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保有一絲理智的康熙疑問:“弘暉?他不是應該留在無逸齋上學麼?”
“不是不是!”
烏那希大眼睛睜圓,小腦瓜搖成撥浪鼓:“您,您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大哥,讀書棒棒,沒有……行路……皇瑪法,帶帶呀~”
帶帶帶!
乖孫女都把話說到這裡了,當瑪法的哪裡還好意思拒絕呀?
有兒就有爹,有爹就有娘。
那爹娘都有了,也不差把二哥哥二姐姐也一起帶上對不對?
畢竟不患寡患不均啊。
康熙嚴重懷疑,要不是她口中那個三蛋實在太小,禁不住長途奔波。她都能撒潑打滾,把最小的那個也帶上。
為了能達到寓教於樂,且通過這次出行讓兄弟姐妹之間關係更加融洽的最終目的。
小家夥絕不憚於將他的巡幸江南計劃改成四貝勒府全體奉聖駕出行。
若烏那希能聽到他的心聲,肯定不吝嗇給他豎根大拇指,說聲答對了,可惜沒有獎勵。
但皇瑪法您確實英明神武,簡直算無遺策。
彩虹屁管飽。
可便是沒有那些,也足夠讓全場圍觀的太子目瞪口呆了好麼?
雖然朝野都對南巡北狩頗有微詞,說他皇阿瑪此舉有勞民傷財的嫌疑。
但被精心培養多年的太子卻明白,這其中固然有所耗費,但除整飭河道之外,也確確實實為加強朝廷與蒙古各部、江南地方等的官員百姓之間聯係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尤其拜孔子廟、祭拜朱元璋陵與多次減免江南賦稅等。
對穩定江南,加強天下百姓認同這方麵功勞不小。
可不是什麼玩鬨,不帶帶那麼些孩子的!尤其老四家的那個弘昀,年紀小不說,還生下來就體弱。萬一有個什麼萬一……
皇阿瑪這慈愛之心不就釀了苦果?
太子以此為由,強烈反對。
甚至以慈愛之名,勸康熙多為乖孫女想想,彆帶這麼小的孩子冒險。橫豎下江南而已,三兩年便有一次,下回再去不遲。
嗬嗬。
烏那希冷笑:[你可拉倒吧!但凡學過點清史的都知道,康熙一共六下江南。四十四年就已經是倒數第二二次了,真·去一次少一次好麼?]
[你愚昧無知,隻知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句話,卻不知道將其應用到實際中去。本格格可是要抓緊機會,把哥哥姐姐們都教育好的。]
[哼哼。曆史上的雍正就是幫忙的人太少了,才會把自己生生累死。現在阿瑪都有我這麼個好大女了,當然不能讓他再重蹈曆史覆轍啊……]
小家夥巴拉巴拉一頓叭叭,甚至還提起了宮廷火劇──康熙微服私訪記。
把康熙誇得那叫一個飄飄然,都忍不住想要跟劇中的皇帝看齊。
因而,麵對太子的苦口婆心,他也難得好脾氣:“保成啊,朕知道你所思所慮都是為了朕,為了大清跟你這些侄子侄女的安全著想。”
“但你看,烏那希這麼小都知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的道理,倒是朕一直有所忽略。”
“這樣吧,不獨老四家這幾個孩子,其餘適齡皇子黃孫也都可通過相應考校。擇優隨扈,共看河山,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免得死讀書、讀死書,長成隻盲從書本的書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