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陽光明媚,祭天台上旌旗飄揚,每一層都有身材魁梧的金甲武士持戈而立。
台下,更是陣容龐大,皇帝太子、公卿百官、護衛樂班……足足上萬人各居其位。
辰時三刻,禮讚官高唱一聲:“迎神!”
太祝官擊柷九響,三百羽林郎便在祭台階上,列隊執戟,齊唱《高安》:
“圜丘何方?在國之陽。禮神合祭,運啟無疆。祖考來格,籩豆成行。其儀肅肅,降福穰穰……”
低沉肅穆的歌聲中,蕭衍著十二章紋袞冕,蕭統戴遠遊冠、佩瑜玉,父子分執鎮圭、桓圭,自阼階升壇。
待皇帝和儲君登上祭壇,跪在蒲團上向昊天大帝四拜興後,禮讚官便高唱:“酌獻……”
羽林郎又唱起《彰安》曰:“皇基締構,帝係靈長。躬薦鬱鬯,子孫保昌。”
蕭衍便持金杓,舀鬱鬯酒,澆於蒼璧,青煙自璧孔升騰。
“奠玉帛!”禮讚官再唱一聲。
蕭統便奉白璧一枚、玄繒三匹,西向跪獻。羽林郎唱《嘉安》曰:
“維玉與帛,寅恭昭報。永左右之,欽若至道。”
“進熟!”午時一到,禮讚官又唱道。
正常來講,這時候就該宰人抬太牢俎案至燎爐了,然後皇帝親執鸞刀割牛耳,血滴入青銅斝,與太子各飲半盞。
但蕭衍信佛之後,決定讓神明祖先們改變習慣,用水果、菜蔬、麵食替代太牢。
於是執牛耳割血這一步就省了,總不能拿個蘿卜在那割吧?
蕭衍和太子,將‘素犧牲’投入早就堆滿木炭的鼎爐,然後太子舉火點燃燔燒。
煙氣升時,十二麵建鼓齊擂,鼓聲傳遍數裡。
隨著青銅鼎的溫度越來越高,埋藏在鼎中的引線,迅速點燃了堆迭在皇帝父子腳下的兩千塊硝黃磚!
刹那間,祭壇的地麵驟然收縮,千萬道刺目的白光從天心石下裂地透出,瞬間掩蓋了太陽的光芒。
漢白玉台基如同被巨斧劈開的玉環;青石板騰空翻卷,在氣浪中碎成齏粉,被衝天而起的氣浪掀上高空。那數千斤重的青銅鼎,也如同草葉碎屑般被衝上了雲霄!
祭台下的公卿百官,護衛樂班,全都在強烈的衝擊波下,如倒伏的麥田般,齊刷刷摔倒在地!
驚天動地的轟鳴聲,讓所有人頭暈目眩,那些法力低微者,更是直接雙耳流血,暈死過去的也不在少數……
~~
那爆炸是如此的驚人,直接在秦淮河激起了從沒有過的巨浪,把朱雀航的浮橋都掀翻了。
方圓數裡內的屋頂,瓦片茅草橫飛。爆炸聲震數十裡,整個建康城都聽得清清楚楚。
那一聲爆炸,就像號令一般,苦等多時的野心家們便立即行動起來。
台城內。
聽到那爆炸聲,蕭綜立即沉聲吩咐左右道:“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