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緣笑道:“果真?”
牛魔王道:“果真。”
薑緣道:“我卻不欺你,你隨我修行,自有好事。若教我山中閒時,你可歸家,與鐵扇公主共聚,我門下亦無吃齋等規矩,隻道你不作惡,葷類任你吃,如何?”
牛王叩首道:“願也,願也。”
薑緣手拈拂塵,笑道:“我與你些許時日,與家妻敘舊,再是隨我歸山。”
老牛道:“遵令。真人,我卻在外惹一禍事,真人不若我等先在山妻府中避一避如何?”
薑緣問道:“你惹何禍,且說我聽。”
老牛說道:“真人不知,我與一妖猴曾結拜為兄弟,那妖猴欺天,將天上蟠桃會攪了,偷吃老君金丹,乃是天大禍事。我卻與其有親,須躲哩。”
薑緣聞言,心中了然,知是那猴頭教二神亂心,生了不良,他說道:“你卻不知,家師乃是大神通者,你與我走,任是何等禍事,與你無乾。”
老牛拜禮道:“願隨真人去。”
薑緣使其與羅刹女敘舊,他方騎白鹿山間靜修。
……
不覺半月餘,正值金風吹起時。
牛魔王抖擻精神,持混鐵棍出洞府,不知何處尋一頂水磨銀亮熟鐵盔,身著一副絨穿錦繡黃金甲,一雙眼光如明鏡,兩道眉豔似紅霓,口若血盆,齒排銅板,真乃凶神。
老牛出洞府,在山頂處,尋得薑緣,拜禮道:“老爺,我來也。”
薑緣張望,笑道:“不錯,隨我歸家修行,你心猿不定,日間多以修心。”
老牛道:“老爺,修心不如修法力哩。”
薑緣笑罵道:“主客顛倒,你法力通玄有何用處?”
老牛道:“老爺,法力通玄,主客顛倒亦無人奈我何。”
薑緣道:“你這廝,教你修心,莫要爭辯。”
老牛應聲,不敢有誤。
薑緣遂騎白鹿歸方寸山,牛魔王持混鐵棍隨行,護衛周全。
……
真個光陰迅速,不覺半載去。
薑緣終騎白鹿,與牛魔王歸靈台方寸山,行至山間,牛魔王左右亂望。
薑緣道:“你待怎地?”
老牛笑道:“老爺不知,我從前多聞此山,未曾來過,今初登此山,看個夠哩。”
薑緣道:“你常住此山,莫急一時。”
老牛道:“老爺,常聞山中洞府光景不俗,今見此山,可窺一二。不知老爺作府主那輩弟子。”
薑緣道:“家師門下有十二字輩,我乃頭輩大弟子。”
老牛喜笑顏開,說道:“既如此,老爺定是衣缽,日後偌大洞府,歸老爺哩,那時廣散金銀,客似雲來,真造化也。”
薑緣道:“你這老牛,莫生事端,將心猿收了,好生修心。”
老牛閉口不言,絕不再說。
少頃間,行至三星仙洞前,薑緣將白鹿放歸山間,叮囑修行修心,遂入洞府為老牛尋間靜室,功畢,方瑤台前拜見祖師。
薑緣整衣上前,行至祖師跟前,拜禮道:“師父,弟子歸家矣。”
祖師上前將童兒扶起,笑道:“童兒既歸,料是功成。”
薑緣道:“正是。”
祖師道:“你且說我聽。”
薑緣說道:“師父,弟子此出,乃往南瞻部洲灌江口去,為解救那鹿兒,在灌江口與二郎顯聖真君結交,相談甚歡,複與其試弄神通,略勝一籌。複往翠雲山中去,知識護法神乃為牛王,然牛王不在府中,是故弟子靜修以待數十載,方待牛王歸來,以神通降之為護法神,今時功成歸來,與師父相見。”
祖師笑道:“那二郎顯聖真君如何?”
薑緣說道:“妙人。弟子頗喜其性子,當結友人。”
祖師笑意盈盈,道:“那牛王如何?”
薑緣道:“神通不足,武藝絕倫,心猿不定,木母逞凶,喜口舌之快,色心大起。”
祖師道:“不錯,你有何法子,使其收心猿木母?”
薑緣搖頭道:“弟子勸過。”
祖師道:“我與你一符,你使牛王吞下,再不敢呈口舌之快,不起色心。”
說罷。
祖師與一符薑緣。
薑緣拜禮接過,謝祖師深恩,遂道:“師父,弟子歸前,聞牛王有言,悟空師弟闖下大禍矣。”
祖師道:“此事早前有人來報,我知矣。此乃定數,既主客顛倒,定生災殃。此事不理,那猢猻既生不良,任其受災,他年災滿殃消,自是道滿。”
薑緣沉吟良久,說道:“師父,弟子明矣。”
祖師道:“童兒,我知你心有不忍,那猢猻既不修心,當受災難,此乃其道,往後年數,災難不止,修金丹時易,渡災難時難。若教其有性命之危,你若相救,我不攔你。”
正是‘天之無恩而大恩生’。
薑真人修道千難萬難,生死茫茫,劫難害命,道阻且長。天地生成的猴王,一二載間丹成,諸般神通自修自煉,更甚者如‘法天象地’這等大神通,無師自通。
真人之道,道成無阻,逍遙天地間,三界少有勝其者,神通廣大。
猴王之道,道成多難,劫數不止,五人不降,災殃不計其數。
薑緣深深的唱了個喏,說道:“弟子領命。”
祖師道:“童兒,你且好生歇歇,過些年數,我欲使你學一神通妙法。此神通你若教習全,你足以開洞府,餘般神通,你慢學即可。”
薑緣問道:“師父,是何般神通?”
祖師笑道:“來日你方知得。”
薑緣聞說,隻得作罷,待祖師與他言說時,他自見分曉。
祖師遂使童兒回靜室歇歇……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