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基金支持青年學者的項目,包括“傑青”、“優青”以及“國青”。
“傑青”,全稱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是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經費最高,也是最難申請到的,曆年來,“傑青”項目申請通過概率都隻有5%左右。
傑出青年項目之所以通過的概率很低,是因為要求太高了。
同時,支持經費也很高。
今年的傑青數學類項目,統一支持經費為280萬。
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
一般數學類的青年支持項目,高一些也隻有十萬、二十萬,優青項目也隻有五十萬到一百萬之間。
傑青,一下子跳躍到近三百萬,都可以說是質的飛躍了。
傑青項目還有另一個好處——包乾製。
包乾製,規定單位或者項目組在核定的經費額度內自主使用費用,結餘的部分可以留用,超支的部分由單位自行承擔。
也就是說,傑青的經費下來以後,就直接打到了學校的賬戶,學校一般也會把大筆的經費打到項目組的賬戶。
然後,就可以隨意支出了。
這些經費還不會收回,即便是短時間完成了研究項目,並沒有花掉多少經費,剩餘經費依舊可以留在賬戶裡。
傑青項目,隻是申請到都是榮譽了。
好多高校會對於申請到的傑青項目大書特書,有的還會發一個祝賀信,學院對外宣傳的時候,傑青項目你會被放在首位。
張碩申請到傑青項目也創造了一個記錄,他成為了最年輕的‘傑出青年’。
同時,申請的項目也有很多話題可說。
不可壓縮流體的研究是一個大類,可以是數學,也可以是應用數學,而項目以NS方程為標題,很明顯就是純數學方向。
純數學方向的NS方程研究,能申請的項目已經很不一般,申請的傑出青年項目更是曆史第一次。
這也成為自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第一個明確說要研究千禧年數學猜想之一的項目。
千禧年數學猜想,研究本身比傑出青年項目高大上多了。
如果能完成千禧年數學猜想,首先就會獲得克雷研究所的100萬美元獎金,也馬上會成為公認世界最頂級的數學家。
到目前為止,千禧年數學猜想隻有一個被證明,也就是佩雷爾曼在網站上張貼的三篇論文,成功破解了七大猜想之一的龐加萊猜想。
其難度,自然不用多說。
正因為如此,幾乎不會有學者在申請項目上標注是要研究七大數學猜想,否則項目評審肯定是不給通過的。
這件事放在張碩身上,似乎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張碩本來就是最頂級的數學家,他在NS方程的研究上有很大的進展,並以‘NS方程數值模擬’的研究,獲得了數學最高獎項菲爾茲。
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張碩還以純數學論證的方式證明吞流轉變位置不存在奇點。
兩者疊加在一起,好多人從張碩身上看到了完成NS方程解析論證的希望。
“隻是有希望而已。”
科學基金會總部大樓,數學與物理學部的周強院士和同事說著,“NS方程的論證很難、很難。”
“張碩完成了數值模擬的研究,使用全新的方法論證了湍流位置的奇點,但對於NS方程整體論證,連百分之五十都沒完成。”
“基金會之所以會批準這個項目,是因為對方是張碩。”
周強說的很認真,“就是因為這個,他對NS方程很了解,研究可能也會有其他的進展。”
“但是,這是完成全部的論證,障礙還是很大的,一個能看到的難點就是連續論證。”
“湍流,隻是固定邊界範圍下一個特殊的點位,即便是對再多的點位進行論證,但邊界定義都不同,怎麼把這些運動放在一起呢?”
“還有一個更大的、根本想不出頭緒的難點,就是對於自然邊界、你無窮儘取值的論證。”
“這個難度,一下子又會高很多啊!”
周強院士一輩子都在研究偏微分方程,對於不可壓縮流體的涉獵很深入,甚至專心研究過NS方程的論證問題。
他對於NS方程非常了解,所指出的問題也是事實。
張碩也是這麼看的。
區彆在於張碩對於研究非常有信心,而且他並不急於快速完成研究。
當確定申請到傑出青年項目以後,張碩第一時間做的事情就是去‘拉人’,他可不想一個人慢慢去研究了。
A級難度,7000點科研幣需求的研究,完成需要的時間太長了。
組個團隊,才是最有效率的辦法。
張碩首先就找到了羅勇軍,說明了項目申請的問題。
羅勇軍馬上同意了。
然後又去找了李偉華,李偉華對於二階偏微分方程的理解很深入,也同樣進行過不可壓縮流體方向的研究。
李偉華表現的比羅勇軍激動的多,他聽到張碩說邀請自己加入項目,甚至高興的原地跳了起來。
他緊緊握著張碩的手,“當初課上第一次見你,就覺得你很不一般!”
“現在能和你合作真是太好了,讓我們共同努力,完成這個為偉大的研究!”
有了羅勇軍和李偉華兩員大將,再加上他們手下帶的博士生,研究團隊也就快速組建了起來。
有了團隊,研究速度就會大大加快。
張碩的決定就是自己主導方向,細節化的研究就讓團隊的其他人來做。
羅勇軍,李偉華,都不是那種非常天才的學者,但他們的知識廣博、經驗豐富,對待研究也非常的專心,隻要給出確定的方向,研究就基本不用擔心了。
當然,兩人也是有缺點的。
比如,創新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