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三孝廉讓產立高名_醒世恒言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醒世恒言 > 第二卷 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第二卷 三孝廉讓產立高名(2 / 2)

捏腳,教他莫說。以此罷了。那教他莫說的,也有些見識。他道:“富貴的人,

與貧賤的人,不是一般肚腸。許武已做了顯官,比不得當初了。常言道:疏不間

親。你我終是外人,怎管得他家事!就是好言相勸,料未必聽從,枉費了唇舌,

到挑撥他兄弟不和。倘或做兄弟的肯讓哥哥,十分之美,你我又嘔這閒氣則甚!

若做兄弟的心上不甘,必然爭論。等他爭論時節,我們替他做個主張,卻不是好!”

正是:

事非乾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強言。

原來許晏、許普,自從蒙哥哥教誨,知書達禮,全以孝弟為重。見哥哥如此

分析,以為理之當然,絕無幾微不平的意思。許武分撥已定,眾人皆散。許武居

中住了正房,其左右小房,許晏、許普各住一邊。每日率領家奴下田耕種,暇則

讀書,時時將疑義叩問哥哥,以此為常。妯娌之間,也與他兄弟三人一般和順。

從此裡中父老,人人薄許武之所為,都可憐他兩個兄弟。私下議論道:“許武是

個假孝廉,許晏、許普才是個真孝廉。他思念父母麵上,一體同氣,聽其教誨,

唯唯諾諾,並不違拗,豈不是孝;他又重義輕財,任分多分少,全不爭論,豈不

是廉。”起初裡中傳個好名,叫做“孝弟許武”,如今抹落了武字,改做“孝弟

許家”。把許晏、許普弄出一個大名來。那漢朝清議極重,又傳出幾句口號,道

是:假孝廉,做官員;真孝廉,出口錢。假孝廉,據高軒;真孝廉,守茅簷。假

孝廉,富田園;真孝廉,執鋤鐮。真為玉,假為瓦。瓦為廈,玉拋野。不宜真,

隻宜假。

那時明帝即位,下詔求賢,令有司訪問篤行有學之士,登門禮聘,傳驛至京。

詔書到會稽郡,郡守分諭各縣。縣令平昔已知許晏、許普讓產不爭之事,又值父

老公舉他真孝真廉,行過其兄,就把二人申報本郡。郡守和州牧,皆素聞其名,

一同舉薦。縣令親到其門,下車投謁,手捧玄纁束帛,備陳天子求賢之意。許晏、

許普,謙讓不已。許武道:“幼學壯行,君子本分之事。吾弟不可固辭。”二人

隻得應詔,彆了哥嫂,乘傳到於長安,朝見天子。拜舞已畢,天子金口玉言,問

道:“卿是許武之弟乎?”晏、普叩頭應詔。天子又道:“聞卿家有孝弟之名。

卿之廉讓,有過於兄,朕心嘉悅。”晏、普叩頭道:“聖運龍興,辟門訪落,此

乃帝王盛典。郡縣不以臣晏臣普為不肖,有溷聖聰。臣幼失怙恃,承兄武教訓,

兢兢自守,耕耘誦讀之外,彆無他長。臣等何能及兄武之萬一。”天子聞對,嘉

其謙德,即日俱拜為內史。不五年間,皆至九卿之位。居官雖不如乃兄赫赫之名,

然滿朝稱為廉讓。忽一日,許武致家書於二弟。二弟拆開看之,書曰:匹夫而膺

辟召,仕宦而至九卿,此亦人生之極榮也。二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既無出類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賢路。晏、普得書,即日同上疏辭官。天

子不許。疏三上。天子問宰相宋均道:“許晏、許普壯年入仕,備位九卿,朕待

之不薄,而屢屢求退,何也?”宋均奏道:“晏、普兄弟二人,天性孝友。今許

武久居林下,而晏、普並駕天衢,其心或有未安。”天子道:“朕並召許武,使

兄弟三人同朝輔政何如?”宋均道:“臣察晏、普之意,出於至誠。陛下不若姑

從所請,以遂其高。異日更下詔征之。或訪先朝故事,就近與一大郡,以展其未

儘之才,因使便道歸省,則陛下好賢之誠,與晏、普友愛之義,兩得之矣。”天

子準奏,即拜許晏為丹陽郡太守,許普為吳郡太守,各賜黃金二十斤,寬假三月,

以儘兄弟之情。許晏、許普謝恩辭朝,公卿俱出郭,到十裡長亭,相餞而彆。

晏、普二人,星夜回到陽羨,拜見了哥哥,將朝廷所賜黃金,儘數獻出。許

武道:“這是聖上恩賜,吾何敢當!”教二弟各自收去。次日,許武備下三牲祭

禮,率領二弟到父母墳塋,拜奠了畢,隨即設宴遍召裡中父老。許氏三兄弟,都

做了大官,雖然他不以富貴驕人,自然聲勢赫奕。聞他呼喚,尚不敢不來,況且

加個請字,那時眾父老來得愈加整齊。許武手捧酒卮,親自勸酒。眾人都道:

“長文公與二哥、三哥接風之酒,老漢輩安敢僣先!”比時風俗淳厚,鄉黨序齒,

許武出仕已久,還叫一句“長文公”,那兩個兄弟,又下一輩了,雖是九卿之貴,

鄉尊故舊,依舊稱“哥”。許武道:“下官此席,專屈諸鄉親下降,有句肺府之

言奉告。必須滿飲三杯,方敢奉聞。”眾人被勸,隻得吃了。許武教兩個兄弟次

第把盞,各敬一杯。眾人飲罷,齊聲道:“老漢輩承賢昆玉厚愛,借花獻佛,也

要奉敬。”許武等三人,亦各飲訖。眾人道:“適才長文公所諭金玉之言,老漢

輩拱聽已久,願得示下。”許武疊兩個指頭,說將出來。言無數句,使聽者毛骨

聳然。正是:

斥鷃不知大鵬,河伯不知海若。

聖賢一段苦心,庸夫豈能測度。

許武當時未曾開談,先流下淚來。嚇得眾人驚惶無措。兩個兄弟慌忙跪下,

問道:“哥哥何事悲傷?”許武道:“我的心事,藏之數年,今日不得不言。”

指著晏、普道:“隻因為你兩個名譽未成,使我作違心之事,冒不韙之名,有玷

於祖宗,貽笑於鄉裡,所以流淚。”遂取出一卷冊籍,把與眾人觀看。原來是田

地屋宅及曆年收斂米粟布帛之數。眾人還未曉其意。許武又道:“我當初教育兩

個兄弟,原要他立身修道,揚名顯親。不想我虛名早著,遂先顯達。二弟在家,

躬耕力學,不得州郡征辟。我欲效古人祁大夫內舉不避親,誠恐不知二弟之學行

者,說他因兄而得官,誤了終身名節。我故倡為析居之議,將大宅良田,強奴巧

婢,悉據為己有。度吾弟素敦愛敬,決不爭競。吾暫冒貪饕之跡,吾弟方有廉讓

之名。果蒙鄉裡公評,榮膺征聘。今位列公卿,官常無玷,吾誌已遂矣。這些田

房奴婢,都是公共之物,吾豈可一人獨享!這幾年以來,所收米穀布帛,分毫不

敢妄用,儘數開載在那冊籍上。今日交付二弟,表為兄的向來心跡,也教眾鄉尊

得知。”眾父老到此,方知許武先年析產一片苦心。自愧見識低微,不能窺測,

齊聲稱歎不已。隻有許晏、許普哭倒在地,道:“做兄弟的,蒙哥哥教訓成人,

僥幸得有今日。誰知哥哥如此用心!是弟輩不肖,不能自致青雲之上,有累兄長。

今日若非兄長自說,弟輩都在夢中。兄長盛德,從古未有。隻是弟輩不肖之罪,

萬分難贖。這些小家財,原是兄長苦掙來的,合該兄長管業。弟輩衣食自足,不

消兄長掛念。”許武道:“做哥的力田有年,頗知生殖。況且宦情已淡,便當老

於耰鋤,以終天年。二弟年富力強,方司民社,宜資莊產,以終廉節。”晏、普

又道:“哥哥為弟輩而自汙。弟輩既得名,又欲得利,是天下第一等貪夫了。不

惟玷辱了祖宗,亦且玷辱了哥哥。萬望哥哥收回冊籍,聊減弟輩萬一之罪!”眾

父老見他兄弟三人交相推讓,你不收,我不受,一齊向前勸道:“賢昆玉所言,

都則一般道理。長文公若獨得了這田產,不見得向來成全兩位這一段苦心。兩位

若徑受了,又負了令兄長文公這一段美意。依老漢輩愚見,宜作三股均分,無厚

無薄,這才見兄友弟恭,各儘其道。”他三個兀自你推我讓。那父老中有前番那

幾個剛直的,挺身向前,厲聲說道:“吾等適才處分,甚得中正之道。若再推遜,

便是矯情沽譽了。把這冊籍來,待老漢與你分剖。”許武弟兄三人,更不敢多言,

隻得憑他主張。當時將田產配搭三股分開,各自管業。中間大宅,仍舊許武居住。

左右屋宇窄狹,以所在粟帛之數補償晏普,他日自行改造。其僮婢,亦皆分派。

眾父老都稱為公平。許武等三人施禮作謝,邀入正席飲酒,儘歡而散。許武心中

終以前番析產之事為歉,欲將所得良田之半,立為義莊,以贍鄉裡。許晏、許普

聞知,亦各出己產相助。裡中人人歎服。又傳出幾句口號來,道是:真孝廉,惟

許武;誰繼之?晏與普。弟不爭,兄不取。作義莊,贍鄉裡。嗚呼孝廉誰可比!

晏、普感兄之義,又將朝廷所賜黃金,大市牛酒,日日邀裡中父老與哥哥會飲。

如此三月,假期已滿,晏、普不忍與哥哥分彆,各要納還官誥。許武再三勸諭,

責以大義。二人隻得聽從,各攜妻小赴任。卻說裡中父老,將許武一門孝弟之事,

備細申聞郡縣,郡縣為之奏聞。聖旨命有司旌表其門,稱其裡為孝弟裡。後來三

公九卿,交章薦許武德行絕倫,不宜逸之田野。累詔起用。許武隻不奉詔。有人

問其緣故,許武道:“兩弟在朝居位之時,吾曾諷以知足知止。我若今日複出應

詔,是自食其言了。況方今朝廷之上,是非相激,勢利相傾,恐非縉紳之福;不

如躬耕樂道之為愈耳。”人皆服其高見。再說晏、普到任,守其乃兄之教,各以

清節自勵,大有政聲。後聞其兄高致,不肯出仕。弟兄相約,各將印綬納還,奔

回田裡,日奉其兄為山水之遊,儘老百年而終。許氏子孫昌茂,累代衣冠不絕,

至今稱為“孝弟許家”雲。後人作歌歎道:

今人兄弟多分產,古人兄弟亦分產。

古人分產成弟名,今人分產但囂爭。

古人自汙為孝義,今人自汙爭微利。

孝義名高身並榮,微利相爭家共傾。

安得儘居孝弟裡,卻把鬩牆人愧死。


最新小说: 我老婆竟是家母的閨蜜 離婚後我被各路女神撩瘋了! 從摸魚開始成為學霸 迷戀責罰 你出軌寡嫂?我轉身改嫁權臣 被逼出皇宮後,女帝哭著求原諒 空間在手:撿個王爺來種田 星際哨向:我真沒想萬人迷呀! 戰少每天都在花式吃醋 帶崽和離!再嫁世子她寵冠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