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使是這樣,他說話依舊很有力量,擲地有聲;配合表演和聲音,能夠迸發出角色的獨特魅力。
這就是功底和實力。
一眾演員,根據劇本在那用台詞技巧讀了起來。
有時候還會配合表演和聲音,但圍讀,最考驗的就是一個演員的台詞水平。
終於,輪到靜秋說話了。
劇本一開始,就是張隊長和老師的對話。
從他們的口中,一眾學生知道了村口有一棵被稱為“英雄樹”的山楂樹。
這棵樹,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戰爭年代裡,見證了無數革命先烈,為祖國為人民英勇獻身的可歌可泣場麵。
也正是因為這樣,英雄的鮮血澆灌,使得本來開白花的山楂樹,花色愈變愈紅,到了後來,徹底就開紅花了。
這就是《山楂樹之戀》這本書書名的由來。
“謝謝隊長!”
“大媽!”
“哎~~”
幸好一開始靜秋的台詞很簡單,但哪怕是這簡單的幾句詞,在場厲害的人,都聽出了朱顏曼茲的台詞很弱。
沒有什麼節奏變化,氣息起伏。
拍戲跟我們正常說話,還是有一些區彆的。
表演的效果,跟生活對話最大的不同,在於氣口和清晰。
你得讓觀眾聽得清你說的是什麼,現實生活中對話麵對麵,要求不高;但電影的要求,要滿足大眾。
所以台詞就一定得精準。
“找個台詞老師,突擊培訓!”
張一謀朝著身旁的導演助理李爽說著。
這就是圍讀劇本的一些意義,找出演員的一些缺點,進行專門的突擊。
很快,第一場的圍讀結束。
張一謀開始總結,編劇開始大講特講,指出問題,現場頓時激烈的討論開來。
氣氛著實有些熱烈。
陳瑾是第二場的主角,他第一場沒有任何戲份,所以壓根插不上嘴。
朱顏曼茲卻是看著陳瑾,額頭上都是汗,實在是太有壓力。
這玩意,比藝考可難多了。
藝考就麵對幾個主考官,這要麵對整個劇組,而且還有很多影帝影後級彆的老師。
關鍵所有人的眼神,有時候全部集中在你身上。
新人,很多都扛不住。
所以劇本圍讀對他們來說,就是體驗和走個過場,也沒人會說他們,隻是讓導演放大的看到各種不足。
終於,在進行了將近10分鐘的梳理,第一場順利通過。
眾演員都知道怎麼演了,劇本有些地方做了修改,老謀子也有了一個拍攝的概念,攝影師知道了一些場景的拍攝要求……在座各個組都清楚了自己的任務。
“第二場,開始!”
張一謀看了眼陳瑾,第二場就是在勘探隊。
靜秋:“你三爹在哪兒啊?”
童星:“勘探隊!”
“這裡最好有手風琴和配樂,還有勘探隊隊員的歌聲!”
編輯阿美突然說了聲。
“嗯,可以!”
“陳瑾,手風琴帶了嗎?”
張一謀突然朝陳瑾說著,陳瑾點了點頭。
“拉一下!”
“要唱歌嗎?”
陳瑾突然反問了一句,這時在場的好多人都抬起了頭,看向了這個沒有一點名氣的男一號。
“唱什麼歌?”
張一謀都被陳瑾問愣住了。
“《山楂樹》啊,蘇聯版本的《山楂樹》,翻譯版本!”
“我一邊拉手風琴,一邊唱!”
張一謀:“……”
在場所有人:“……”
“來!”
張一謀標誌性的笑容露了出來:“給大家露一手!”
“好!”
陳瑾一把拿起腳邊的手風琴,人瞬間沉浸到了《山楂樹之戀》的電影中。
整個人的感覺,一下子附體到了老三身上。
茲~~拉拉~~~
悠揚獨特的手風琴旋律響起,陳瑾剛剛升級過的台詞和嗓音,這一刻也完全從他得口中唱出。
“向樹下走去,清風吹拂不停~~”
“在茂密的山楂樹下,吹亂了青年旋工,和鐵匠的頭發……”
“……”
抑揚頓挫的唱功,和70年代蘇聯唱腔的歌喉,瞬間響徹了整個圍讀場。
唰唰唰唰——
所有坐在那的人,攝影組、錄音組、導演組,尤其是配樂組,每個人都瞬間抬起頭,直勾勾的看著陳瑾。
顯然被他這一開口的歌聲,仿佛拉回到了70年代。
要知道,那個時代唱歌的方式,跟現代還是不一樣的。
但陳瑾這家夥,就唱出了老謀子記憶中的那種翻譯唱法,就跟很多蘇聯歌曲一樣的腔喉。
“……”
朱顏曼茲看著身旁微笑吟唱的陳瑾,內心中仿佛被狠狠的敲擊了一下。
既有對陳瑾飾演老三的複雜,又有跟陳瑾巨大差距的一種落差!
同樣是新人,為什麼差距能這麼大?!
應該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