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啟沒去搭理他,對薑英說道:
“倆月沒見,英兒又長高了,再過幾個月,英兒就會超過我了……”
“哼!你哪能與小妹比,瘦不拉幾地,小妹遲早會超過你!”薑武打斷他的話,刻薄地搶白道。
薑啟恍若未聞,麵對堂兄弟們的冷嘲熱諷,他早已習以為常,習慣成自然了,內心倒是波瀾不驚,平靜似水。
英兒聽了薑武的話,急忙反駁道:
“二哥才不會比我矮呢!一定會比我高!”
她隨後又拉著薑啟的胳膊,一邊向薑啟住的房間走去,一邊嘰嘰喳喳說著村子裡孩兒童們之間的趣事。
薑啟則是認真的聽著,還不時的微微點頭,偶爾還會插上幾句,隻有在這時,他才有回到家裡的感覺,覺得有一個真心體己的妹妹,英兒的歡聲笑語,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溫馨。
望著他們離開,薑武則是搖了搖頭,頹然離開。他實在是搞不懂妹妹為什麼對這個“懦夫”這麼好!隻能任她去了。
半個時辰後,薑啟已經佇立在一處僻靜的山坡上,他陪著小堂妹說會兒話後,就獨自來到這裡。
此處四周環繞著蒼鬆翠柏,清幽靜謐,四季常青,薑啟的父母就葬在這裡。
自打他離開村子外出學徒後,每次回村他都要來到父母的墳前憑吊一番。
實際上薑啟自打懂事起,就時不時地偷偷跑來此地,安靜的待上一會兒。
每當受到委屈或遭受欺辱時,他就跑來傾述;當然,遇到一些開心的事情,他也會來此地與雙親分享。
雖然父母亡故時薑啟年紀尚幼,對他們的印象並不深,但薑啟對雙親的思念和心靈依戀程度,卻遠勝於那些幸福家庭有父母陪伴成長的孩子。
說來也奇怪,每當薑啟心中怒火中燒或沮喪消沉之時,來到這裡,他的內心很快就會得到安撫和平複,這裡仿佛是他心靈的港灣,隻有來到這裡,他孤苦無依的心靈才得以慰藉。
此刻,麵對父母的墳塋,薑啟心裡平靜似水,他像往常一樣,閉上眼睛,開始對父母默述這段時間的經曆,耳邊微風吹過鬆柏的沙沙聲,仿佛能聽到父母輕聲的回應。
良久,薑啟深吸一口氣,轉身離去,似是得到了父母的指引,讓他的心靈得到安慰,他邁著堅實的腳步,向遠方走去。
薑啟並沒有再回到大伯家,直接離去。
在薑啟的記憶中,來到大伯家後,自己就像一棵野草,偶爾被風吹落到彆人家的屋簷下成長,偶有雨水滋潤,但卻不似家花那般受人嗬護,可有可無!自生自滅!隨時都可能再次被風吹走!
這種感受自打去城裡學徒之後,就更為強烈。每次回來,大娘隻對他的工錢或賞錢感興趣,其他一概不問。
他經常獨自默默地離開山村,無人問津,隻有小堂妹碰巧見他離開時,會跑過來打招呼,流露出不舍之情。
走出山村,薑啟來到藏匿包裹的地方,隨即返回大路,幾乎是小跑一樣的奮力趕路。
他要儘快趕回城裡,準備去書肆購買練功和煉丹的入門典籍。
行至一處山腳下,前方隱隱有馬車駛來的聲音,他的耳朵十分聰敏,此路段距離食猿雕襲擊他的地方不遠,比較狹窄,薑啟連忙閃在路邊讓行。
果然,前方轉角處很快出現一輛滿載貨物的馬車,快速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