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正達公司雖然稍次於孟山都公司,但是絕對是與孟山都公司在第一梯隊的農化企業。
後世自2015年後,全球農化格局風雲變幻,巨頭間掀起一波波的合並重組浪潮。
拜耳公司和孟山都公司完成合並,美國杜邦公司和陶氏公司也進行合並,而華夏化工則是完成對先正達的收購。
關於華夏化工的收購,李均十分清楚,早在2006年華夏化工開始了他不斷收購計劃,先後收購法,英,德,意,以色列等國9家行業領先的企業,而農化市場作為它之後的重點目標,世界農化市場長期以拜耳,孟山都,陶氏,先正達,杜邦和巴斯夫六家巨頭風羹的格局。
拜耳公司收購孟山都公司。
陶氏公司合並杜邦公司。
巨頭紛紛合並或者被彼此收購。
人們認為先正達將和巴斯夫合並,但是先正達表現如同高傲的公主,不感興趣成為拒絕的理由,於是拜耳,合並後的杜邦這些巨頭相繼紛紛拋出橄欖枝,全部被拋回去了。
其最終卻是被華夏化工拿下。
不過華夏化工拿下先正達公司也是用了一筆天價。
那是真正的天價,一度創造了華夏對外收購的單筆記錄。
430億美元!
媒體以華夏化工用430億美元的價格鯨吞種子巨頭先正達為題。
他們都認為華夏化工是小公司。
不過相比先正達,華夏化工在國內龐然大物,但是在國際上遠遠不如先正達,所以讓外界感覺華夏化工是以小吃大。
買下先正達公司後。
華夏化工後世憑借先正達擁有領先的種子技術和豐富的種質資源,在完成收購後,彌補了華夏化工種子業務空白,獲得種子技術人才、豐富的種質資源、種子研發技術、育種技術、生產加工技術以及領先的經營管理模式,實現了“育繁推”一體化以及種子業務跨越式發展。
形成農藥、種子齊頭並進,平衡發展的產業格局,也從此擠進全球農化巨頭之列!
此時李均心裡在默念著華夏化工的那場交易。
四百多億啊,華夏化工用了四百多億真金白銀拿下先正達公司。
國企就是有錢。
當然當時也並不是華夏化工全部拿出的資金,而是從銀行裡得來的貸款。
為什麼貸款都要拿下呢!
李均前世當作案例分析,認為拜耳宣布收購孟山都,陶氏化學與杜邦合並,世界農化行業格局發生這些巨變,是行業更一步集中,如果中企不參與行業格局重構,以後就很難有機會再收購世界頂級農化和種子企業。
華夏化工收購先正達,是緊跟行業整合步伐。
後世雖然先正達獲得了天價的成交,那麼現在的先正達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呢,李均會很容易或者付出較少的代價能獲得先正達嗎?
先正達公司現在還隻是阿斯特拉捷利康旗下一個很小的農業業務公司,其母公司是心血管藥物方麵排名第五的醫藥公司。
前世先正達從母公司之中獨立出來專注農業科技,開始急速發展,然後不斷在基因組,生物信息,作物轉化,合成化學,以及環境科學、高通量篩選、標記輔助育種和先進的製劑加工能領域成績斐然。
然後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以研發為基礎的農業科技企業。
發展成為擁有超過20000員工的超級大集團公司,成為全球第一植保公司,第三大種子公司。
年在2016年就達895億,淨利潤84億,其中當年農藥產品銷售占全球農藥市場20%份額,產品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種子產品銷售收入占全球市場8%的份額。
先正達未來最值錢的其實還是它的科技創新能力,其後世在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發明專利18000項以上,以及141個研發基地……
現在的先正達可謂微不足道,如何運作,使其從阿斯特拉利康公司剝離出先正達呢,這是最關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