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_資料存放處_思兔閱讀 

突厥(2 / 2)

西突厥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突厥十姓部落。這本是當初從蒙古高原隨室點密西征的十大首領所率10萬部眾。十部首領各持西突厥可汗所賜的一箭,因此十部又稱“十箭”。十箭分左、右兩廂。左廂為五咄陸部,各部首領的官號為啜,其一為處木昆律啜,二為胡祿居(屋)闕啜,三為攝舍提暾啜,四為突騎施賀邏施啜,五為鼠尼施處半啜,這五個咄陸部落分布在碎葉(今中亞托克瑪克附近)以東地區;右廂為五弩失畢部,各部首領的官號為俟斤,其一為阿悉結闕俟斤(該部最為強大),二為哥舒闕俟斤,三為拔塞乾暾沙缽俟斤,四為阿悉結泥孰俟斤,五為哥舒處半俟斤,這五個弩失畢部落分布在碎葉河以西地區。至7世紀中葉,十勝部落已發展至“勝兵”(具備作戰能力者)數十萬人。

除突厥本部外,遊牧的葛邏祿、處月、處密等部族和若乾鐵勒部落,定居的龜茲等城郭之國,位於今中亞境內錫爾河、阿姆河一帶的許多小國,以及吐火羅等地,也都歸附西突厥。位於今阿富汗喀布爾北的迦畢試國,喀布爾南的漕矩吒國(謝,王治今加茲尼),曾是西突厥南方的屬國。

二、西突厥與隋唐關係

587年(隋開皇七年),突厥阿波可汗大邏便被葉護可汗處羅侯生擒。西突厥立達頭可汗一後裔為泥利可汗繼其位。泥利妻向氏為“中國”人,生子達曼。泥利死後,達曼繼位為泥撅處羅可汗。向氏再嫁泥利可汗弟婆實特勤。

600年(隋朝開皇末年),婆實和向氏至隋京朝覲,因突厥內亂,留在京師鴻臚寺居住。達頭可汗敗亡以後,處羅可汗成為西突厥最高統治者。處羅治國無道,臣民多叛。605年(隋大業元年),他發兵襲擊鐵勒諸部,搜括他們的財物,又猜疑薛延陀部生變,殺其酋長數百人。因此鐵勒各部都起來反對處羅,多次打敗他。隋朝黃門侍郎裴矩聞處羅可汗國亂,並思念其母向氏,建議朝廷招撫他。608年(大業四年),隋煬帝派遣司朝謁者崔君肅至西突厥慰諭。處羅受詔,遣使貢汗血馬。

609年(大業五年),隋煬帝西巡,召處羅可汗會於大鬥拔穀(今甘肅省民樂縣東南扁都口),處羅托故不至。煬帝大怒,用裴矩計,誘使西突厥西麵的射匱可汗(達頭可汗孫)發兵襲擊處羅可汗。處羅大敗,逃至高昌境內。煬帝遣向氏前往說服其子入朝。這年十二月,處羅至隋京朝覲。第二年正月,煬帝分處羅可汗內附部眾為三部分:其弟闕度設率領老弱萬餘人,至會寧(治所在今甘肅省永登東南)居住;特勤阿史那大奈領餘眾居樓煩(治所在今山西省靜樂縣);封處羅為曷薩那可汗,領五百騎常從皇帝巡幸。處羅曾從征高麗。

614年(大業十年)正月,隋皇室嫁信義公主與處羅結為夫婦,並賜錦彩袍千件、彩色絲綢萬匹。後隨煬帝至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宇文化及殺隋煬帝後,處羅從化及至河北。

618年(唐武德元年)十二月處羅歸長安,唐高祖降榻歡迎,與他同坐,封之為歸義郡王。後被東突厥始畢可汗派人殺死。

泥撅處羅可汗歸隋以後,西突厥立其叔射匱可汗為主。射匱可汗開拓疆域,東至金山(今阿爾泰山),西至海(今鹹海),玉門關以西諸國都附屬於他。其王庭設於龜茲北三彌山(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北依契克巴什河一帶之山)。射匱可汗與東突厥可汗為敵。他約死於619年(唐武德二年)或稍前。其弟統葉護可汗繼位。

統葉護可汗智勇雙全,擅長指揮作戰,率控弦之士數十萬人,北並鐵勒,西拒波斯,南接罽賓,稱霸西域。遷王庭於石國北千泉(今中亞塔什乾北庫馬雷克至滅爾基一帶)。他授予西域諸國之王“頡利發”稱號,給每國派吐屯一人進行監督,征收貢賦。

619年秋七月,統葉護可汗向唐朝遣使入貢。第二年又貢條支巨卵。唐高祖與統葉護密切聯係,準備聯合進攻東突厥。顏利可汗聞訊非常害怕,趕緊與統葉護和好。

625年夏,統葉護可汗遣使向唐皇室請婚。唐高祖聽從裴矩“遠交而近攻”的建議,派侄高平王李道立至西突厥表示允婚。

627年(貞觀元年)統葉護派真珠統俟斤向唐太宗獻萬釘寶鈿金帶和馬五千匹,以迎娶公主。但因東突厥頡利可汗連年入寇唐朝邊境,唐與西突厥往來的道路梗阻,頡利又威脅統葉護不讓與唐和親,這樁婚姻未能結成。

西突厥強盛以後,統葉護很自負,作威作福,欺淩百姓,引起部眾怨恨,葛邏祿部大都叛離了他。

628年(貞觀二年)他被伯父殺死。他的伯父自立為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

莫賀咄原先僅為一小可汗,他自稱大可汗後國人不服。弩失畢部共同推舉泥孰莫賀設為可汗。泥孰不肯就位,迎立統葉護可汗子咥力特勤,是為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肆葉護和莫賀咄互相攻擊,戰鬥不止。他們各向唐皇室求婚。唐太宗答道:“汝國擾亂,君臣未定,戰爭不息,何得言婚”,並命他們各守轄境,停止彼此征伐。由於西突厥內亂,原先役屬的西域諸國和鐵勒各部紛紛叛離。

由於肆葉護是前可汗之子,所以西突厥部眾大都擁護他。西麵的都陸可汗以及莫賀咄部的酋長多數歸附肆葉護。

630年(貞觀四年),莫賀咄兵敗,逃往金山,被泥孰殺死。諸部共推肆葉護為西突厥大可汗。肆葉護北征鐵勒,被薛延陀打敗。他為人多疑狠毒,殺功臣乙利小可汗,並誅滅其宗族,引起部下人人自危。他又陰謀殺害泥孰,泥孰逃往焉耆。

632年(貞觀六年)秋,肆葉護遭設卑達乾與弩失畢部攻擊,逃往康居,不久死亡。西突厥迎立泥孰,是為咄陸可汗。

泥孰在武德(618—626)年間,曾至長安。當時李世民為了同各民族人士友好,曾與泥孰結為盟兄弟。泥孰被推舉為西突厥可汗後,即派遣使臣至唐朝表示內附。第二年(貞觀七年),唐朝的代表鴻臚少卿劉善因抵達西突厥,冊封泥孰為奚利邲咄陸可汗。634年(貞觀八年),泥孰病死。其弟同娥設繼位,是為沙缽羅咥利失可汗。

635年(貞觀九年),咥利失可汗獻馬五百匹於唐,上表請婚。唐朝厚加撫慰,但未同意他締結婚姻的要求。咥利失喪失民心,西突厥曾發生內亂。

638年(貞觀十二年),欲穀設被立為乙毗咄陸可汗,與咥利失大戰,未分勝負。於是,以伊列河(今伊犁河)為界,雙方分地而治。

639年(貞觀十三年),咥利失之臣俟利發吐屯勾結欲穀設作亂,咥利失逃往拔汗那(今中亞費爾乾納盆地),在那裡死亡。弩失畢部立其弟之子薄布恃勤為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

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建牙於睢合水北,稱南庭。其轄境東以伊列河為界。龜茲、都善、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國、史國、何國、穆國、康國等皆受其節度。他屢次向唐遣使朝貢。641年(貞觀十五年)秋七月,唐太宗命左領軍將軍張大師往授璽書,冊立他為可汗,並賜給鼓纛。

當時乙毗咄陸可汗欲穀設建牙鏃曷山西,稱北庭,其轄境西以伊列河為界。厥越失、拔悉彌、駁馬、結骨、觸木昆等部附屬於他。乙毗咄陸可汗與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互相攻戰。乙毗咄陸也遣使朝唐。唐太宗勸諭他們停兵休戰,彼此和睦相處。乙毗咄陸可汗兵力漸強,西域諸國紛紛歸附。不久,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被乙毗咄陸殺死。

乙毗咄陸可汗兼並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部眾,西破吐火羅。他自恃強大,扣留唐朝使者,進攻伊州(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

642年(貞觀十六年)九月,唐安西都護郭孝恪連續擊敗乙毗咄陸軍。西突厥屬部處密降唐。乙毗咄陸攻破米國(位於今烏茲彆克斯坦共和國撒馬爾罕南),奪取了大量人口與財富,不分給部下。部將泥熟啜擅取俘虜與鹵獲物,被乙毗咄陸處死,因此引起部眾怨恨。泥熟啜的部屬在胡祿屋領導下襲擊乙毗咄陸可汗。乙毗咄陸部眾離散,他退守白水胡城(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錫臘姆)。五弩失畢及乙毗咄陸所部屋利啜等派代表至長安,請唐朝廢黜乙毗咄陸,另立西突厥可汗。唐太宗遣使冊立前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之子為乙毗射匱可汗。乙毗射匱將原被乙毗咄陸扣留的唐朝使者全部禮送回長安。乙毗咄陸派人招引他原來的部落。部落中的人都說:即使我們一千個人都戰死,隻剩下一個人,也決不會跟從你。乙毗咄陸看到自己眾叛親離,大勢已去,於是逃往吐火羅。

646年(貞觀二十年)六月,乙毗射匱可汗遣使朝貢,請婚。

649年(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逝世以後,唐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叛變,乙毗射匱所部被賀魯並吞。

三、西突厥的衰亡。唐設安西、北庭兩都護府

西突厥汗國由於內部分裂,不斷內訌,而逐漸走向衰亡。西突厥末主阿史那賀魯為室點密可汗五世孫,曳步利設射匱特勤劫越之子。起先,乙毗咄陸可汗任命他為葉護,駐紮在多邏斯川(今額爾齊斯河),統轄處密、處月、姑蘇(或作哥舒)、歌羅祿、弩失畢等部。當乙毗咄陸可汗逃往吐火羅後,乙毗射匱可汗派兵驅逐賀魯,其部落大多離散。

648年(貞觀二十二年)四月,賀魯率領餘部數千帳(戶)內屬於唐。唐太宗安排他們住在庭州(治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北破城子)莫賀城(今吉木薩爾西北三台),授予他左驍衛將軍之職。賀魯聽說唐軍將討伐龜茲,於是率隨從數十人至長安朝覲,要求擔任大軍的向導。唐太宗任命他為昆丘道行軍總管,在嘉壽殿設宴款待,給予很多賞賜,並且將自己穿的衣服送給他。唐朝大將阿史那社爾平龜茲以後,648年冬十二月,唐朝晉封阿史那賀魯為泥伏沙缽羅葉護,賜給他唐朝的鼓纛,派他去招撫尚未服從的其它西突厥部落。第二年春二月,唐朝在安西部護府下設置瑤池都督府,任命阿史那賀魯為都督。這年夏六月唐高宗繼位後,賀魯又被晉升為左驍衛大將軍。

阿史那賀魯招集離散的西突厥部落後勢力逐漸強大。他聽說唐太宗已經逝世,即陰謀奪取西州(治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東南高昌古城)和庭州。唐高宗聞訊,派遣通事舍人喬寶明撫慰賀魯。651年(永徽二年)春,擔任唐朝右驍衛中郎將的賀魯之子咥運竟勸說其父率部反唐西走,擊破乙毗射匱可汗,兼並其部眾。賀魯設牙帳乾雙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溫泉縣境內)及千泉,自稱沙缽羅可汗。咄陸五啜、弩失畢五俟斤、處月、處密及西域諸國都歸附於他。賀魯以咥運為莫賀咄葉護。

是年秋七月,賀魯入寇庭州,攻陷金嶺城及蒲類縣,殺掠數千人。唐高宗任命左武衛大將軍梁建方、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弓月道行軍總管,發諸府兵三萬人和回紇騎兵五萬,西征。652年(永徽三年)春正月,梁建方等大破賀魯所部處月而還。653年(永徽四年),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死,其子頡苾達度設稱真珠葉護。他與賀魯發生矛盾,聯合五弩失畢,擊敗賀魯。655年(永徽六年)夏五月,唐朝任命右屯衛大將軍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這一年,頡苾達度設曾幾次請求唐朝發兵征討賀魯。唐朝派豐州都督元禮臣前去冊封頡苾達度設為可汗,至碎葉城被賀魯派兵阻攔,未能抵達。

656年(顯慶元年)冬,程知節軍至鷹娑川,前軍總管蘇定方擊敗西突厥騎兵四萬人。唐軍至怛篤城後班師。

657年(唐顯慶二年)春。唐朝派出兩路人馬向西突厥進發。一路由左屯衛將軍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率領燕然都護任雅相、副都護蕭嗣業、左驍衛大將軍瀚海都督回紇首領婆閏等,為主力部隊。另一路由早先歸附唐太宗那步真為流沙道安撫大使,招集其舊部。

是年冬十二月,蘇定方軍抵達金山(今阿爾泰山)西,擊敗五咄陸之一處木昆部,該部俟斤歸降。在這以前,五弩失畢之一泥孰部不服從賀魯的統治,被賀魯攻破,其首領的家屬被俘。這時,唐軍從賀魯的一部分敗兵中找到泥孰部首領的妻子。右領軍郎將薛仁貴建議:應該將這些家屬歸還泥孰部,並且贈予財物加以撫慰,使他們明白“賀魯為賊而大唐為之父母”。這樣的話,他們必將不遺餘力地反對賀魯。唐軍按此實行。泥孰部接到獲救的家屬後非常感激,要求跟隨唐軍一起進攻賀魯。

蘇定方率軍至曳咥河(今喀喇額爾齊斯河)西,賀魯舉西突厥十萬騎兵來拒。蘇定方以唐及回紇萬餘騎兵迎敵。賀魯見唐軍少,進兵包圍,定方命步兵據守南麵的高地,持長矛向外;自己領騎兵列陣於北坡。賀魯的騎兵三次衝擊唐步兵,未能動搖唐軍陣腳。蘇定方趁勢縱騎兵反攻,賀魯大敗。第二天唐軍繼續追擊,五弩失畢全部投唐。五咄陸得知賀魯兵敗,奔南道歸附唐安撫大使阿史那步真。

蘇定方命令蕭嗣業和回紇婆閏追擊賀魯。當時天下大雪,眾將要求雪停以後進兵。蘇定方認為正可趁天雪之機,攻敵不備。於是唐軍冒雪晝夜兼程前進。至金牙山,縱兵破賀魯牙帳,俘敵數萬人。賀魯渡伊麗水西逃。蘇定方追至碎葉水,儘奪賀魯部眾。賀魯及子咥運逃至石國(今塔什乾)蘇咄城,城主伊涅達乾將他們逮捕,送往石國。石國王將賀昏父子交給唐將蕭嗣業和阿史那元爽。至此,西突厥國亡。

蘇定方安排西突厥各部落分彆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開通道路,設立驛站,掩埋死者骸骨,慰問民間疾苦,劃分牧場,恢複畜牧業生產。並將賀魯所掠奪的人口,以及牲畜等財物發還各部。從此,西突厥十姓部落在久經內哄和戰亂以後,開始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賀魯被擒以後對蕭嗣業說:過去太宗皇帝待我很好,我卻背叛了他,我願在太宗昭陵受死,以謝罪於先帝。唐高宗聽說以後,產生了憐憫之心,特赦賀魯,免其一死。後來賀魯病死,唐朝將他葬在頡利可汗墓旁。

657年(唐顯慶二年)唐平賀魯以後,在五咄陸部設置昆陵都護府,以阿史那彌射為興昔亡可汗,兼驃騎大將軍,昆陵都護。在五咄陸的處木昆部落置匐延都督府,胡祿屋闕部落置鹽泊都督府,攝舍提墩部落置雙河都督府,鼠尼施處半部落置鷹娑都督府,突騎施索葛莫賀部落置嗢鹿州都督府,突騎施阿利施部落置潔山都督府。658年(顯慶三年),又在葛邏祿三部置三府:謀落部落置陰山州都督府,踏實部落置玄池州都督府,熾俟部落置大漠州都督府。後來又從大漠州中劃分出一部分另置金附州都督府。

在五弩失畢部置濛池都護府,以阿史那步真為繼往絕可汗,兼驃騎大將軍,濛池都護。當時濛池和昆陵兩都護府都隸屬於安西都護府。

702年(長安二年),增設北庭大都護府,統轄昆陵、濛池兩個都護府。據《新唐書》記載,除上述昆陵都護府下屬十個都督府外,北庭大都護府還管轄輪台州等十三個都督府。北庭大都護府的治所在庭州金滿縣,其遺址為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

唐朝在西域,除北庭大都護府外,在北庭的南麵還設有安西大都護府(又稱都護府)。640年(貞觀十四年),唐朝平高昌的漢族麴氏政權後,置安西都護府,治所設在西州(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故城)。

658年(顯慶三年),移治龜茲(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南至於闐(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都隸屬安西。

661年(龍朔元年)西域吐火羅款塞來附。唐朝任命“王名遠為吐火羅道置州縣使,自於闐以西,波斯以東,凡十六國,以其王都為都督府,以其屬部為州縣。凡州八十八,縣百一十,軍、府百二十六”。這十六個新設立的都督府,也隸屬安西大部護府。這些地方早先屬於西突厥的勢力範圍,此時轉歸唐朝。

第四節後突厥

一、突厥複興

自公元630年(貞觀四年)頡利可汗被俘,東突厥亡國以後,在差不多半個世紀的時期內,唐朝統治下的東突厥各部基本上穩定。但由於朝廷常征調他們東征西討,漸漸引起突厥群眾不滿,特彆是一些民族上層人物滋生了複國思想。

679年(調露元年)冬十月,單於大都護府下屬突厥酋長阿史德溫傅、奉職率所轄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長響應他們,部眾共達數十萬人。第二年(永隆元年)春三月,唐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裴行儉大破突厥軍於黑山(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西北),擒酋長奉職。泥熟匐可汗為其部下所殺。突厥叛軍餘眾退守狼山(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西北)。

溫傅部又從夏州(治所在今陝西省靖邊縣東北白城子)迎頡利可汗族侄伏念,北渡黃河,立為可汗。

681年(開耀元年),伏念與溫傅連兵進攻原州(治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慶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慶陽縣)。這年秋季,伏念在唐軍兵臨帳前的形勢逼迫下,逮捕溫傅,向裴行儉投降。裴行儉答應保伏念不死,但回京後裴炎妒忌裴行儉功大,唆使唐高宗殺死伏念。裴行儉慨歎朝廷殺死降者,以後不會再有人投降,從此稱病,閉門不出。唐高宗對降者不予寬容,反加殺害,為突厥上層人物的再次叛唐,埋下禍根。

682年(永淳元年),頡利可汗族人阿史那骨咄陸又叛。他的祖父本是唐朝單於都護府雲中都督舍利元英屬部的酋長,世襲吐屯之職。伏念死後,他率17人出走,逐漸聚眾至700人,並占領黑沙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北)。他通過招集伏念亡散殘部的辦法,使部眾增至5000人,並抄掠九姓鐵勒大批羊馬,從而勢力逐漸強盛,自立為頡跌利施可汗。他任命其弟默啜為殺(即設,官名),咄悉匐為葉護。從此開始了後突厥時期。

其時,單於都護府檢校降戶部落(官名)阿史德元珍因犯法被長史王本立囚禁。當骨咄祿入侵時,元珍請求由他去勸諭突厥諸部撤退,以贖自己的罪過。當他到達敵營後即向對方投降。骨咄祿任命他為阿波達乾,統率全部兵馬。於是骨咄祿、元珍寇並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及單於都護府(治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西北)北境,殺嵐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嵐縣北嵐城)刺史王德茂。後被唐將薛仁貴擊潰。

683年(弘道元年)春二月,後突厥先後寇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縣)、媯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鹿西南);三月,圍單於都護府,殺司馬張行師;夏五月寇蔚州(治所在今山西省靈丘縣),殺刺史李思儉;684年(光宅元年)秋七月寇朔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朔縣)。由於後突厥頻繁入侵,這年九月唐朝任命左武衛大將軍程務挺為單於道安撫大使,以防禦突厥侵擾。但同年冬十二月,程務挺因代被囚待斬的內史裴炎申辯,違反武則天的旨意,竟蒙冤被殺。後突厥統治者得此消息後,因大敵已亡,特設宴歡慶,但又為程務挺立祠,每次出兵前都前往祭禱。

685年(垂拱元年)春夏間,後突厥寇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縣);第二年春二月寇昌平(治所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南),被唐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擊退;同年八月又攻朔州,黑齒常之等在黃花堆(今山西省山陰縣黃花梁)大破其軍;冬十月,右監門衛中郎將爨寶璧貪功冒進,孤軍深入磧北追擊後突厥,全軍覆沒。武則天大怒,稱骨咄祿為“不卒祿”。

骨咄祿自立為可汗後,東征西討,頻繁出擊。據突厥文《闕特勤碑》記載,他先後進攻過唐朝北部、九姓鐵勒、三十姓韃靼、契丹、奚等,共出征47次,其中親自參加戰鬥20次,奠定了後突厥汗國的基業。693年(長壽二年)冬十一月,骨咄祿病卒。其子年幼。其弟默啜自立為可汗。

二、後突厥的發展

默啜成為後突厥可汗之初,曾於693年(長壽二年)臘月進攻靈州,殺掠當地官吏和人民。在這以後,他為了鞏固其篡奪的汗位,改變策略,討好中原王朝以取得支持。

695年(天冊萬歲元年)冬十月,默啜遣使請降。這時早已稱為周朝皇帝的武則天非常高興,冊授他為左衛大將軍、歸國公。第二年夏五月,營州(治所在今遼寧省朝陽市)契丹鬆漠都督李儘忠等反叛。是年九月,默啜請求當武則天的兒子,並為他的女兒向皇室求婚,又要求歸還河西的突厥降戶,聲稱他願意率領部眾“為國討契丹”。武則天晉封他為遷善可汗。冬十月,契丹李儘忠死,孫萬榮繼領其眾。默啜乘機突襲鬆漠都督府(治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南),俘虜了李、孫二人的家屬,契丹部眾潰敗。武則天進一步冊立默啜為頡跌利施大單於、立功報國可汗。

697年(萬歲通天二年)春三月,默啜向唐朝求豐、勝、靈、夏、朔、代六州突厥降戶及單於都護府之地,以及穀種、繒帛、農器、鐵等物。武則天聽了廷臣不同意見的爭論以後,最後還是將六州降戶數千帳(戶)送交默啜,並給他穀種4萬斛、雜彩5萬段、農具3千件、鐵4萬斤。後突厥得到這一大批人力和物資以後,國力大為增強。

是年夏,契丹孫萬榮將老弱婦女以及器仗資財留在新築的城中,自己領精兵進攻幽州。默啜得知此消息後,發兵奪取契丹新城,俘虜了全部人口,掠奪了所有物資。當時孫萬榮正與唐軍對峙,契丹兵將聞家屬被突厥搶走,軍心大亂。唐將楊玄基與奚族的軍隊趁機前後夾擊,孫萬榮兵敗被家奴殺死。其殘餘部眾和奚、霫兩族降於後突厥。

698年(聖曆元年)夏六月,武則天命內侄孫淮陽王武延秀前往後突厥,準備娶默啜女為妃。八月,武延秀到達後突厥南廷(都城)黑沙城。默啜卻說:“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兒邪!此豈天子之子乎!”他不但不允婚,反而將武延秀拘留,並揚言要用武力幫助李氏恢複唐朝。接著,他發兵襲擊靜難軍(治所在今陝西省彬縣)、平狄軍(治所在今山西省朔縣東北馬邑)、清夷軍(治所在今河北省懷來縣),又進攻媯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鹿縣西南)、檀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密雲縣),陷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縣)、趙州(治所在今河北省趙縣)。武則天起先任命其內侄武重規等領兵45萬反擊默啜,但毫無成效。這時武則天看到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不得已立其子廬陵王李顯為皇太子。又任命李顯為河北道元帥,討伐突厥。在這以前唐朝招募兵士一個多月沒有招滿1千人,當人們得知太子李顯擔任元帥後,不久就招滿了5萬人。但實際上領兵出征的是副元帥狄仁傑。默啜得知唐朝大軍將出發,即將從趙州、定州掠奪的男女八九萬人全部殺死,從五回道(在今河北省易縣西)撤退,一路上掠奪、殘殺百姓,搶劫財富、牲畜,不計其數。武則天手下的一些大將,雖擁有重兵卻不敢逼近默啜。隻有狄仁傑領兵10萬追擊,但未能追上。

默啜回到漠北後擁兵40萬,占地萬裡,西北諸民族都歸附於他。因此,他很輕視中原王朝。

699年(聖曆二年),默啜任命其弟咄悉匐為左廂察,骨咄祿之子默矩為右廂察,各領兵2萬多人;又任命自己的兒子匐俱為小可汗,地位在左、右兩察之上,統轄處木昆等十姓部落,領兵4萬多人,稱拓西可汗。

默啜恃強一再侵擾中原北邊。

700年(久視元年)冬十二月,掠奪隴右諸監馬1萬多匹。702年(長安二年)春,奪走鹽州(治所在今陝西省定邊縣)、夏州(治所在今陝西省靖邊縣東北白城子)羊馬10萬,三月破石嶺關(今山西省陽曲縣東北關城),圍並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秋七月侵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縣),九月攻忻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忻縣),一路殺掠。

在這以後,默啜采取時和時戰的策略,唐與突厥雙方關係時好時壞。

703年(長安三年)夏六月,默啜派其臣莫賀達乾向武則天提出,嫁其女給皇太子之子為妻。接著又派大臣移力貪汗入朝,獻馬千匹及方物,以謝許婚之意。武則天在宿羽亭設盛宴款待來使,並賜予重賞。704年(長安四年)秋八月,由於雙方已建立“和親”關係,默啜放還被扣留了6年的淮陽王武延秀。唐中宗李顯即位第二年,即706年(神龍二年)冬十二月,默啜又進攻靈州鳴沙縣(治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西南豐安縣故城)。唐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戰敗,死6000多人。後突厥繼進原州(治所在今寧夏固原縣)、會州(治所在今甘肅省靖遠縣)等地,奪走隴右牧馬萬餘匹。唐中宗取消與後突厥聯姻的計劃,懸賞“能斬獲默啜者封國王,授諸衛大將軍”。默啜殺唐行人(使者)假鴻臚臧思言。

三、後突厥的衰亡

707年(景龍元年)冬十月,唐朝任命左屯衛大將軍張仁願(亶)為朔方道大總管,擊敗來犯的後突厥軍。過去,朔方軍與突厥以黃河為界。張仁願趁默啜西征突騎施之機,乘虛而入,奪取漠南,在黃河北築三座受降城。中受降城在令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西,東受降城在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西受降城在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旗西南。三城首尾相應,截斷了後突厥南侵之路。又在牛頭朝那山(今內蒙古固陽縣東)北設置烽候1800所。從此,後突厥不能越山南下放牧,朔方不再遭其寇掠。唐朝因此減少鎮兵數萬人。

711年(景雲二年)春正月,默啜遣使請和,唐睿宗李旦同意。三月,唐以宋王成器之女為金山公主,許嫁默啜。冬十月,唐禦史中丞和逢堯出使後突厥,勸說默啜穿戴唐朝服飾。於是默啜“襆頭,衣紫衫,南向再拜,稱臣”;並派遣其子楊我支持勤及該國宰相等隨和逢堯朝覲唐睿宗。唐帝授予楊我支右驍衛員外大將軍官銜。712年(先天元年)夏六月,唐左羽林大將軍孫佺等在襲擊奚與契丹時,被奚族大首領李大酺俘虜。李將他們送交默啜。默啜殺之。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廢除與默啜的婚約。

默啜既無法南侵,改向西域擴張。714年(開元二年)春二月,他派遣其子同俄特勤和妹夫火拔頡利發石阿失畢等進攻北庭都護府,被都護郭虔瓘打敗。同俄被擒殺。後突厥曾表示願意付出軍中全部衣資器仗贖取同俄,及知其已被殺,三軍痛哭而撤退。閏二月,火拔頡利發石阿失畢因失去同俄特勤,不敢回去,與其妻投唐,被封為燕山郡王,授左衛員外大將軍。

默啜勢力日衰,欲依靠唐朝的威望,以號令北方其它各民族。

714年夏四月,他又向唐皇室遣使求婚,並自稱“乾和永清太駙馬”。

默啜年老以後,更加昏庸暴虐,屬部紛紛離散。

714年秋九月,葛邏祿等部首領至涼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武威縣)降唐。十月,原西突厥十姓部落胡祿屋等部至北庭都護府歸降。降唐的十姓部落前後共1萬多帳(戶)。

715年(開元三年)春二月,默啜之婿“高麗莫離支高文簡,與跌都督思太,吐穀渾大酋慕容道奴,鬱射施大酋鶻屈頡斤、苾悉頡力,高麗大酋高拱毅”等率領1萬餘帳,脫離後突厥,至唐朝邊境歸附,被安置在黃河南麵原先降唐突厥居住過的地區。高文簡被封為遼西郡王,其餘首領封郡公。

同年秋,默啜進攻九姓鐵勒。九姓首領思結都督磨散等降唐。

716年(開元四年)夏六月,默啜北征九姓鐵勒拔曳固(拔野古)部,在獨樂水(今蒙古國土拉河)大破該部。默啜恃勝輕歸,毫無防備,途遇拔曳固潰散的戰士頡質略突然從柳林中躍出,將他殺死。當時唐朝大武軍子將郝靈荃出使在突厥,頡質略便和他一起將默啜的首級送至唐都城。九姓鐵勒中的拔曳固、回紇、同羅、霫、仆固五部一起歸附唐朝,被安置在大武軍(治所在今山西省朔縣東北馬邑)北。

默啜的兒子小可汗繼位,但被前可汗骨咄祿之子闕特勤殺死。默啜的諸子和親信全部被殺。闕特勤擁立其兄左賢王默棘連為後突厥君主,是為毗伽可汗。毗伽任命闕特勤為左賢王,掌管全部兵馬。

毗伽可汗初立時,許多屬部已經離散,留下的也不穩定,形勢很困難。他任用其嶽父暾欲穀為謀主。暾欲穀是後突厥舊臣,雖已七十多歲,但老謀深算,本民族人很信服他。他對毗伽可汗起了很好的輔佐作用。河曲的突厥降戶跌思泰、阿悉爛等聽到毗伽可汗即位的消息,紛紛返回後突厥。毗伽既得思泰等來歸,力量壯大,準備南侵唐朝。暾欲穀認為:“唐主英武,民和年豐,未有間隙,不可動也。我眾新集,力尚疲羸,且當息養數年,始可觀變而舉。”毗伽又想築城,並立佛寺道觀。暾欲穀告訴他:突厥人口隻及唐朝人口的百分之一,所以能與唐為敵,正在於遊牧生活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又從事射獵,人人習武,力量強的時候進兵抄掠,弱則竄伏山林,唐朝的軍隊雖然多,也奈何我們不得。如果築城居住,一旦失利,必遭圍殲。釋、道兩教勸導人們仁慈柔弱,不是用武爭勝之道,不可推崇。暾欲穀準確地分析客觀形勢,根據本民族的特點製定自己的戰略戰術,深得毗伽可汗讚許。

720年(開元八年),唐朔方大總管王晙奏請從西麵調動拔悉密部,東麵調動奚、契丹兩族兵,於秋季同至稽落水掩襲毗伽可汗牙帳。毗伽聞訊大懼。暾欲穀認為不必害怕:拔悉密在西域北庭(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北破城子),與突厥東麵的奚、契丹相隔非常遙遠,雙方無法配合。由於唐朝將領之間的內部不和,王晙自己也不敢出兵。等拔悉密孤軍深入時,可以很容易地打敗他們。後來事情的發展不出暾欲穀所料,拔悉密軍被他追至北庭擊潰。冬十一月,暾欲穀回軍經赤亭(今新疆鄯善縣東北七克騰),掠奪涼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武威縣)的羊群和馬群,並擊敗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的軍隊。毗伽可汗因此聲威大振。

第二年(721年)春二月,毗伽可汗遣使求和,“請父事天子”。又連年遣使向唐貢獻方物,求婚。

725年(開元十三年)夏四月,毗伽派大臣阿史德頡利發向唐朝進貢。頡利發扈從唐玄宗東巡封禪泰山。冬十二月,頡利發辭歸,唐玄宗厚加賞賜,但終究沒有允許與後突厥聯姻。

在這以後,毗伽可汗每年都派大臣至唐朝覲。

727年(開元十五年)秋,吐蕃寫信給毗伽,約他一起侵擾唐邊境,毗伽不但予以拒絕,並且將吐蕃的來信送交唐朝。唐玄宗很讚許毗伽的誠意,在紫宸殿設宴款待送信來的後突厥大臣梅錄啜。又允許在朔方軍西受降城設立互市,每年以縑帛數十萬匹與後突厥交換軍馬,以壯大騎兵隊伍,並改良馬種。從此中原的馬匹更加強壯。

731年(開元十九年)春三月,後突厥左賢王闕特勤死。唐朝派金吾將軍張去逸等送唐玄宗璽詔前往吊奠。並為他立祠廟,刻石為像。唐朝派去6名繪畫高手,在廟的四壁精心繪製闕特勤臨陣作戰的壁畫。這在突厥國中是從未有過的繪畫藝術作品。最有曆史價值的是,732年(開元二十年)立的《故闕特勤之碑》,其漢文碑銘由唐玄宗“禦製禦書”。碑上還刻有古突厥文字的銘文。這大理石碑分為大小2塊,至今仍矗立在蒙古鄂爾渾河流域和碩柴達木地方,是研究突厥史的重要材料。

734年(開元二十二年),後突厥大臣梅錄啜下毒謀殺毗伽可汗。毗伽在毒藥發作但尚未身死時,發兵殺死梅錄啜及其族黨。毗伽死後,唐玄宗派宗正卿李佺前往吊奠,並為立廟和碑,命史官起居舍人李融撰寫碑文。此大理石碑立於735年,也刻有漢文與古突厥文兩種銘文,和《故闕特勤之碑》樹立在同一地方。

毗伽可汗死後,國人立其子為伊然可汗。伊然可汗曾由唐朝冊封。但不久他就病死。其弟繼立為苾伽骨咄祿可汗,唐朝派遣右金吾衛將軍李質冊封他為登利可汗。登利年幼,其母婆匐參予政事,國人不服。登利的堂叔分掌兵馬,在東者稱左殺,在西者稱右殺。

741年(開元二十九年),登利忌左右兩殺權勢過大,與母親合謀,誘右殺至可汗牙帳,將他殺死,奪其軍隊。左殺判闕特勤害怕被殺,先發製人,攻殺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之子為可汗。新可汗很快被骨咄葉護殺死,另立其弟為可汗。接著骨咄葉護又殺掉這可汗,自立為可汗。後突厥內亂頻繁。唐玄宗命左羽林將軍孫老奴招撫回紇、葛邏祿、拔悉密等九姓鐵勒部落。

742年(天寶元年)秋八月,拔悉密、回紇、葛邏祿三部聯合攻殺骨咄葉護,推舉拔悉密酋長為頡跌伊施可汗,回紇和葛邏祿的首領分彆擔任左、右葉護。後突厥另立判闕特勤之子為烏蘇米施可汗,並以其子葛臘哆為西殺。唐玄宗遣使勸說烏蘇米施可汗內附,他不聽勸告。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列重兵於磧口,進行威脅。烏蘇米施害怕,口頭上表示願降,但實際上進行拖延,並不前來。王忠嗣動員拔悉密、回紇、葛邏祿進攻後突厥。烏蘇米施逃走。王忠嗣出兵,取突厥右廂。後突厥西葉護阿布思、西殺葛臘哆、默啜之孫勃德支、伊然可汗小妻餘塞匐、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登利可汗女餘燭公主等率領部眾千餘帳,先後降唐。九月,唐玄宗登花萼樓歡宴來歸的後突厥諸首領,並分發給他們很多賞賜。

744年(天室三載)秋八月,拔悉密攻殺烏蘇米施可汗。後突厥殘部立其弟鶻隴匐白眉特勤繼位,是為白眉可汗。後突厥大亂。唐玄宗命朔方節度使王忠嗣乘其亂出擊,破後突厥左廂阿波達乾等11部。回紇和葛邏祿一起攻殺拔悉密頡跌伊施可汗。回紇首領骨力裴羅南下占領突厥故地,745年(天寶四載)正月,骨力裴羅擊殺後突厥白眉可汗,送其首級至唐京。後突厥毗伽可汗妻骨咄祿婆匐可敦率眾歸唐。唐玄宗封她為賓國夫人,每年供給她“粉直”20萬。

至此,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後突厥,在唐朝和九姓鐵勒回紇等部的聯合攻擊下,國亡。從此以後,突厥在中國北方退出曆史舞台,繼之而起的是回紇。


最新小说: 天災降臨:我靠禦獸苟到最後! 老婆你矜持點 郡主她百鬼送嫁,少將軍敢娶嗎? 團寵郡主有係統 混沌的摩潘德斯 一胎雙寶:總裁大人夜夜歡 冷王嗜寵:囂張狂妃 八零易孕小嬌軟,冷麵軍少彆糾纏 武俠:從六扇門開始模擬人生 我,西遊巨靈神!開局加入聊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