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陳瑾的方言突然響起:“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李永抬起頭,含著淚微微一笑:“此刻‘嫦娥二號’正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整裝待發,26歲的火箭燃料係統工程師王璐和團隊已連續三個月攻堅低溫燃料加注技術!”
一幅幅畫麵從李永背後的大屏幕中跳出。
“北鬥導航係統,剛剛完成第4顆組網衛星發射,29歲的導航算法研究員李墨,正帶領團隊突破亞米級定位精度;您倡導的‘敢想敢乾”精神,您曾暢想的‘可上九天攬月’,在載人航天、超級計算機、高鐵等領域初露鋒芒,而今‘嫦娥’探月、‘北鬥‘織網——”
“國產‘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問鼎全球速度榜首,研發團隊中35歲以下青年占比超60%!”
“時速380公裡的CRH380AL動車組即將下線,32歲的牽引係統設計師陳陽剛完成關鍵電路優化……”
“您,看到了嗎?”
李永目視著雕塑的方向,翻開了手中的一頁:“您曾說——”
“我走後,不必時時懷念我,也不必等我歸來!”
“但是您知道嗎?”
“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人,想對您說很多的話!”
唰!
李永指著身後的大屏幕,上麵是隨機的一些采訪。
“我從山村來到了北大,您倡導的‘掃盲運動’,讓文盲率從80%降至3%以下了!”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現在已經沒有饑荒了!”
“今年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啦!”
“先生您看,我們的山河已經換了新顏,飛機也不用飛兩遍……曾經的十裡長安街,如今繁華如斯;山河無恙,國富民強~~”
“這盛世,如您所願!”
“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代替了悲歎,笑臉代替了哭臉……”
“人民萬歲!青春萬歲!”
“我們愛您!我們想您!”
“我們想念您!”
“……”
一個個北大的學生在那大聲說著,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希望的笑容。
“先生,聽到了嗎?”
“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為您畫上一張全家福!”
“這張缺席的合影,是您的一生之憾嗎?”
“國家國家,先有國,又有家!”
一家合影的全家福出現在了大屏幕之上,拉的很長……很長,人也有很多……很多!
李永與陳瑾、朱顏曼茲,一眾群演,好似並肩走向了時空的甬道,背景浮現出了一條巨大的文字:“您筆下青春之中國,已如紅日初升”。
啪啪啪!
待光影散去,全場頓時響起了熱烈般的掌聲。
很多人眼含著熱淚,台長焦麗在那擦拭著,已完全紅了眼眶。
雖然煽情,但沒有太過體係的套路化吹噓,而是完全真真切切的話語。
陳瑾這時帶著所有人來到了台前,焦麗趕忙道:“不必了!”
看著這台節目,他承受不起。
“半個月不到,節目提升了這麼多!”
“真好!”
焦麗在那笑著拍手,旁邊的李小明也是附和道:“點到即止,我以為最後會是一個很悲傷的收尾,這張大合影的創意可以!”
如果描述就義這些,可能就不太符合春晚的基調。
但這樣的收尾處理,卻是感動中帶著一絲共鳴。
而且最後的回答環節,確實是春晚的“主旋律”!
“彩排時看看,排在哪個節目後麵!”
在場的很多評審,其實都有預感,這個節目要是真播出來,收視率絕對不會差。
因為他不是那種歌功頌德的套路,而是非常新穎的故事加問答。
至少,他們這個年齡段,都能認可。
年輕人,應該也可以。
春晚現在最期望的,就是年輕人的群體。
“林導的舞台劇,一如既往的大氣流暢!”
“這節目被他這麼一整,加分了不少!”
“陳瑾的詩朗誦、表演等等,提升太多了;人藝的很多老演員,可能都念不出剛剛的那種感覺!”
“我全身的雞皮疙瘩現在都沒消退!”
“……”
哪怕陳瑾眾人出去後,一眾評審還在那議論著。
“看最終的彩排效果吧!”
“要不,接在老趙後麵,看看收視率的波動?”
眾所周知,目前趙奔山的節目,是春晚收視率最高的;排在他後麵,肯定會獲得一定的流量扶持。
而往往,很多節目都接不住。
特彆是歌舞類。
“試試吧!”
“這個節目,是今年春晚最主要的一個!”
“什麼都能撤,唯獨這個不行,時間上也得完全保留!”
“嗯,到時候彩排時,我跟林春他們說!”
“不急,還有1個多月的彩排時間,我們慢慢調整,爭取把這個節目,放到最黃金的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