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民,你們來的剛好,馬上到飯點了!”
“領導他們今天去了縣一中視察,等會兒中午飯會回來,到時一起吃個午飯再出發。”
“這些領導都已經安排好了的,學民你稍微等一下就好。”
到了縣裡,並沒有直奔去地區的客運站,而是直接來了縣委機關。
這邊已經有工作人員,在這等候著程學民。
機關秘書小李跟程學民解釋了一下,說領導今天上午還有個安排,得吃過中午飯才回地區。
“好的好的,我們不急的我們不急的!”
程學民聽了也不急,客氣的點點頭,在秘書小李的安排下,現在縣裡等候一下。
“那學民,額們……額們先回去?”
出來的時候,也沒聽他兒子說,是坐地區領導的車,去地區火車站啊?
眼見都要等著在縣機關吃中午飯,有些急促的程父窘迫的說道。
“沒事沒事,大叔,等會兒一起吃個飯,一起吃個飯!”
“等吃完飯後,再回去也不晚!”
都知道這是改開先鋒程學民的爸爸,還有老舅跟姐夫,這都飯點了怎麼可能,讓他們餓著肚子回去?
秘書小李趕緊再次將挽留,將程父老舅姐夫他們也安撫好。
“學民,這是怎麼了?”
各自坐定後,老舅也是看向程學民,局促的問道。
“爸,老舅,是這樣的!”
“昨天我跟縣裡和地區領導聊的還好,又聽說我今天的返程,地區領導就一而再的邀請我,一起坐地區的車子回地區!”
“盛情難卻,我也就答應了!”
程學民笑著解釋了一句,是這麼個事情,搭地區領導的車子去地區,坐火車。
其實是地區領導有求於程學民。
現在改開了,文化口子更是首當其衝,率先放開了。
不僅僅是燕京那邊的各大報紙雜誌刊物放開了,就是地方上也一樣,都是在爭相的創建屬於各自地方地區的報紙啊,雜誌啊!
可野蠻發展的同時,也受到了極大的地域性限製。
比如就他們榆林地區,就有榆林早報跟榆林文學雜誌,其銷量跟影響力,基本就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彆說走向全中國,就是走到省城或者隔壁地區,都是千難萬難,完全沒那個影響力。
當然,全國各地的地方性雜誌,情況也基本都跟榆林差不多。
根本沒法跟省級刊物,乃至部裡直管刊物相比較。
但是!
彆的地區也就罷了,可他們榆林地區可是出了一個改開先鋒,寫的稿子那影響力,說句一呼百應都不為過。
所以地區領導很早之前,就想找他們的改開先鋒約個稿子,好拉動拉動一下他們地區刊物的影響力,順便也帶動帶動一下他們地區的影響力。
這不正想著下來一趟,先把先鋒家裡的情況打通打通一下,再給燕京的改開先鋒約稿。
沒成想,這次下來直接見上了改開先鋒本人。
那乾脆,直接把這個改開先鋒‘綁’去他們地區坐坐,當麵約稿。
對此!
程學民了解之後,倒沒有推辭,給自己家鄉地區寫稿,這肯定是義不容辭的啦。
但是,地區雜誌想要打開全國市場,取得全國性的影響力。
說實話,就目前這個環境,有點癡人說夢不太現實。
這並不是一兩個有影響力的作者,發幾篇稿子就能把影響力,給提上去的。
即便是程學民每期在他們雜誌上發表文章,也不見得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既然如此!
程學民給地區領導提了幾條建議,想要打破區域性限製,就必須得改革開放!
至於具體怎麼改,怎麼放?
程學民昨天當場並沒有多深入的繼續說,而是托詞回去再想想。
“那你應該跟我們提前說一嘴的!”
老舅這邊聽了程學民的解釋,還是有點局促的說道。
“老舅,縣裡你應該沒少來,不至於這麼緊張吧?”
“就吃頓飯而已!”
見老舅這麼緊張,程學民笑著打趣了一句。
老舅作為公社乾部,不是天天往縣裡跑,但一個月跑一兩次是常有的事吧?
“額來是來過,可額從沒在縣機關裡,吃過飯哩!”
“托學民你的福哩!回去額可以跟老楊他們吹噓哩!”
老舅臉色靦腆的笑道。
“爸,你好歹是跟省城領導吃過飯的,這點場麵你緊張甚?”
表妹秦曉蓮笑著打趣她爸一句。
“額甚時候跟省城領導吃過飯哩?”老舅被他女兒這麼一笑,有點吃驚的問道。
“就上次去燕京啊!哥帶額們在省城那個報社吃飯啊!”
秦曉蓮又提了今年過年,在省城延河文學被老胡他們請吃飯的那一次。
“對著哩對著哩,額記起來額記起來了,確實是省城的大領導!”
……
“故事會?”
“學民,你的意思是,我們地區的雜誌,要向這個故事會一樣發展,一樣改?”
在去地區的小汽車上,程學民將一本《故事會》雜誌書,遞給了旁邊的地區領導。
地區領導很快就明白了程學民昨天說的改革,是怎麼個改法了!
“是的趙書記!”
“我的意思是,我們榆林文學想要打開周邊地區的市場,甚至是進軍省城,將我們的銷量打開!”
“那就不能學那些老牌雜誌,發表一些傳統文學!”
“我們要改,儘可能多的發表一些通俗易懂,讓老百姓一看就能接著看的文學內容!”
“而我們國內,現在在通俗文學上麵做的最好的,就是這本滬上過來的《故事會》啦!”
“趙書記您知道這本故事會每期的銷量嗎?”
程學民拿出來的這本故事會,是他在縣委機關的時候,詢問秘書小李要的。
故事會,滬上那邊一個地區級彆的小刊物,卻是能在創刊的這一年內,取得全國性的暢銷影響力。
可見通俗文學是一個刊物提升銷量的最佳捷徑。
還有!
通俗文學還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地攤文學。
而地攤文學的兩大主力軍,故事會跟小人書,哪一個不影響著八零九零兩代人?
“多少?”
地區領導聽了程學民的問話,對手中這本故事會的銷量,蠻疑惑的。
就這麼一本俗得不能再俗,甚至連文學都算不上的雜誌,它能有很高的銷量跟影響力?
“趙書記,這麼說吧!”
“就這本從滬上發行的故事會,到我們榆林地區,甚至是我們縣上就能看到買到,就已經足以說明它的銷量跟影響力了!”
“而這本故事會的刊物級彆,是跟我們地區一樣的,甚至還不如!”
“據我所知道的,這本故事會的全國銷量,每期在十萬冊以上!”
程學民語不驚人的笑道。
“十萬冊!?”
地區領導聽了為之懵圈,就這麼一本俗得不能再俗的雜誌,級彆甚至連他們地區文學都比不了。
可它每期的銷量在十萬冊往上?
天啊!
這跟他們榆林文學每期連三千銷量都沒有的成績一比,簡直一個天一個地好吧。
十萬冊多嗎?
放以前的話,程學民丈母娘的《十月》,每期的銷量也就五六萬冊而已,你說它十萬冊強不強?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