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外國語學校之後的幾天。
李均就靜待高考成績出爐。
這時候世界杯也結束了,阿根廷多名主力因為累計黃牌兩張無法上場,馬拉多納獨木難以擎天,德國隊臥薪嘗膽,在主教練足球皇帝貝肯鮑爾的率領下,1比0擊敗阿根廷。
其中出現了一個最具爭議的裁判,瑞典人弗裡德裡克森,這位裁判以仇視社會主義國家聞名,雖然他曾執法過1989年豐田杯,是一個好裁判,卻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足球隊從采用雙重標準判罰。
比利時和蘇聯的比賽,無視比利時隊的兩個越位進球,致使比利時4比3擊敗蘇聯,無視馬拉多納的手球擋球,最終阿根廷2比0擊敗蘇聯。
蘇聯人最後隻得氣得牙齒癢癢地離開意大利。
華夏。
1990年高考填報誌願不同於1989年高考填報誌願,是先出分再填報誌願。
要知道1989年是高考估分後就直接填報誌願,但是這樣填報誌願風險很大。
後世一般都是實行知分填報誌願,減少考生填報的風險,但是這個製度也不是完美的。因為知分後紮堆填報相同誌願,導致一些低分段的學校錄取不到學生,所以是交替實行考前填報誌願,估分填報誌願三種形式。
這三種形式也影響著很多人的一生。
比如當年實行考前填報誌願,這個機遇與風險是同在的填報,因為高考前填報誌願在客觀上有較大的風險性,偶然性和盲目性,就像是填彩票一樣,甚至是一場賭博。
有人會因為求穩而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學校,以至於整個大學期間失去學習動力,目的,甚至入錯行,這樣的影響很沉重。
因為女怕嫁錯郎,男人最怕入錯行。
再說估分填報誌願,這個所處時段適中,考生沒有了考試壓力,可以更細致地了解高校和專業,將興趣和分數有機幾個,既沒有考前的盲動,又避免了分數公布後的唯“分”是圖,不過,估分的程度不好保證,因為很多考生估分的準確性低,因為語文,政治,曆史很多科目的主觀題比較多,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考試很容易一意孤行,不是過分自信就是過於保守。
如果估分處理不好,這種誌願填報對考生的傷害最大。
比如某個學生估分隻估了四百九十分,能混上一般本科,但是對方主觀題要是超常發揮了,考到了五百三十分。
這種四十分的失誤,就會讓這個考生錯過自己進入重點大學的機會,也就錯過更大改變命運的機會。
今年采用的是知分填報誌願,好處在於心裡踏實,有把握,不像估分那樣讓人心裡慌,沒把握,對於高分的考生,他們知道分數後就知道了自己的名次,可以直接填報學校,但是對於中間的考生就不好了,他們不敢報好的學校,隻能求穩,選擇稍微差一點的學校,這樣會錯過很多機會。
高考,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公平,但仍舊是是華夏數億寒門子弟躍龍門的機會。
這是一個知識分子就可吃皇糧的時代。
考上大學畢業包分配,就能吃皇糧,這也是無數農村學子擠破頭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原因。
昔日老師都是碎碎念。
“高考分數就是一切,高考沒有人會調查你的背景你的家庭你的出身,無視相貌美醜除藝術考生外,無視你們的智商高低,唯一評判的是高考試卷上的分數,隻有一戰定勝負,成王敗寇,考上了就能吃皇糧,是國家乾部身份,高考決定一生!”
這年代。
很多老師勉勵學生的話語並沒有多錯誤。
轉眼間查分的日子來臨。
李爸和李媽開始撥打查分熱線。
可是從早上到晚上六點整整一天服務都沒有開通。
李爸一顆心懸著,連吃飯都吃不好。
六點吃晚飯之前,李爸又去撥打了一遍號碼。
按照提示輸入兒子的準考證號碼。
考生李均,準考證號1990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