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弟和大姐看著方言的背影,有些莫名其妙。要知道方言在這之前可一直都是沒怎麼主動提看書的事兒,保持在一個很隨意的狀態。
小老弟對著大姐問道:
“三哥這是受刺激了?!”
大姐搖搖頭:
“誰能刺激他啊?”
小老弟想了想,點點頭:
“這倒也是……”
三哥那張淡定的臉,很少看得出什麼負麵情緒。
但是剛才好像看出了一絲熱血的意思。
總不能是打算和誰比一比,誰考的分數高吧?
三哥以前可是說過:
“分數夠用就行了,多考那麼多完全沒有必要!”
對此話小老弟深信不疑。
隻要自己能過錄取分數線多出來的分,那完全就是沒有必要達到的。
方晨撓撓頭,看著三哥走進了書房裡,然後說道:
“我感覺三哥好像有點過於刻苦了。”
大姐說道:
“那說不定真是在外麵受到什麼刺激了吧……”
姐弟兩人當然不知道,之前方言是沒想考第一,現在他有目標了。
所以現在才像打了雞血一樣,開始關起門來,針對可能出現的題目,不斷完善自己。
……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就又過去了五天時間。
同時也來到了華夏研究院七天長假的最後一天。
時間來到了1977年12月7號。
距離準考證上的時間12月10號越來越近了。(網上有數據顯示京城高考是12月7、8、9日,但是我查了好幾張當時的準考證和報紙,判斷應該是12月10、11、12日三天。)
京城社會各界的關注點也都到了高考上麵。
報紙新聞上,報道著這次考試印刷試卷,各地都停刊擠壓出紙來印刷。
為的就是讓每個報考的人都有試卷用。
另外這次華夏科技大學還會創辦少年班。
少年班的選拔非常嚴格,麵向全國範圍內的初中、高中學生進行海選。
要求考生年齡15歲以下,在學業上表現出極高的天賦和潛力。
如在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或者在學校的學習中成績突出、智力超常等。
創辦少年班的目的是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探索一種特殊的教育模式,以便更好地發掘和培養具有天賦和潛力的青少年,讓他們能夠早日為國家的建設貢獻力量。
方言要是再年輕個七八歲,肯定也是目標人員。
他隻記得這一屆,確實有些天才,就比如很有名的:寧鉑、謝彥波、乾政。
其中寧鉑2歲時就能背誦30多首唐詩,4歲能準確認出300多個常用漢字,8歲便掌握圍棋規則,還能夠獨自研究棋譜。
簡直就像是擁有方言同款簡化版外掛。
方言自從上次回來後,這五天時間就一直在家裡蹲著。
利用這段時間,他將幾乎所有自己能想到的冷門命題,全部都用係統加持了一遍。
方言感覺自己再寫下去,都可以去改行去寫了。
有句話叫量變引起質變,在加持了這麼多的命題作文後,方言的文字功底也開始產生了變化。
他自己都能夠明顯感覺到現在看電視的時候,但凡是看到一個新聞詞,腦子裡就能夠延伸出許許多多的文字內容。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突然像是具象化了。
利用五天的時間,方言將自己的唯一的短板也給補上了,現在就等著高考出招了。
京城是十號開始高考,明天華夏中醫研究院的開始複工,隻有方言他們這些要高考的不用去,想起來還是挺不錯,在書房裡關了幾天時間,接下來方言打算放鬆放鬆。
正好下了幾天的雪也停了,今天方言打算去問問老季,自己定做的故宮級彆的儲物櫃做好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