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
啪!
陳瑾擲筆站起,方言悠悠而誦:“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若中國青年皆能自強,則民族複興可期!”
聲音朗朗,如字字擲地,透過現場的喇叭穿透整個演播大廳。
陳瑾捏著拳,而後起身。
地麵上,頓時隨著他的走步,投影出無數的詩詞手稿、曆史影像,而後整個場景也變幻成了第二幕的湘江。
【1917年,與蕭子升等一批誌同道合的學友,來到橘子洲頭!】
李永富有感情的旁白響起。
陳瑾和一眾學子站在了橘子洲頭,寬闊的湘江波浪漫卷,憑欄洗耳傾聽那舸聲悠鳴。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
陳瑾正與同伴們博浪擊水,縱論天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而在這些人之中,有一個特彆的小女生,也站在他們之中。
她微微有些仰慕的看著,那個好似眾人焦點的身影。
最終,湘江橘子洲頭化成了兩抹光亮,在他們頭頂灑下了兩束柔和的光。
【1918年6月,懷中先生受北大校長蔡元培之邀,成為倫理學教授;應老師介紹來到北大工作……】
陳瑾和朱顏曼茲並肩而立,漫步在故宮、西山和北海橋頭……光影特效不斷的變化,陳瑾和朱顏曼茲兩人的情感,也隨著光影而不斷的升溫。
這樣的演技,其實每個人都看的真切。
沒有牽手,沒有擁抱,隻有淡淡的微笑和聊天,但讓人感動,動容。
也就在這時,光影突然打在了陳瑾的身上。
洞房花燭的一幕在他背後亮起,沒有花轎、嫁妝,隻有簡單的行李,簡陋的教師宿舍。
離彆的詞作《賀新郎·彆友》,隨著陳瑾的起身離家,而從他的口中道出。
滿臉不舍和離彆的表情,化為了詞作最飽滿的情感。
為了理想,毅然決然的離家。
而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工作的同時養育子女,無怨無悔。
但夜深人靜之時,濃濃的思念化作了《偶感》的詩句,朱顏曼茲幽幽而念,思念之苦仿佛浮現臉龐。
所有人都有些觸動。
最是平凡感人心。
這一人一影的獨白朗誦,把兩個人的感情演繹的如此真實。
【1925年2月,帶著妻兒回到韶山養病,離開故鄉去廣州途中,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
嘩嘩嘩~~
雄渾奔騰激昂的背景樂響起,這音樂比之第一版,無疑是聲勢浩蕩了很多;而橘子洲頭的風貌,這一次如同變魔術一般,光影鋪陳住了整個舞台。
全貌!
湘江的全貌,這一刻就像11複刻版,清晰的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
陳瑾帶著懷抱著小孩的朱顏曼茲,站在了橘子洲頭,眺望著眼前的一切。
這是整個節目的最高潮。
陳瑾剛勁豪放的聲音和詩朗誦台詞,通過加工過的聲效,響徹全場。
這一次,眾人完完全全的感受到了,什麼是那位的風采?!
豪壯、憂思、欣喜、自信、豪邁!
陳瑾聲情並茂的大聲誦讀著,通過聲音的強弱、快慢、虛實變化展現出了“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
上闋寫景充滿生機,下闋抒情飽含激情!
眼神掃視,統領全景!
實聲重讀,展現山巒紅染、鷹魚競逐的力度;輕讀虛化,模擬魚兒遊弋的輕盈。
語勢起伏,“層林儘染”的語調下沉,“漫江碧透”的上揚,形成色彩對比的聽覺張力!
“……”
全場所有人,包括工作人員,全都感受到了這首詞作的魅力。
全身毛孔都好似擴張起來,有的人更是已經淚流滿麵。
恰同學少年……“恰”字的延長並加重,引領青春群像;“風華正茂”“揮斥方遒”四字短語以連讀處理,一氣嗬成,展現少年銳氣。
配合蔑視性的揮袖揮袖,糞土萬戶侯的既視感尤為強烈。
最後的“浪遏飛舟”,陳瑾更是用爆破音喝出,配合肢體前傾動作,象征著革命力量的破浪前行。
一首詞。
在演練了將近半個多月之後,展現出了一種無比強烈的畫麵之感。
這是聲音技巧的細節雕琢!
像停連設計、音色調控、氣息運用,再加上肢體的語言與舞台表現和表演,所有的觀眾好似都沉浸在了這一首詞作之中。
戲劇的張力、曆史的厚重感,配合陳瑾立於舞台中央,身形挺拔,有一種無比偉岸的感覺。
緩步前移,目光深遠,回憶同學少年時熾熱凝視的情感。
一切的一切,就像浪遏飛舟般革命洪流,不可阻擋!
以聲繪景、以情動人,大成之境的台詞,賦予了陳瑾這一次截然不同的詩朗誦。
【台詞功底】:大成(1001/10000),情感表達,塑造人物,深入的表達角色內心世界,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賞體驗。
這就是大成級的台詞,能模擬每一個角色和人物。
通過精準的語音設計與飽滿的情感投入,讓聽眾仿佛跨越時空,觸摸到了“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熱血年代!
光影漸漸散去。
眾人全都有一種悵然若失之感,李永飽含著熱淚站在了那。
舞台的光影已經幻化成為現代的橘子洲頭,那座雕塑熠熠生輝,眼睛炯炯有神,望向遠方。
那個方向,正是寶島。
長寬高石頭都是有著特殊的寓意。
“您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