觀察。
但對五皇子,他們的期待並不多。
仁武帝也看了過去。
五皇子腦中閃過許多念頭,最終化為了鎮定,他開口:“法理之外還有人情,沒有人情的政事,是不長久的。隻有人情的政事,是走不遠的。大哥所犯之事按照律法確實該嚴懲,但在律法之外,應留有人情,這件事往大了說是國事,按罪自當誅!”
“但往小了說,這件事也可以是家事,父皇和大哥之間,是血濃於水的父子,三哥四哥所言皆有道理,兒臣認為應將大哥貶為庶人,流放艱苦之地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贖罪,與東宮合謀的另外幾位主謀,處斬!其他人應根據參與的多少酌情判斷,或斬首、或賜以黥刑流放,也能絕了他們不該有的心思。”
幾位大臣眼神變了,第一次這麼正式的看待五皇子。
這位原本在道觀中長大,回京沒有多少年的皇子,居然表現的可圈可點,觀點明確。
而且細品那句話:沒有人情的政事,是不長久的,隻有人情的政事,是走不遠的···
這樣的年紀能說出這種話,讓人驚喜。
三皇子和四皇子的臉色變了,兩人有些像是不認識一般打量著五皇子,臉上的表情都有些僵硬。
老五,居然深藏不露!
仁武帝看著五皇子,眼底閃過一絲興味。
他沒想到老五竟然不打算藏拙。
方閣老忍不住有些激動的、雙眼放光的、眼神期待的看著五皇子:“殿下!那句‘沒有人情的政事是不長久的,隻有人情的政事是走不遠的’您為何如此說?”
五皇子迎著幾個大臣期待的眼神,露出一個有些靦腆的笑容:“先生教的。前些天剛學過。”
先生?
那個先生?誰是五皇子先生?
幾人愣了一瞬,猛地扭頭看向後麵的王學洲,連帶著仁武帝等人的眼神,全都看了過去。
隻見王學洲一臉正色,腦袋半垂,身子站的筆直,好似在認真聽人說話,隻是對於此刻眾人的眼神,毫無所覺。
王學洲旁邊的人頓時感覺到了壓力,伸出手扯了扯王學洲的衣角,輕輕喚道:“王大人?王大人!”
王學洲一個驚醒,一臉正色的直視前方之人的後腦勺。
隨即就感覺前麵的情況不對,抬頭看去隻見幾位大臣和上首的仁武帝正在看他。
他頭皮一麻。
壞了!剛才太困眯了一會兒,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