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不止是國內的記者,一些來采訪的國外記者問的問題也和張碩有關。
張碩的名氣可不限製在國內,國外有很多媒體進行報道,主要是因為他太年輕,過去一年裡完成了太多的成果,還因為各種原因引爆過輿論。
可以說,張碩就是數學家大會最受關注的人。
那些站在門口的記者采訪到不少人,因為會議舉辦地比較近,有很多來自國內的學者參會,數學會派出的代表團就有七個人,可以說是人數最多的一次。
國內做報告的學者人數也有了突破,總計有八名學者受會議邀請做報告。
其他來參會的學者近百人,包括一些大學的教授、院士,也包括一些機構的研究員,科學院數學所都派出了一支隊伍。
所有人接受采訪都繞不開一個名字,張碩。
在眾多的主播中,張碩終於來了,他是從廣場直接走過來的,剛到門口就被記者圍住了,提問都和馬上進行的頒獎儀式有關。
張碩表情鎮定,他說道,“我肯定希望能獲獎。但沒到宣布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獲獎。”
他簡單接受了幾句采訪,就就走進了會議廳。
孫興利在一邊問道,“你不緊張嗎?今天可是要直播的,據說可能有上千萬人觀看,有人說,上億都有可能。”
“上億?”
張碩咧了咧嘴,道,“我本來不緊張,你這麼一說,真有點緊張了,太謝謝你了。”
“客氣了。”
孫興利尷尬的一笑,但他有些笑不出來,因為從剛才進門的時候就緊張了。
上億是開玩笑的,但第一媒體的直播,有上千萬人是有可能的吧?
有上千萬人觀看直播,他還坐在張碩的旁邊,四舍五入一下,豈不是有上千萬人看自己?
孫興利頓時把身體坐正,而且是目不斜視,表情嚴肅的看向前方。
然後,他就看到了羅勇軍。
羅勇軍才真是一點兒不緊張,他坐在好幾個國外學者中間,一邊兒和人說著話,一邊兒哈哈大笑。
即便隻是遠遠的看著,都能猜到這家夥又在吹噓……
孫興利忍不住吐槽道,“老羅就適合這個場麵,中國人的謙虛品質,他是一點兒都沒有啊!”
兩人正說著,會議已經準備開始了。
大會組織委員會、主辦方代表、數學聯盟代表都已經入場。
在所有人安靜的坐下來以後,大會組織委員會代表吳寶珠進行了致辭。
吳寶珠是河內的傳奇數學家,也是菲爾茲獲得者,他在代數幾何和群論方麵有著深入的研究。
之後講話的是數學聯盟主席中島啟。
中島啟,在東京大學卡弗裡數物聯攜宇宙研究所工作,是幾何表示論與數學物理頂級學者,研究領域涉及表示論、複幾何等,獲得AMS科爾代數獎。
他也是繼日國著名數學家森重文之後,第二位擔任國際數學聯盟主席的亞洲數學家。
中島啟進行過致辭後,開幕式就進入了高潮階段——宣布和頒發國際數學聯盟的四大獎項。
第一個宣布的是高斯獎,高斯獎主要獎勵應用數學領域的成果,獲獎人一般都是年紀較大的數學家。
接下來是陳省身獎。
這一獎項不限製研究領域,是真正的終身成就獎,陳省身獎頒發給了一位法國教授。
再接下來,奈望林納獎,頒予在計算機科學的數學方麵有主要貢獻者,獲獎的是一位美國教授。
最後,來到了頒獎典禮的交點,也是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式頒獎的重頭戲。
數學聯盟主席中島啟走到了舞台中央,他手裡拿著一頁資料,把話筒放在了嘴邊。
這一瞬間,很多人都屏住了呼吸。
會場前所未有的安靜。
張碩正直的坐著眼神,看向講台的中心,也不自覺的手指用力捏在一起。
孫興利扭過頭看了張碩一眼,旋即又重新凝重的看向講台。
中島啟站好以後朝台下看了一眼,隨後對著現場所有人笑了笑,他輕咳了兩聲,才認真宣讀起獲獎人介紹,“他在計算數學領域有極高的造詣和極大的成就。”
“從二階偏微分方程的通用算法,到NS方程的數值模擬,再到費米子哈伯德模型的數值求解,等等,每一項研究影響都非常重大,並引起國際的廣泛關注……”
“同時,他還進行過蒙日安培方程的論證,並和合作人一起完成傑波夫猜想的證明。”
“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如此多重大的研究,涉及偏微分方程、計算數學、數論等,其散發天才光芒早已無法遮掩……”
“另外,他才剛滿二十六歲,也將成為菲爾茲成立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
“他創造了菲爾茲的新曆史!”
中島啟說完嚴肅的宣布道,“第一位獲獎者,來自中國蘇東大學,張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