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方言在來到院長辦公室之後,就先讓張延昌和楊景翔在外邊等著,他去把楊景翔的事兒先給院長說一聲。
院長果然和方言想的一樣。
“既然是你介紹來的,還是中醫世家,又是首都中醫藥大學招生的前幾名,那直接和那個小張一樣,直接轉正就行了啊。”院長給方言的那就是的無限支持的態度。
方言告訴院長:
“這個是個刺頭,我打算先晾他一段時間。”
聽到方言這麼說,院長就明白過來,笑著說道:
“行,那就按照你說的來。”
說罷院長又說道:
“對了,昨天奠基儀式後,又有不少人想過來找你看病……”
方言直接了當的說道:
“行,直接通知他們過來吧。”
院長聽到後立馬點頭說道:
“有一個是咱們自己醫院裡昨天收的病人,我先讓他過來。”
方言聽到後有些詫異,問道:
“協和西醫昨天收的,判斷治不好他?”
院長說道:
“不是,昨晚上來的,他不願意動手術,打聽到了你的事兒,就要求我們換中醫給他治療。”
“我也是剛才聽到他們骨科那邊說的。”
“什麼問題啊?”方言想到骨科,骨科不該送到羅老太太那邊去才最好嗎?
院長說道:
“凍傷,老傷了,是個老兵,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
方言聽到是老兵,於是說道:
“那我直接去住院樓找他吧。”
院長說道:
“那行啊,就在……算了,我直接帶你過去吧。”
說完他站起身就帶著方言往外走。
方言叫上門口的張延昌和楊景翔:
“走,一塊兒去看看。”
說完還對著他們介紹:
“這位是院長。”
張延昌從善如流,趕忙招呼道:
“院長好!我叫張延昌!”
楊景翔也依樣畫葫蘆,趕忙喊道:
“院長你好,我叫楊景翔!”
院長分彆看了一眼兩人,然後點點頭說道:
“好好跟著方大夫乾,我看好你們的前途。”
兩人聽到這話連連點頭。
不過又好奇去什麼地方,於是對著方言小聲詢問。
方言告訴他們:
“去看病人,凍傷的。”
兩人頓時一怔,這凍傷在北方還是比較常見的。
不過難度就不一樣了。
凍傷早期,寒邪剛剛侵襲人體,氣血凝滯尚未形成嚴重的病理改變,此時及時介入中醫治療,通過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等方法,能夠迅速驅散寒邪,恢複氣血運行,防止凍傷進一步發展,治療難度較小,療效也較為顯著。
若凍傷未能及時治療,病情拖延,寒邪深入,導致氣血瘀滯日久,組織壞死,甚至出現全身症狀,如寒戰、發熱、神疲乏力等,此時治療既要清除壞死組織,又要調理全身氣血,糾正臟腑功能失調,治療難度大大增加,且可能會遺留局部功能障礙等後遺症。
這後麵的一種,一般的人都不敢接,大多都是專門治療凍傷的世家中醫才敢接手。
不過既然送到協和來了,那這情況估計是不會太好了。
很快他們就在院長的帶領下,來到了這邊的住院大樓。
在這裡見到了凍傷的患者。
這是一個五十左右的中年人,陪護的家屬是一個四十幾歲穿著軍裝的女兵。
這邊負責的醫生看到院長帶著方言來了,就知道他們是來接手的來了。
當即就把病人的資料給了方言他們。
這位患者目前46歲,在1950年底,長津湖戰役中凍傷雙足,當時經過治療痊愈,但是下肢經常性的涼痛,並且這幾年冬天就會逐漸加重。
去年初的時候,在軍區醫院診斷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但是治療無效。
隨後在去年9月的時候,不慎右足部大腳趾外傷後感染,在軍區醫院兩次做截趾手術,目前瘡口還沒愈合,軍區醫院建議轉院治療,昨天聽說這邊僑商捐贈協和兩棟樓的事,想來這邊找方言試試,不過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所以就等到了現在。
昨晚初步判斷這個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也就是中醫說的脫疽,主要是指四肢末端壞死,嚴重時趾(指)節壞疽脫落的一種慢性周圍血管疾病,又稱脫骨疽。
方言了解情況後,來到患者的身邊,開始查看他腳上的傷口。
發現大腳趾骨露出瘡麵,肉芽不鮮,膿液不多,周圍的皮膚紅紫色。
西醫的判斷沒有錯。
這就是脫疽,不過他這情況還真是有些嚴重了。
方言聞到一股子腐爛的味道。
張延昌和楊景翔這會兒也皺起眉頭看著眼前這令人發毛的瘡口,發現果然是最壞的情況。
這時候老兵看到幾個人的表情,於是對著方言問道:
“方大夫,我這個……您能治不?”
方言看了他一眼,說道:
“放心,好治。”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畢。
明天白天還有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