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核聚變,是分析後得出的結論。”
“那邊說的非常確定。”
那名研究員說道,“Boss,他們發來信息是問能不能參照這個外形進行研究……”
“他們還說會派團隊過來參與項目。”
“換句話說,後續的實驗計劃可能要重新製定了……”
……
信息中心分析出了‘低溫核聚變’以及‘核轉電’技術。
他們不是百分之百確定。
信息分析就是這樣,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再匪夷所思也是可能的。
國際學術界也是如此。
引力飛行器的畫麵被曝出來後,好多學者進行專業性的分析,就發現常規的解釋都不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低溫核聚變結合核轉電技術,才能支持製造引力場所需的電能。
當然,也有一大堆反對的聲音。
好多專業從事核聚變研究的學者,和丹尼斯懷特的想法一樣,他們都認為低溫核聚變的存在荒謬可笑。
“要麼就是視頻有問題,要麼就是有其他新的技術。”
“又或者,根本不是引力飛行器。”
同時,也有一大堆相信的聲音。
國內外輿論頓時從‘引力飛行器再度出現’,轉到了‘低溫核聚變’技術上。
大型新聞發布會也受到了影響。
有國外記者直接問及引力飛行器的問題,問及到輿論中心的視頻問題,甚至直接問是否掌握了低溫核聚變控製技術。
新聞官的說法是,“我們也希望能掌握你們所說的高端技術,低溫核聚變結合核轉電,完美的能源技術……”
“但是,我們暫時沒有收到相關技術突破的信息。”
一項技術研究出來以後,當然不能直接曝出去,外界討論歸討論,但沒有人能確定下來。
實際上,老師們已經針對曝光問題做過討論了。
孟誌林團隊的研究不能停,後續還會進行飛行測試。
航空、航天以及軍事領域的研究人員,要設計全新的飛行器,也需要大量基礎數據支持,飛行測試也是必須的。
隻要不斷進行飛行測試,完全保密根本無從談起。
一次測試畫麵爆出去,就被猜到是引力飛行器,猜到是低溫核聚變結合核轉電作為能源裝置。
多次?
那就不是猜測,而是確定下來了。
現在就是能拖就拖,拖不了再公布消息也沒什麼。
輿論並沒有影響到張碩。
張碩依舊安穩的待在源點論研究中心,每天都很耐心的在做理論研究。
伴隨著混亂力場的實驗次數增多,基礎數據積累量也變得龐大,也給了理論研究很多支持。
有數據,就是進行分析;有分析就能支持理論的展開。
張碩研究的重心是‘弱力對實驗結果的乾擾’,而伴隨著S級任務進度不斷提升,他再次實現了理論上的跨越。
有一點,已經被肯定了。
“弱力,能夠對其他三大類的作用進行乾擾。”
“不隻是乾擾,也可能有促進作用,並會大大影響實驗結果。”
“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麵的,也可能是負麵的……”
“如何控製影響,或者說,弱化弱力在實驗中的作用呢?”
其研究基礎就要構建數學體係,解析弱力和其他三大力產生關聯的特性了。
如果能完成弱力和其他力之間關聯特性的解析,就可以著手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首先,當然是混亂力場實驗,並研究弱力關聯的基礎力——強力。
弱力和強力的關聯,研究相對最容易,隻需要按部就班的提升S級任務進度,就能有很大的收獲。
S級任務,研究的是‘混亂力場實驗波動偏差原理’。
波動偏差,大部分都是弱力帶來的影響。
研究自然和弱力相關。
弱力和強力數學關聯的構建工作非常複雜。
張碩花費了大量科研幣,再加上理解性的研究、解析,才終於弄懂了一點點。
一點點,進展也是很大的。
以基礎數學關聯,聯係到了特定區間混亂力場實驗,就知道該怎麼去著手設計實驗,去驗證弱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終於有收獲了!”
做完了一部分解析,看著草紙上一行行的列式,他的臉上不由得露出了興奮。
弱力研究太複雜了,複雜到花費這麼多時間,才終於有了明確的進展。
現在可以根據稿紙上的東西,去著手修正混亂力場實驗,到時候,就可以對於理論進行驗證。
這對於後續的研究至關重要。
……
高能所對撞機實驗基地,混亂力場研究組。
自混亂力場實驗重啟以後,混亂力場研究組一直都是國際物理界的焦點。
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實驗,研究組產出了大量的學術成果,包括高能物理方向,包括混亂力場方向,甚至還有強力的理論研究。
實驗結果偏差問題的分析,也有很多相關的理論出台,好多理論內容看起來很驚豔,隻可惜,再驚豔依舊隻是理論,不能給實驗帶來什麼支持。
國際合作組辦公室,於飛、廖振宇都在,還有幾個國際學者,他們正針對新一次實驗進行討論。
“我們是不是應該增加強度?可以試著增加一些,也許就會有新的發現。”
“實驗也應該有變化,大量基礎數據隻能支持常規的分析。”
“但是,變化是有風險的,即便沒有風險,又有什麼理論支持呢?”
大量的討論也讓於飛感到頭疼。
他同樣的希望實驗有變化,但該怎麼變化呢?
會不會有新發現放在一邊?但風險問題是必須要考慮的,也讓他根本無法做出決定。
“我們可以討論增加強度,也可以討論其他的變化方式,但最終還是要開會決定……”
於飛說道。
實際上,他心裡想的是,“必須要問問張碩院士。”
助理忽然把電話交給於飛,提醒了句,“是張碩院士。”
於飛馬上拿起電話,就聽對麵說道,“於教授?”
“張院士!”
“我打電話過來是說,下一次實驗先不著急確定。實驗需要一些變化!”
“我明天就過去談一下實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