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喬神,你平時肯定不看油管的吧?你去看看油管上的吐槽吧!就因為你還是本科生一幫人都在那裡吵起來了。
有說你為了裝逼無所謂不用其極的,有說咱們燕北為了榮譽故意卡著你不讓你畢業的,還有說華夏人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搞大新聞的。
總之你趕緊畢業才是正理,不畢業你又不去上課,拿著個學生身份沒什麼意義啊,你又不用去上課的?
而且你真去上課,也是破壞課堂紀律跟課堂和諧氛圍你知道嘛?何必讓大家都不開心呢?”
這一個個都是長篇大論的,讓喬喻嚴重懷疑他們都是用的微信電腦版,而且文本都是早就準備好的,就等著他秀畢業證呢。
不過這種汙蔑他是不可能承認的!
“我上課什麼時候破壞過課堂紀律了?我跟你講餘永俊,彆看咱們這麼熟,你汙蔑我,我一樣去法院告你啊。”
“不是,喬神,請你擺正自己的身份啊!你是不是還沒意識到你已經是菲爾茲獎大佬了啊!你坐下麵聽課,你考慮過講台上教授的心情嗎?”
發完文字,餘永俊這貨還直接發了一條語音。
模仿著授課教授的心態,惟妙惟肖的傾情演繹起來。
“我艸,喬喻怎麼來上我的課了?我最近沒得罪他吧?他該不是來挑事兒的吧?不然沒道理啊?他的數學分析難道還用跟我學?”
你還彆說,你還真彆說,喬喻聽完語音竟然覺得餘永俊這家夥說的還挺有道理的。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所以他決定把餘永俊這番話給保存起來,然後去問問教英才班數學分析的教授是不是這麼想的。
嗯,對了,教數學分析的教授是誰來著?
沒等他從記憶裡把教授的名字摳出來,餘偉也開口問了句:“學校說沒說你什麼時候博士畢業?接下來怎麼安排?”
“明年年初,博士畢業。然後回燕北國際數學中心擔任教授。”
有人問正經的,喬喻便也正經的答了句。
“能收研究生嗎?”
“肯定能啊!讓我直接申請博導呢。”
喬喻這句話剛發送,龔家濤便立刻強勢插入一句:“義父,您覺得我的資質如何?可還能入您的法眼?”
喬喻想都沒想便回了句:“嗯,此子極不要臉,斷不能收!”
“彆啊,義父,我什麼都會!”
“我也是,喬神,你忘了,我們說好了,讓我做你一輩子的跟班啊!”
嗯,喬喻發現了,不要臉是能傳染的,可惜餘偉的免疫力太強大了。、
不過他現在懶得在群裡跟他們繼續聊下去了。而是考慮去油管上看看那些人爭論的是不是真有餘永俊說的那麼誇張。
……
就在喬喻待在房間裡跟朋友們放肆的吹著牛逼的時候,科技部內審批部門正在加班召開一場閉門會議。
毫無意外的,正在討論的正是喬喻提交的項目書。這次乾脆沒有走正規的程序,主管部門領導親自審批。
不止是提前做足了功課,同時乾脆從外地調來了專家來做研討。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召開會議了。
之前已經有了兩次線上的討論會,不過把專家請到京城來線下開會,還是第一次。
“各位專家,還有我們的審核團隊,大家辛苦了。首先我代表科技部感謝大家來到京城,參與這次關於電子計算機模擬量子計算的討論會。
相信大家現在也已經差不多熟悉了,畢竟我們已經組織過兩次線上會議,這次特意邀請各位線下深入研討。
喬喻這個項目的核心目標是利用經典計算機模擬量子計算能力,特彆是實現Shor算法。技術方麵我是個外行,不多做發言。
不過在大家發言之前,我先把這次會議討論的重點說一下。關於這個項目的意義,背景這些,咱們都已經了解了,不需要再重複。
所以請大家把等會論述的重點放在預估項目可行性跟資源需求這類相關的實際問題。另外本次會議屬於涉密會議,會議內容禁止外傳。”
坐在主位的領導說完,目光很自然的看向左手邊坐的第一位老者,說道:“李真院士,您是量子計算方麵的專家,不如還是由您先來開個頭吧。”
李真點了點頭,然後推了推眼鏡後,開口說道:“那我就先發表意見了。”
“在看過喬喻這份計劃書之後,這些天又查詢了一些相關的資料。目前來說國際上的確有相關的經典計算機模擬量子計算的研究。
通常技術上來說基於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矩陣操作的全幅模擬。這種方法優勢是可以準確模擬量子態,但計算資源需求呈指數增長。
另一種則是基於張量網絡的近似模擬,優勢是可以減少計算需求,但會影響模擬的精確度。看過相關文獻之後,兩種技術方案都不成熟。
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模擬,如IBM的Qiskit、穀歌的Cirq、QuEST,已經能模擬4050量子比特。
但喬喻這份項目目標是要實現Shor算法的高效模擬,這需要數百乃至上千個量子比特,可以說如果成功的話這是一個技術上的奇跡。
不過怎麼說呢……這個奇跡我個人認為比不上黎曼猜想突然被解決這個奇跡。所以如果讓我對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做個判斷,我覺得可行。”
說完,這位李真院士便關了麥克風,往後一仰,不說話了。
坐在主位上的領導點了點頭,下意識的看了眼坐在右手邊的另一位明顯打算發言的卓院士。
不過很快目光就從他身上掠過,然後在負責會議記錄的速記員身上停留了半秒,看到速記員停下筆後,又看向左邊坐在李真院士下手的兩位工程師。
“陳高工,顏高工,兩位是高性能計算機方麵的專家,你們怎麼看?我們目前可以調用的超算資源跟性能,能夠滿足喬博士的需求嗎?”
被點到名的兩人互相看了眼,然後很有默契的由坐在靠前些的陳明開口回答起了這個問題。
“事實上,喬喻博士這份計劃書中對超算的要求並不高。不說我們最新的超算性能了,就是老一代的神威都綽綽有餘。
當然要完全實現喬喻博士的要求可能會需要進行一些硬件上的升級。比如采用新一代的告訴互聯技術,並優化通訊協議,增加一些高帶寬存儲。
以及可能需要升級冷卻係統這些。總得來說投資並不算大。當然,如果能夠直接調用更新一代的超算,花費會更少。而且還有國產替代。
綜上所述,如果隻是從資源需求這塊的可行性來討論的話,我們也認為這個項目是可行的。”
坐在李院士對麵那位卓院士,目光炯炯的瞥了這兩位工程師一眼,不過還是沒有說話。
主位的領導點了點頭,然後接著看向左邊後麵一位:“祝教授,你做計算數學的,你覺得呢?”
“其實我的看法跟李院士差不多,目前來說國際主流實現Shor算法的核心就是量子傅裡葉變換。這項技術它在量子計算機上僅需O(n複雜度。
但在經典計算機上模擬,複雜度可能上升至O(2^n。所以說白了,如何降低計算複雜度,才是關鍵問題。
所以項目目標能不能實現,其實就看能不能解決這個世界性難題。所以歸根結底這個項目跟硬件沒什麼關係,就是一個純粹的數學問題。
既然是數學問題……嗯,大家都知道,喬喻博士的數學水平,我是沒那個資格評價。但我對喬喻博士在數學方麵的能力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所以我認為喬喻博士這個項目可行度極高。”
……
就這樣一圈十多位專家都發完言之後,領導終於將目光放到了一直想要發言的卓院士身上。
“卓院士,你一直在做量子芯片的研究,也是這方麵的專家,你的意見呢?”
“我沒有任何意見。”卓剛直接搖了搖頭乾脆說道。
都不是傻子,主管領導的態度顯而易見。
問了一圈都覺得可行,讓他還怎麼發表意見?
他的意見當然是不可行!這個項目上馬了,那還需要什麼量子芯片?
問題是他是真沒想到一幫人竟然都覺得喬喻這個項目可行,他是真沒看出來哪裡可行了!
但特麼最可氣的是,這幫人把這項技術的難點都深入分析了一遍,然後竟然給出可行的意見。
他還能說什麼?把這幫人說的難點重複一遍,然後說不可行?
氣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