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他的工作證就被帶了進去,過了幾分鐘,裡麵就走出來上次來找方言的那個人。
這個人姓夏,四十多歲,他讓方言叫他夏秘書。
他看起來應該是喝過洋墨水的,上次方言還聽到他和巴丘卡耶夫說過俄語。
出來後夏秘書立馬對著方言笑嗬嗬的詢問,是不是有什麼需要幫助的。
方言也沒廢話,直接說了自己的來意。
夏秘書明顯有些錯愕,沒想到方言居然讓他給找房子。
他對著方言說道:
“唔……這方麵你可能需要等我幫你問一下才行。”
“稍等我一會兒,很快就給你答複。”
方言看他這樣子應該也不是敷衍自己,於是直接就答應下來。
果然等夏秘書進去了大概七八分鐘後,他就走了出來,對著方言招招手說道:
“走吧,房子已經找到了,就在外交部街。”
說著他就指了指一個方向,帶頭朝著那邊走去。
“這麼快?”方言跟了上去,有些不敢相信他們的效率。
夏秘書笑的很神秘:
“我們部門手裡有些資源。”
“你如果是彆的要求,我們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是要找住的地方,您放心絕對不缺。”
聽到他這麼說,方言問道:
“不會是什麼凶宅鬼屋吧?”
夏秘書一愣:
“怎麼會問這種問題?”
方言說道:
“哦,我猜隻有那種死過人的凶宅鬼屋,才會被空出來吧。”
夏秘書搖搖頭,說道:
“當然不是了,就是那邊的四合院。”
說完還特意強調了一句:
“還是獨門獨院的。”
方言沒想到,這涉外部門這麼給力,直接在外交部街給找了一套四合院。
來到外交部街,從這裡直接就能看到對麵的協和醫院。
這地方東邊是朝陽門南小街,西邊是東單南大街,南邊是西布總胡同,北麵就是協和胡同。
明朝的時候這裡因為是武清候石亨的宅邸,所以最初的名字叫石大人胡同,清朝這裡是造幣局,後來在民國的時候在這裡設立了外交部,所以現在叫外交部街。
1949年後外交部最開始也在這條街辦公,後來1974年才被拆除,建成了員工宿舍。
現在就隻能看到剩下的豪華大門了。
胡同西口從街中間割開,一邊是大雜院,一邊是協和的專家獨棟彆墅群。
彆墅群是當年洛克菲勒基金會,修協和醫院的同時一起修建的。
彆墅是外國鄉村的那種常見的建築風格,裡麵住的都是協和的專家,比如今天和方言聊天的那個主任,應該就住在這裡。
另外一邊的大雜院,就是京城裡常見的那種,一個院子住上好幾戶人。
院子沒關門,從門口往裡麵看去,還能看到院子裡黃泥磚頭為牆,油氈稻草為頂的簡易“地震棚”。
這是去年大地震後留下的建築,有些人修好就舍不得拆。
畢竟能讓家裡多一間房出來,誰都不願意拆。
隻是反正這玩意兒一修,四合院的院就徹底被占完了。
也就勉強能過個人,更是讓擁擠的大雜院看的亂糟糟的。
和對麵的彆墅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很遺憾,夏秘書沒有帶著方言往專家彆墅區走,反倒是繼續朝著更遠的東邊走去。
走到一個大門緊閉的四合院門口,夏秘書就停了下來。
這時候斜對麵街道辦的院子裡就跑出來一個婦女,手裡拿著鑰匙顛顛的就跑過來了,嘴裡還說道:
“夏秘書,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鑰匙不好找……”
說著來到跟前,就把鑰匙遞給了夏秘書。
夏秘書沒有接,指了指方言:
“這院子以後就是他的了。”
那個街道辦的婦女又給鑰匙遞給方言:
“同誌,您拿好。”
方言看著鑰匙,沒有接。
他實在是有些不相信這麼好位置的院子,能給自己,而且效率這麼快。
這裡麵不死個人,他都覺得不正常。
於是他對著那婦女同誌問道:
“同誌,這院子死過人吧?!”
“沒有,沒有。”街道辦的婦女連連搖頭。
夏秘書看到方言還是一副小心的樣子,他無奈的解釋道:
“實話告訴你吧,這地方以前是個外國人買下來做私人實驗室的,後來他走了,這裡就空出來了。”
“現在放心了吧?”
方言皺眉沉吟,然後問道:
“做實驗?人體實驗?”
PS:6000基本章更新完畢,稍晚還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