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技術提升,其他人也可以做研究,有了實驗基礎後,分支性技術研究,就不需要他來做了。
……
第二天的實驗非常順利,順利,當然有些意想不到。
這主要是因為設備已經更新換代,各類的檢測,再包括配套設施也很完善。
還有,研究人員數量增加,水平也都是很高的。
有了參數解組的數值,他們隻需要把設備參數經調整,就可以完成一次實驗。
整個實驗過程中,每個人都非常的從容。
最終,實驗成功了。
在實驗過程中,好多人就注意到引力測定裝置已經顯示出了理論解組對應的數值,也就是0.89倍地球引力。
這和理論數值幾乎一致。
實驗成功以後,每個人都感到非常的興奮,他們又完成了一項引力製造技術的實驗研究。
王老師是在信息室觀看的實驗,他也和張碩一起進行了慶祝。
張碩的反應則相對平淡,因為他早就知道能成功,對他來說,實驗也隻不過驗證了一組新參數而已。
如果讓其他機構或團隊知道張碩的想法,大概就隻能用吐血來應對了,他們想研究個模型的參數解組實在太難了,更不用說什麼可應用的參數解組。
現在很多機構或團隊,已經對電磁力引力關聯模型的求解難度有了深刻理解。
這個模型想求任何一組解,都需要大量基礎實驗的投入。
好多機構或團隊也開始了投入性研究,他們的研究也是有成果的,包括聯合引力組公開的理論參數解組成果。
伴隨著更多機構、團隊以及科學家加入到研究中,國際上相關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多。
一個月後,聯合引力組公開了新的成果。
這一次是很難得的實驗成果,而且意義非常重大。
法國科學家蒂恩法比亞諾,代表聯合引力組宣布,他們利用超高強度的磁場成功測定到了引力信號。
“11.39T。”
“這個強度的磁場環境下,我們利用超高活躍度的媒介材料,測定到了引力信號。”
“後續檢測評估,我們認為置信度超過五個西格瑪。”
“也就是說,研究已經確定了,源點論基礎是真的,電磁力、引力之間存在確定的關聯,我們可以依靠電磁力製造出引力。”
這是已經公開的消息,也是得到國際認可的,但真正得到其他團隊的驗證還是第一次,自然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
國際上大量的媒體進行了報道,也出現大量輿論信息科普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但輿論中出現最多的名字不是蒂恩法比亞諾,而是張碩。
張碩團隊早就宣布測定到了引力信號,還公開了一些實驗相關的數據,隻不過當時沒有多少人相信。
後來神秘飛行器曝光,並確定為一種引力場製造技術,源點論才被重視起來。
到現在,聯合引力組測定到了引力信號,才確定源點論基礎的正確性。
自此,可以說源點論真正成為了源點物理,並被國際所接受。
那些一直宣稱不接受源點論、不相信源點論,甚至認為新物理是陰謀的人,再去說什麼也不會有人相信了。
實際上,聯合引力組所測定的引力信號也隻是一個波段區間信號,是不可持續的。
這個成果也隻代表實驗中測定到了電磁力和引力之間存在關聯,並確定可以進行相互轉化。
但實驗成果,並不能轉化為技術,兩者存在根本性的差距。
這就像是測定到宇宙射線和製造宇宙射線,測定到可不代表能夠製造。
想要真正製造出引力場,最正統的方法就是進行模型求解,並根據求解結果進行實驗。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通過大量的實驗碰運氣似的測定到引力場,那麼就不需要進行理論求解,隻需要在引力場所對應參數範圍內進行大量實驗就可以了。
這個難度自然是非常高的,因為每一個參數調節,都代表一次全新的實驗,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時間以及精力。
聯合引力組所測定的引力信號,似乎是國際研究引力技術並產生成果的開始。
在短短半個月以後,費米實驗室新組建的引力技術團隊,也宣布測定到了引力信號。
之後,加州理工大學和軍方合作的團隊,也宣布測定到了引力信號。
好幾個團隊宣布測定到了引力信號,更進一步確定了電磁力和引力的關聯。
這也助推源點論以及張碩本人成為輿論焦點。
源點論,就是張碩提出的理論。
源點論被確定下來,也就是理論得到了驗證,也助推張碩的名氣更進一步。
現在世界範圍內,說張碩是最有名氣的科學家一點都不為過,因為媒體上有大量的報道,張碩的名氣可以說人人皆知。
哪怕一些不關心學術,甚至沒上過學的人,都聽說過引力技術,也知道了張碩的名字。
同時,一些特彆的機構也考慮新的問題。
比如,是否給張碩頒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就在考慮這個問題。
之前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過為源點論頒獎,因為國際上有很多不認可的聲音,而實驗成果也隻有中國團隊才有。
現在源點論基礎被好幾個團隊驗證,其重要性說值‘十個諾貝爾獎’也不為過。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馬上就聯係了張碩,他們給張碩的私人郵件發了信息,詢問他是否會到瑞典領取獎項。
然後,被直接拒絕了。
諾貝爾獎評選區彆於其他獎項的規則是,需要詢問候選人是否接受獎項。
如果接受,評選後就要去參加頒獎典禮。
張碩的研究涉及到好多軍用層麵的技術,還有很多保密性的研究,顯然不可能參加頒獎典禮。
這也讓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很苦惱。
他們在考慮一個問題——
一個名字注定會寫進物理發展史、其研究必定引導人類科技發展,同時也是國際最著名的物理學家,都不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項的含金量會不會因此大大降低?
甚至說,所謂‘最著名的物理獎項’,還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