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明掀開紅綢,拿起密封的考題紙卷,環視在場所有考生,朗聲道:“考題:滕王!”
“體裁不限,詩詞文章歌賦皆可。以才氣衡量成績,前三甲的答卷將張榜公布,供百姓傳閱!”
嘩——!
劉洋明話音未落,眾考生便一片嘩然。
有人甚至驚得下巴都快掉下來。
考題居然是滕王!在這滕王閣中寫滕王,這簡直是送分題啊!
按照常理,鄉試考題不會與考點相似,因為難度太低。
然而,這次朝廷卻一反常態,將考題定為了滕王。
“哈哈哈!我早就猜到朝廷選擇滕王閣作為考點,考題大概率與滕王有關!幸好我提前做了功課!”
“我也押中了!前段時間我剛買了一本《滕王傳》,現在正好派上用場!我一定能寫出一篇讓滕王感動落淚的文章!”
許多考生忍不住歡呼雀躍,甚至喜極而泣。
十年寒窗苦讀,今日終於有機會翻身,成為舉人,步入文道殿堂,再也不用受人欺淩,做人上人!
……
“滕王?”
林回聽到考題,微微一愣。
他之前還和章酒兒討論過,認為考點設在滕王閣,考題大概率不會與滕王相關,因為這相當於開卷考試。
然而,現實卻狠狠打了他的臉。
‘不對!’林回很快回過神來,意識到翰林院選擇“滕王”作為考題,必然有其深意。
越是簡單的考題,競爭反而越激烈。
想要脫穎而出,獲得前三甲,難度反而更大。
如果大家都寫歌頌滕王、讚美滕王賢德的內容,恐怕很難出彩。
“這出題之人,真是有趣……”林回苦笑一聲,心中卻有了主意。
如果考題是滕王,那有什麼能比得上王勃的《滕王閣序》?
這簡直是天賜良機!
‘前三甲的答卷將張榜公布,供百姓傳閱……’林回想起劉洋明的話,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王勃的《滕王閣序》是流傳千古的駢文,若是傳閱開來,會不會讓參悟的人也獲得才氣?
畢竟,之前《周易·係辭上傳》被李一博參悟時,他曾因此獲得不菲的才氣。
不過,《周易》是儒家聖典,而《滕王閣序》並非如此。
即便如此,林回還是決定一試。
“若是能讓這篇千古絕賦在這個世界流傳千年,也不失為一件妙事!”
林回嘴角微揚,開始研墨,腦海中回憶起了《滕王閣序》的全文。
他看了看滕王閣外的江景與山巒,發現有些地方與其高度重疊,但在地理和人物上卻並不完全契合。
若要改動,他自認為無法超越原作,於是決定一字不改,以示對先賢的敬意。
研墨結束後,林回執筆沾墨,開始在答卷上書寫——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他筆走龍蛇,字跡工整,每一字每一句都傾注了心神。
他知道,這篇《滕王閣序》必將成為這場鄉試的傳世之作,而他,也必將以此一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