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四阿哥臉色鐵青。
其餘能聽到她心聲的阿哥們憋笑憋到麵部扭曲。
連十三阿哥都不知道此時此刻自己還能說什麼,才能安慰到四哥受傷的心靈了。
康熙倒是無所顧忌,當場冷笑兩聲。
轉頭就對太子開了火:“太子這話說的可笑,人家天工開物總結曆代農業、手工等各項經驗,嘔心瀝血編纂成書,原就為了惠及普羅大眾。怎麼在你一說,就成了要砸各行各業的飯碗一般?”
“這說法也太偏頗了!”
太子臉上一紅:“皇阿瑪教訓的是,兒子淺薄了。可那宋應星以夷狄甚至建奴來代指當朝,實屬不敬。”
康熙擺手:“人家是明臣,且彼時太祖爺正領兵伐明。兩國交戰之時,自然對對方極儘侮辱與蔑視之能事,也算情理之中。太子若實在瞧著不過眼,回頭重新看印時,把相關字眼刪掉即可。”
“萬莫因為這點小事而誤了一本好書,更彆因而對作者有什麼偏見。畢竟明朝覆滅之後,人家也一直隱居,並未出仕,倒也是個高潔之人。”
什麼?
太子瞠目,做夢也沒想到能從自家皇阿瑪嘴裡聽到這麼一番話。
康熙有些不自在的輕咳了聲,但這麼難得的,能在乖孫女麵前表明自己立場的機會可不多。遇見了,他當然得牢牢把握好了。
因而,他還略挺了挺胸,清了清嗓子:“太子做什麼這麼看著朕?朕自幼好讀書,最是個能兼容並包之人,極討厭因為一字一言而使人入罪之舉。”
“可惜明史案時,朕尚且年幼,未曾親政。否則的話,都不會使其牽連那麼多人,搞得民心惶惶。”
啊?
這下不止太子,連諸皇子都有些詫異:皇阿瑪您這,會不會有點用力過猛了?
好侄女都大眼迷茫,明顯在懷疑眼前這是不是大清,是哪個大清了。
關鍵時刻,還是四阿哥及時搬來了台階。
啪啪啪。
他清脆而又堅定地鼓掌:“說得好,皇阿瑪說的真是太好了!兒子也是這麼想的。清承明製,咱們大清許多施政方針都在明朝的基礎上查漏補缺,但關於文字獄,兒子覺得不妨效仿蒙元。”
蒙元怎麼乾的呢?
人家就不玩文字獄的那一套!
甚至曾經有詩人寫了誹謗當朝的內容被告到元廷,人家元廷都付之一笑。
說詩人嘛,抒發一下情感之類根本就是天性所在。你故意告來,倒有點搬弄是非的意思了。趕緊走,以後也彆乾這種齷齪事。否則咱不追究他,追究你。
讓文字獄徹底消失。
啪啪啪。
又一陣清脆的鼓掌聲響起,這一回,發起人是和碩福襄公主:“好好好,阿瑪,說得好~”
[真的不騙人,想要更好促進民族融合,消糜滿漢矛盾,取締文字獄絕對是個好招兒。畢竟嘉道中衰,內憂外患,大清那時候就已經很沒有道理不亡國了。]
[可就是那個時候,徹底取消因言獲罪這事。甚至乾嘉學派公開說滿清以異族亂我族這種大逆不道之言都沒得事,還頗受晚年乾隆喜歡呢。]
[百姓能暢所欲言,漢官能走到權力中樞。臣子利益與朝廷利益趨向一致,還是什麼反清複明呢?全都在為維護皇朝穩定積極努力,硬是讓原就千瘡百孔的朝廷又左支右絀了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