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找了一大堆專家,並得出了一係列的結論。
包括‘視頻真實’、‘確定為引力飛行器’、‘推動依靠扇葉帶動’、‘能源係統不確定’。
最後一點讓信息中心,再包括上級人士都開始擔心了。
人為製造引力技術,是新物理方向技術研究的重中之重,引力技術也是第一個被爆出來的新技術,而研發的方向是確定的。
有確定的方向,再加上技術非常吸引人,自然就有很多研究團隊投入其中。
全世界研究引力技術的團隊i已經有幾十個,包括各個國家的支持團隊,一些高科技企業也同樣投入了大量經費進行研發。
這方麵的技術也是日新月異,提升速度是非常可觀的。
有團隊已經能在實驗室內製造出0.4倍以上地球引力,隻不過製造需求非常的高,包括對於強磁場的需求,也包括對離子態媒介材料的控製需求。
這麼多的研究團隊,自然出現了很多引力技術方向的專家。
不管任何一個引力的專家,非常確定的一件事是,引力製造需求極高的電能支持。
電能的功率需求,比最高水平的重油發動機所能提供的電能,可能還要高上幾十、幾百倍,甚至可能是過千倍。
所謂的倍率,對比的是國內所掌握的技術。
如果是其他團隊的技術,就不是幾百、上千倍的需求,最低也是幾千倍以上,就相當於中型以上的發電機組了。
“電力需求必定是兆瓦級彆,常規電池,包括重油發動機根本無法支持。”
“如果是超大型的重油發動機,也有可能帶動起來,但也隻是理論上的。”
“視頻上的能源係統規模,顯然不支持這樣的動力……”
問題在於,視頻上的引力飛行器怎麼支持的運轉?
什麼樣的能源係統,才能夠為引力飛行器提供足夠多的電能支持?
有人當即提出,可能是‘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疊加‘核轉電’技術支持的電力能源供給。
又馬上有人反對,因為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傳導性極高,不可能支持實現‘核轉電’技術。
然後,有人提出‘會不會是低溫核聚變’?
一句話讓好多人沉默了。
……
麻省理工大學,托卡馬克核反應堆研究組。
大型實驗間。
丹尼斯懷特正站在二樓,俯視著實驗間中心的大型托卡馬克裝置。
裝置有兩層樓高,龐大的塊頭再包括外圍連接的管道設備,給人帶來很大的震撼。
丹尼斯懷特心裡則是有一種成就感,因為裝置就是他帶隊完成的製造,每一個部件、每一個設備在包括中心的設計,都可以說是他的心血了。
當然,其他人也有參與,但他是主要負責人。
“又可以做實驗了!”
一樓有工作人員正忙於檢測超導裝置。
丹尼斯懷特認真看了一會兒,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笑容,“又能進行實驗了,我們下一步要精細控製高溫等離子體。”
“管道新材料裝配好以後,應該能控製超過四百秒,也許要考慮進行新的設計?”
“泰勒,你怎麼看?”
泰勒威爾遜就站在一旁,他的臉上沒什麼喜悅,而是有些凝重和擔憂,“丹尼斯,真的要這樣做嗎?我們的經費是用於研究低溫核聚變……”
“你說過很多次的了,泰勒!”
丹尼斯懷特把‘泰勒’的名字咬的很重,明顯是有些不滿,“我也解釋過很多次。我們的研究,當然是我們說了算。”
“可是我覺得……低溫核聚變也有前景。”
泰勒威爾遜有些猶豫,因為他不確定是否有前景,但感覺總比繼續研究核聚變有意義。
原子核核力拆分技術,也就是新核能源,已經能夠頂替核聚變,源源不斷的製造清潔能源。
根據可靠消息,新核能源的控製成本非常低廉,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還有什麼意義?
哪怕是研究出來,最開始成本肯定非常高,和傳統能源競爭的劣勢都非常大,短期內根本沒有實現應用的價值。
和新核能源,更是不具可比性。
丹尼斯懷特可不這麼想,他認為泰勒威爾遜太天真了,總是想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
“新核能源?隻是說有這種技術,你見過嗎?”
“那些媒體報道再多有什麼用?以前還有過常溫超導材料,不止一次,是很多次,某某團隊研究出常溫超導材料……”
“結果呢?什麼都沒有,假的,要麼沒有任何意義。”
“還有,低溫核聚變?不用我再說了吧?我們一直從事核聚變研究,你真的相信低溫核聚變存在嗎?”
“額~~~”
威爾遜當然不敢肯定了,正因為如此,他才沒有極力的反對丹尼斯懷特的決定。
丹尼斯懷特感覺再一次說服了威爾遜,有些得意的繼續道,“而且我們就是在研究低溫核聚變。”
“研究低溫核聚變,不應該先研究高溫嗎?”
“我們正在做相關的研究,看看,我們準備的實驗——高溫等離子體控製。”
“我們設定的溫度是8000萬攝氏度,不高於一億攝氏度,算不算低溫核聚變控製技術?”
威爾遜沉默許久,弱弱嘟囔了句,“研究低溫核聚變,不應該從確認其存在開始嗎?”
“當然不是,它本來就是存在的。”丹尼斯懷特諷刺的說道,“能源部是這麼認為的,所以我們才能獲得經費支持。”
“難道你還有什麼更好的想法?”
威爾遜小聲說了個建議,“或者,可以從測定低溫核聚變產生‘核轉電’效應開始?”
“複刻實驗,有什麼意義!”
丹尼斯懷特根本不在意,“好幾個團隊已經證實‘核轉電’是存在的,再做同樣的實驗,驗證了又怎麼樣呢?”
威爾遜不知該說什麼了。
現在他已經明白無法說服丹尼斯懷特,懷特根本不相信低溫核聚變存在,甚至直接否定新核能源技術,堅持繼續研究托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
再說什麼,也沒意義了。
“如果項目是我主導……就好了。”
“唉~~”
威爾遜長歎一口氣。
有個研究員快步走了過來,他手裡拿著個平板電腦,指著屏幕說道,“Boss,看看這個!”
“引力飛行器,底下是能源裝置,信息中心已經確定了,他們發來消息詢問技術情況……”
“根據他們猜測,下麵很可能是低溫核聚變結合核轉電技術的發電裝置。”
威爾頓馬上湊了過去。
丹尼斯懷特也皺著眉頭看了過去。
按照對核聚變的專業理解進行分析,說飛行器下方是個核聚變裝置……
真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最少,外形相似!
至於是否是低溫核聚變結合核轉電製造的裝置,就誰也不敢肯定了。
“如果隻是外形分析,可能是。”
丹尼斯懷特開口道,“但是,理智告訴我,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