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心中憤恨不已,親率本部兵馬,連夜渡過河去,一心要踏平新野。單福打了勝仗回到縣裡,對劉備說:“曹仁把軍隊駐紮在樊城,如今得知呂曠、呂翔二將被殺,肯定會率領大軍前來交戰。”劉備問:“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呢?”單福說:“要是他把所有的兵馬都帶來,樊城就會空虛,我們可以趁機奪取。”劉備向他詢問具體計策,單福湊近他耳邊,低聲說了一番。劉備聽後非常高興,提前做好了準備。
沒過多久,有探馬來報:“曹仁率領大軍渡河過來了。”單福說:“果然不出我所料。”於是請劉備出兵迎敵。兩軍擺開陣勢,趙雲出陣叫對方將領答話。曹仁命令李典出陣,與趙雲交戰。兩人大約打了十幾個回合,李典估計自己敵不過趙雲,就撥轉馬頭回陣了。趙雲縱馬追趕,曹軍兩翼的弓箭手放箭阻止,雙方這才各自收兵回營。
李典回去見曹仁,說:“對方軍隊十分精銳,我們不能輕視,不如退回樊城。”曹仁大怒道:“你還沒出兵,就已經動搖了軍心;如今又臨陣脫逃,按罪應當斬首!”說著就命令刀斧手把李典推出去斬首,眾將苦苦哀求,才免去了他的死罪。於是曹仁調李典率領後軍,自己親自率領前部兵馬。
第二天,曹仁擊鼓進軍,布成了一個陣勢,派人問劉備:“你認識我這個陣勢嗎?”單福登上高處觀看後,對劉備說:“這是八門金鎖陣。八門分彆是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從生門、景門、開門殺入就會吉利;從傷門、驚門、休門殺入就會受傷;從杜門、死門殺入就會死亡。如今八門雖然布置得很整齊,但中間缺乏主持。如果從東南角的生門殺入,再往正西的景門殺出,這個陣勢一定會大亂。”劉備傳令,讓軍士守住陣角,命令趙雲率領五百士兵從東南方殺入,直接往西方殺出。趙雲領命後,挺槍躍馬,率軍直奔東南角,呐喊著殺入曹軍的中軍。曹仁見狀,向北麵逃去。趙雲沒有追趕,而是突然從西門殺出,又從西邊殺回東南角。曹仁的軍隊大亂,劉備指揮軍隊衝殺過去,曹軍大敗而逃。單福命令不要追趕,收兵回營。
曹仁打了敗仗,這才相信李典的話,於是又請李典來商議,說:“劉備軍中一定有能人,我的陣勢竟然被他破了。”李典說:“我雖然在這裡,但很擔心樊城的安危。”曹仁說:“今晚我們去劫寨。如果得勝,再做打算;如果不勝,就退兵回樊城。”李典說:“不行,劉備一定會有準備。”曹仁說:“如果這麼多疑,還怎麼用兵!”於是不聽李典的勸告,自己率領軍隊作為前隊,讓李典作為後應,當夜二更時分去劫寨。
再說單福正和劉備在營寨中商議事情,忽然一陣強風刮起。單福說:“今晚曹仁一定會來劫寨。”劉備問:“那我們該怎麼應對呢?”單福笑著說:“我已經預先計劃好了。”於是秘密地進行了部署。到了二更時分,曹仁的軍隊快要到達蜀營時,隻見營寨四周火起,燒著了寨柵。曹仁知道有埋伏,急忙下令退兵。趙雲率軍衝殺過來,曹仁來不及收兵回寨,急忙向北麵的河邊逃去。快到河邊時,正想找船渡河,岸上突然殺出一彪人馬,為首的大將是張飛。曹仁拚死作戰,李典保護著曹仁下船渡河。曹軍大半都淹死在水中。
曹仁渡過河後,上岸直奔樊城,讓人叫門。隻見城上一聲鼓響,一員大將率軍而出,大聲喝道:“我已經奪取樊城很久了!”眾人驚訝地一看,原來是關羽。曹仁大驚,撥轉馬頭就跑。關羽在後麵追殺,曹仁又損失了不少兵馬,連夜逃往許昌。在路上打聽,才知道劉備軍中的軍師是單福,是他設的計謀。
不說曹仁敗回許昌。再說劉備大獲全勝,率軍進入樊城,縣令劉泌出城迎接。劉備安撫好百姓後,劉泌請劉備到家中設宴款待。劉備看到有一個人站在旁邊侍候,看他氣度不凡,就問劉泌:“這個人是誰?”劉泌說:“這是我的外甥寇封,原本是羅侯寇氏的兒子,因為父母雙亡,所以來投靠我。”劉備很喜歡他,想收他為義子。劉泌欣然答應,於是讓寇封拜劉備為義父,改名為劉封。劉備把劉封帶回去,讓他拜關羽、張飛為叔叔。關羽說:“兄長已經有兒子了,何必還要收螟蛉之子呢?以後一定會生出亂子。”劉備說:“我對待他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他也一定會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我,怎麼會有亂子呢!”關羽聽了很不高興。劉備和單福商議後,命令趙雲率領一千士兵鎮守樊城,自己率領眾人回到新野。
曹仁和李典回到許都,拜見曹操,流著淚跪在地上請罪,詳細地講述了損兵折將的事情。曹操說:“勝敗是兵家的常事。但不知道是誰為劉備出的計策?”曹仁說是單福的計策。曹操問:“單福是什麼人?”程昱笑著說:“這不是單福。這個人從小喜歡學習擊劍,中平末年,曾經為彆人報仇殺人,披散著頭發,臉上塗著顏料逃跑,被官吏抓獲。官吏問他的姓名,他不回答,官吏就把他綁在車上,敲著鼓在街市上遊行,讓市民辨認他,雖然有人認識他,但不敢說出來,後來他的同伴偷偷把他救走了。他於是改了姓名逃跑,改變誌向去求學,四處拜訪名師,曾經和司馬徽談論過。這個人就是潁川的徐庶,字元直,單福是他假托的名字。”曹操問:“徐庶的才能和你相比怎麼樣?”程昱說:“比我強十倍。”曹操說:“可惜這樣的賢士歸附了劉備,劉備的羽翼已經形成了,這可怎麼辦呢?”程昱說:“徐庶雖然在劉備那裡,但丞相如果想用他,把他召來並不難。”曹操問:“怎麼才能讓他歸附呢?”程昱說:“徐庶非常孝順,從小就失去了父親,隻有老母親在家。如今他的弟弟徐康已經去世,老母親沒有人侍奉。丞相可以派人把他的母親騙到許昌,讓她寫信召喚徐庶,徐庶就一定會來了。”
曹操非常高興,派人連夜去接徐庶的母親。沒過幾天,徐母就被接到了許昌,曹操優厚地對待她。曹操對她說:“聽說你的兒子徐元直是天下奇才,如今在新野輔佐逆臣劉備,背叛朝廷,就好像美玉落在了汙泥之中,實在可惜。現在麻煩你寫封信,把他召回許都,我在天子麵前保奏他,一定會有重賞。”於是命令左右的人拿來文房四寶,讓徐母寫信。徐母問:“劉備是什麼樣的人?”曹操說:“他是沛郡的一個小輩,冒充皇叔,毫無信義,是個外表君子、內心小人的人。”徐母厲聲說:“你怎麼能如此虛偽!我早就聽說玄德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孝景皇帝的玄孫,他屈身對待士人,恭敬地對待彆人,仁德的名聲遠近聞名,世上的兒童、老人、牧童、樵夫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才是當世的英雄。我的兒子輔佐他,是找到了明主。你雖然名義上是漢朝的丞相,實際上是漢朝的賊臣,反而把玄德說成是逆臣,想讓我的兒子背棄明主投向黑暗,你難道不覺得羞恥嗎!”說完,拿起石硯就朝曹操砸去。曹操大怒,命令武士把徐母拉出去斬首。程昱急忙阻止,進諫曹操說:“徐母冒犯丞相,是想求死。丞相如果殺了她,就會招來不義的名聲,而成全了徐母的德行。徐母如果死了,徐庶一定會死心塌地地輔佐劉備來報仇;不如留下她,讓徐庶身心分離,即使他輔佐劉備,也不會儘心儘力。而且隻要徐母還活著,我自有辦法把徐庶騙到這裡來輔佐丞相。”曹操認為他說得有道理,於是沒有殺徐母,把她送到彆的房間供養起來。
程昱每天都去問候徐母,謊稱自己曾經和徐庶結為兄弟,對待徐母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時常送一些物品給她,每次都親自寫信。徐母也因此親筆回信。程昱騙到了徐母的筆跡,就模仿她的字體,偽造了一封家書,派一個心腹之人拿著信直奔新野縣,尋找“單福”的軍營。軍士把這個人引見給徐庶。徐庶知道母親有信來了,急忙把他叫進來詢問。來人說:“我是館下的走卒,奉老夫人的命令,有封信帶給您。”徐庶拆開信一看,信中寫道:“最近你的弟弟徐康去世了,我舉目無親。正在悲傷的時候,沒想到曹丞相派人把我騙到了許昌,說你背叛了朝廷,把我關進了監獄,多虧程昱等人相救才免了死罪。如果你能投降,就能免我一死。你看到這封信後,要念及我養育你的恩情,連夜趕來,保全孝道,然後再慢慢想辦法回家耕種,免遭大禍。我現在性命難保,隻盼著你快來救援!不多說了。”
徐庶看完信後,淚如雨下。他拿著信來見劉備,說:“我本是潁川的徐庶,字元直,因為逃難,改名為單福。之前聽說劉景升招賢納士,特地去拜見他,和他談論事情後,才知道他是個無用之人,所以寫信辭彆了他。我連夜到司馬水鏡的莊上,把這件事告訴了他。水鏡嚴厲地責備我不懂得識彆明主,還說劉豫州在這裡,為什麼不去侍奉他。我於是在街市上故意唱狂歌來打動您,幸好您不嫌棄我,重用了我。無奈老母現在被曹操用奸計騙到許昌囚禁起來,想要加害於她。老母寫信來召喚我,我不能不去。我不是不想為您效犬馬之勞,報答您的知遇之恩,隻是母親被抓,我實在不能儘心儘力。現在我要告辭回去,希望以後還能再見麵。”
劉備聽後大哭道:“母子是天性相連的至親,元直你不要因為我而有所顧慮。等你和老夫人相見之後,或許還能再來指教我。”徐庶拜謝後就要離開,劉備說:“請再留一晚,明天為你餞行。”孫乾悄悄地對劉備說:“元直是天下奇才,長期在新野,對我軍的虛實了如指掌。如果讓他回到曹操那裡,曹操一定會重用他,我們就危險了。主公應該苦苦挽留他,千萬不要放他走。曹操見元直不去,一定會殺了他的母親。元直知道母親死了,一定會為母親報仇,全力攻打曹操。”劉備說:“不行。讓人殺了他的母親,而我卻任用他的兒子,這是不仁;把他留下來不讓他走,斷絕他們母子的關係,這是不義。我寧願死,也不做不仁不義的事情。”眾人都感歎不已。
劉備請徐庶喝酒,徐庶說:“如今聽說老母被囚禁,即使是美酒也難以下咽。”劉備說:“我聽說先生要走,就像失去了左右手,即使是山珍海味,也沒有滋味。”兩人相對而泣,坐著等待天亮。
第二天,諸將已經在城外安排好了筵席為徐庶餞行。劉備和徐庶並馬出城,來到長亭,下馬告彆。劉備舉杯對徐庶說:“我和先生緣分太淺,不能長久相聚。希望先生好好侍奉新主,成就功名。”徐庶哭著說:“我才能微薄,承蒙您重用。如今不幸中途分彆,實在是因為老母的緣故。即使曹操1逼迫我,我也終身不會為他出一個計謀。”劉備說:“先生走了,我也要遠遁山林了。”徐庶說:“我之所以和您一起圖謀王霸之業,是因為我有一顆忠誠的心;如今因為老母的緣故,我的心已經亂了,即使留在這裡,也於事無補。您應該另外尋求高賢來輔佐,共同圖謀大業,怎麼能如此灰心呢?”劉備說:“天下的高賢,沒有人能超過先生。”徐庶說:“我隻是一個平庸的人,怎麼敢承受這樣的讚譽。”
臨彆時,徐庶又回頭對諸將說:“希望各位好好侍奉使君,爭取名垂青史,不要像我一樣有始無終。”諸將無不傷感。劉備舍不得和徐庶分彆,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辭彆說:“不用勞煩使君遠送了,我就此告彆。”劉備在馬上握住徐庶的手說:“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相見!”說完,淚如雨下。徐庶也流著淚告彆。劉備站在林邊,看著徐庶騎馬和隨從匆匆離去。劉備哭著說:“元直走了,我該怎麼辦呢?”他含淚遠望,卻被一片樹林擋住了視線。劉備指著樹林說:“我要把這裡的樹都砍了。”眾人問為什麼,劉備說:“因為它們擋住了我看徐元直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