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張教授你,全世界都沒有人能做到了。”
“在計算數據領域,尤其是這些技術性計算,你就是第一人,最頂尖的,你解決不了,其他人就不可能解決。”
“我們這次隻能靠你了。”
佟智國把張碩捧的高高的,但也是他的心裡話。
計算數學領域,張碩早已經站在了巔峰,不用說一些計算數學相關的研究,隻是源點論相關的技術研發,他的團隊做計算從未有過出錯的時候。
在‘誇克拆分’以及‘原子核力拆分’的實驗過程中,實驗現象也符合理論計算結果,偏差都是在計算範圍之內的。
這是佟智國的親身經曆。
常規來說,實驗總會和理論計算存在偏差,因為計算不可能那麼精準,更不用說一項全新理論支持的技術研究。
佟智國對張碩如此推崇也是有道理的。
張碩倒也沒什麼被誇的害羞,或是渾身輕飄飄的情緒,他隻是淡定的微笑著,問道,“還是進入正題吧,佟教授,你們的研究具體碰到了什麼問題?”
佟智國、劉洪磊對視一眼,馬上認真講起來。
簡單來說,就是打擊精度問題。
‘原子核核力拆分’技術支持研發的離子炮,技術優勢有很多,包括速度極快,打擊範圍廣,穿透性強、無法預警檢測,等等。
這些優勢能讓離子炮成為非常有威力的軍事武器。
他們正利用這些優勢,讓離子炮成為防控利器,也更進一步,希望把離子炮提升為‘衛星武器’。
當以速度極快的衛星為目標時,離子炮的缺陷也暴露出來無法進行軌跡修正,造成殺傷需要打擊精準、直接命中目標。
離子團打出去速度很快,同時也是無法控製的。
那些能打衛星的導彈,彈頭都帶著‘鎖定識彆目標’、‘修正軌跡’功能。
當導彈接近目標的時候,分離出的彈頭就可以檢測鎖定目標,然後利用電子係統重新計算路徑,並依托自身的動力係統對路線進行修正,來讓打擊點更加精準,相對於打出去的離子團來說要更加靈活一些。
離子團不是導彈,就是打出的一團高能粒子物質。
從打出去到擊中目標過程,就隻有短短的幾秒鐘,甚至隻有一秒、兩秒,而打出去以後,路線也根本無法再進行修正。
簡單來說,打出去的瞬間,能打到就打到,打不到也就打不到了。
所以離子炮的精準,是非常依賴雷達體係和自身精準度的,那麼相關的計算就必須非常精準。
“精準度依托雷達係統,其他影響因素也有很多。”
劉洪磊認真解釋道,“我們覺得計算已經很準確,但有很多無法精準計算的因素,也讓結果存在不確定性,偏差就會變大。”
他說明了幾項重要的因素。
包括雷達信號的偏差、發射時間的偏差、離子團的速度偏差,最後一點很複雜,影響的還包括空氣密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地球自轉帶來的影響。
在距離地麵1000公裡以上的太空,地球自轉帶來的影響也必須要考慮,其還和空氣對離子團的乾擾相關聯,能夠一起影響到離子團的打擊路徑。
離子團的速度再快,畢竟不是光速,大氣層、雲層同樣也會影響到軌跡偏轉。
當乾擾因素太多,而且都不是準確數值的時候,計算就會變得極為複雜,相應的偏差就會不斷拉大。
張碩一邊參觀著實驗基地,一邊聽著佟智國、劉洪磊的介紹。
同時,眉頭也皺了起來。
隻是簡單聽了一下內容,也知道想要讓計算變得更加精準有多複雜。
如果是一個求解困難的偏微分方程,要麼就是有精確解,不存在精確解的情況下,也可以求出最適合的近似解。
總歸,是能找到‘最優’結果。
這麼多不確定的影響因素疊加,計算做的再準確,打擊路徑偏差是一定會存在的。
當到達一千公裡的太空,打擊目標是個展開太陽能麵板也隻有十米、二十米,或者更小一些的衛星,精準打擊難度可想而知。
這個問題……
聽起來就不太容易啊!
……
一行人帶著張碩、薛柏坤參觀了實驗基地,隨後就到了一間辦公室。
辦公室裡已經準備好了很多資料,電腦上也能查詢到有關的數據。
實驗團隊的計算組,有四個研究員也繼續配合張碩,會提供一切所需的資料內容,也會幫忙做其他的計算。
劉洪磊和佟智國一起走出了辦公室。
他們的實驗基地轉一圈,查看一下基礎設備運轉工作,要交代一些基礎測定內容。
之後,還會過來看看張碩有什麼需要,他們都會全力配合。
兩人一起走出辦公室以後,到樓道裡,佟智國就忍不住歎道,“如果張碩教授都解決不了,我就想不到誰能解決了。”
“是啊。”
劉洪磊也跟著點頭,“本來是沒有指望的。技術上是什麼情況也很清楚,還是希望能夠找到提高精度的方法。”
“那可能是新的技術方法?”佟智國思考著說道,“感覺光靠計算解決不了,有其他輔助的技術,比如用雷達引導離子團……”
他說的自己都笑了。
離子團的速度實在太快了,而且內部也沒什麼電子設備之類,根本不可利用雷達去引導路徑。
劉洪磊也笑了出來,隨後搖頭道,“新的技術方法現在是沒有,可能也是對於技術的一種約束吧,否則真太超標了。”
超標,對比對象是現有的武器技術。
佟智國也讚同的點頭,“是啊,現在已經很厲害了,能到這一步,我都沒有想到。”
現在的離子炮已經很超標了。
之前的幾次實驗中,離子炮精準打擊了幾百公裡高的導彈,而且還是速度超過三馬赫的中程導彈,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世界最先進防空導彈水平。
這還隻是一方麵。
離子炮的發射頻率也很高,若是全功率啟動,有幾個‘離子製造爐’支持,最高可以做到每三分鐘發射一次。
這個發射頻率趕不上多發的反導武器,但發射的損耗是極小的,主要損耗能源就隻是電力而已。
成本,是軍事武器必須考慮的問題。
他們的研究進行到現在,花費的經費也隻有九個億而已。
若是離子炮進入到大規模製造階段,單個離子炮發射器的製造成本,肯定能壓縮到兩億以內。
相比來說,著名的愛國者導彈係統,發射係統售價在兩億美元以上,還是因為愛國者導彈係統製造數量多,都已經能實現批量生產。
同時,每一枚愛國者導彈,售價都超過三百萬美元。
換句話說,隻要發射一次愛國的導彈,成本就在三百萬美元以上,換做是種花幣高達兩千萬以上。
離子炮的發射成本要低太多了,現在的技術研究中,每一次發射成本也隻有幾萬而已,大部分損耗的就隻是超高功率的電力。
如果有足夠充沛的電力支持,發射原材料再加上電力損耗,每一次發射成本能壓縮到1萬以下,相比導彈類防空武器,甚至可以用‘無成本’來形容。
一枚愛國者導彈,足夠發射兩千次離子團。
這個比例太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