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期醫學醫學著作_資料存放處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資料存放處 > 兩宋時期醫學醫學著作

兩宋時期醫學醫學著作(1 / 2)

一、《太平聖惠方》

《太平聖惠方》簡稱《聖惠方》,100卷,北宋王懷隱等奉敕編纂。太平興國三年(978,宋太宗詔命翰林醫官院諸太醫各獻家傳經驗方,共得方萬餘首,加上太宗即位前親自搜集的經驗效方千餘首。命翰林醫官使王懷隱,副使王佑、鄭奇(一作鄭彥、醫官陳昭遇等“參對編類”。王懷隱等對眾多醫方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整理歸類,根據疾病證候劃分為1670門,每門之前都冠以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有關理論,次列方藥,以證統方,以論係證。全書之首還詳述診脈及辨陰陽虛實諸法,次列處方,用藥基本法則,理、法、方、藥俱全,全麵係統地反映了北宋初期以前醫學發展的水平。由於各門按類分敘各科病證的病因、病理、證候以及方劑的宜忌、藥物的用量,方隨證設,藥隨方施,臨床應用頗為便利實用,全書收方16834首,內容涉及五臟病證、內、外、骨傷、金創、胎產、婦、兒、丹藥、食治、補益、針灸等。這部大型方書,編纂經曆了十四年時間,至淳化三年(992才告完成。

本書最早刊本為淳化三年五月刊本,久已失傳,195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排印本係很據四種抄本校勘而成。因本書卷帙過大,不易流傳,北宋中期福建何希彭曾節取本書內容編成《聖惠選方》60卷,載方6096首,今已失傳。

二、《養老奉親書》

《養老奉親書》,或稱《奉親養老書》、《壽親養老書》、《養老全書》,宋·陳直(一作陳真撰於11世紀中葉,該書原刊本久佚,現存主要版本有: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虎林氏文會堂刻本、經鈕堂抄本、民國初年唐成之家藏抄本、1988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訂正評注本。

《養老奉親書》1卷,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共16篇,160條,論述老年常見內科病及耳目病的食療方法,所列方劑,多從《千金要方》、《食醫心鑒》、《食療本草》、《詮食要法》、《諸家法撰》及《太平聖惠方》中精選而來,簡便易得,切於實用。下部共13篇,46條,主要論述老年醫學理論及藥治、護理要點。另外,卷末還附有“簡妙老人備急方”及“養老奉親書續添”,分述急用單方及老人起居用藥宜忌,對前述內容有所補充。

三、《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宋·唐慎微撰。其初搞完成於1082年,最後定稿時間約在1098年。

《證類本草》是在掌禹錫《嘉祐本草》和蘇頌《本草圖經》基礎上,收集民間驗方,各家醫藥名著以及經史傳記、佛書道藏中的有關本草學記載,整理編著而成的。全書共31卷,第1、2卷為序例,以後各卷,將藥物分為玉石、草、木、人、獸、禽、蟲魚、果、米穀、菜(以上又各分為上、中、下三品,有名未用、圖經外草類、圖經外木蔓類,凡13類,敘述藥物彆名、藥性、主治、產地、采集、炮灸,辨析、附方等。本書內容豐富,收載藥物1746種,其中增加藥物660種,有藥圖294幅,分類較有係統,論述也較周詳。書中引述了大量文獻資料,據統計,共引經史方書240餘家(《重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在曹孝忠序後,列“《證類本草》所出經史方書”凡247家,含《本草衍義》)。一些重要本草著作如《開寶本草》、《日華子本草》、《嘉祐本草》等早已散佚,其內容幸賴《證類本草》保存下來,這是唐慎微的一大功績。本書增加方論1000餘條,各藥之後共附古今單方3000餘首。總之,《證類本草》對宋以前的本草學成就進行了係統的總結,在《本草綱目》問世之前流行500餘年,一直是本草學研究的範本,在本草上具有重要地位。

現存《政和本草》主要版本有:蒙古定宗四年(1249平陽張存惠晦明軒刊本,明成化四年(1468原傑氏刊本。明萬曆九年(1582富春堂刊本。《四庫全書》本,《四部叢刊》本。159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影縮印本,196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原大線裝本。

現存《大觀本草》主要版本有:元大德六年(1302崇文書院刊本,明嘉靖間刊本,明萬曆五年(1577陳瑛刊本,日安永四年(1775望草玄刻本。

現存《重刊經史證類大全本草》主要版本有:明萬曆五年(1577宣郡王大獻尚義堂刊本,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籍山書院重刊王大獻本,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山西官刻本。

《紹興本草》在國內早已失傳,但很早就流傳到朝鮮、日本等國。現有若乾種手抄本尚存。

四、《月光》

藏醫藥著作,全名《集要廣注·詞義月光》,是對古印度醫藥著作《八支集要》的注疏本。

《八支集要》是印度壽命吠陀醫學重要醫家伐八他(vagbhata的著作,伐八他梵名帕郭,也稱馬鳴,是公元二世紀左右的印度哲學家,在醫學上,他集古代吠陀醫學的精要,著成《八支集要》等書,並著有自注書《醫學八支論自注》。公元八世紀,迦濕彌羅(今譯克什米爾學者達瓦拉嘎瓦(dranandana對《八支集要》進行了注疏,著成其注釋本《集要廣注·詞義月光》簡稱《月光》。這兩部著作為十一世紀左右的藏族哲學家、醫家洛欽·仁欽桑波介紹到西藏,並全文譯為藏文醫著,在譯成藏文時,仁欽桑波作了一些注疏和發揮,使其成為藏醫學作品,其藏醫的八支即是全身病支、兒童病支、婦女病支、魔邪病支、創傷支、中毒支、返老支及壯陽支,這些譯著在藏醫中具有較大的影響,部分內容被隨後的宇陀薩瑪在修定《四部醫典》時所吸收。

五、《史載之方》

《史載之方》又名《指南方》,宋史堪撰,1068年成書,1085年列行,主要版本有《十萬卷樓叢書》本,1955年商務印書館《宋人醫方三種》鉛印本等。

全書上、下二卷,31門,每門下列醫論若乾篇。書末附治療諸方數十首。上卷首論四時正脈及運氣生病,次述大府泄、大府秘、身熱;頭痛、脹滿、喘等病證,再論傷寒,診失精、汗脈、室女、婦女諸脈、黃疸等,附有關方劑;下卷載述診胃脈、治方、為醫總論,治涎、痢,五運六氣有關理論等。該書重視運用五運六氣理論解釋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機理,臨證診治,強調診脈的重要性,以大量篇幅闡發各類疾病的脈象特點及內在機理,常以脈辨證定性和施治。

六、《小兒藥證直訣》

《小兒藥證直訣》又名《錢氏小兒藥證直訣》、《錢氏小兒藥證》、《錢氏小兒方》,宋·錢乙撰,由閻季忠編輯而成。

閻季忠,一作孝忠,6歲時患“驚疳癖瘕”,蒙錢乙治愈,對錢氏頗為尊崇,珍藏家傳錢乙方10餘首。大觀初年(1107)季忠初為官時,於親友間得錢乙關於病證的論述10條;後6年又獲錢氏晚年雜方若乾首;至京師後又見到錢乙著作傳本,但曆次所得雜亂無章,各有得失,因而相互參校,重新編次,刪其重複,正其訛謬,改其俚語,編成《小兒藥證直訣》一書,於宣和元年(1119刊行。

本書原到本已佚,現存版本主要有:照宋重刻本4種。四庫館纂修本3種及薛己加注本。另外,還有1983年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的點注本(《中醫古籍小叢書》本。

《小兒藥證真訣》分上、中、下3卷。上卷記脈證治法,包括“小兒脈法”、“變蒸”、“五臟所主”、“五臟病”等81篇,論述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及各種常見疾病的辨證治療。對瘡疹、驚風、諸疳等兒科重要病證辨察尤為詳儘,如把瘡疹區分為水皰、膿皰、斑、疹、變黑5種,分屬於肝、肺、心、脾、腎五臟,其中前4種實際分彆指水痘、天花、斑疹、麻疹,早在12世紀即能對其進行鑒彆,實屬可貴,本書卷中記“嘗所台病二十三證”,是錢乙治療驗案的彙集。下卷為“諸方”,列錢乙所製方劑110餘首。既有化裁精當的古方,也有獨創巧妙的新方,其中治療小兒心熱的“導赤散”,治療腎虛的“地黃丸”等,都是佳效名方,至今仍為臨床醫生所常用。本書基本上反映了錢乙的學術思想,總結了他的兒科臨床經驗,是一部理論結合實際,突出臟腑辨證思想的兒科專著,對宋以後兒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七、《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又名《政和聖劑總錄》,200卷。北宋末年政府主持醫家編纂,以宋徽宗名義頒行。政和年間(1111~1118,徽宗趙佶詔令征集當時民間及醫家所獻大量醫方,又將內府所藏的秘方合在一起,由聖濟殿禦醫整理彙編而成。全書包括內、外、婦、兒、五官、針灸、養生、雜治等,共66門,而把運氣內容列於全書之首,這與宋徽宗崇信五運六氣學說有關。“運氣”之下還有“敘例”、“治法”等篇,相當於全書的總論部分,自“諸風”起至“神仙服餌”各門,相當於全書的各論部分。每門之中部有論說,詞簡義賅,總括本門,其下又分若乾病證。凡病因病機、方藥、炮製、服法、禁忌等均有說明。全書共收載藥方約2萬首,既有理論,又有經驗,內容極為豐富。在理論方麵,除引據《內經》《傷寒論》等經典醫籍,亦注意結合當時的各家論說,並加以進一步闡述,在方藥方麵,以選自民間經驗良方及醫家秘方為主,療效比較可靠。本書較全麵地反映了北宋時期醫學發展的水平、學術思想傾向和成就。

《聖濟總錄》是宋徽宗仿宋太宗詔編《太平聖惠方》之意的產物,但《聖濟總錄》在編排上已較《太平聖惠方》有明顯進步。如疾病分為66門,每門之下再分若乾病證,就較《太平聖惠方》分1000餘門清晰明了,許多疾病的歸類也比較合理。其所錄方劑中,丸、散、膏、丹、酒劑等明顯增加,充分反映了宋代重視成藥的特點。

本書鏤板後未及刊印即被金兵掠運北方,南宋反未見本書。較早的刊本有金大定年間(1161~1189和元大德四年(1300刊本,其後,日本有文化十年(1813集珍本,1962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根據現存善本和元刻殘本互校,刪去個彆章節,標點鉛印出版。

八、《普濟本事方》

《普濟本事方》,又名《類證普濟本事方》、《本事方》。宋·許叔微撰。約刊行於紹興二年(1132。該書成於許氏晚年,為其生平曆驗有效之方、醫案和理論心得的彙集之作,取名“本事”,意其所記皆為親身體驗的事實。現存主要版本有《四庫全書》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鉛印本等。

全書10卷,分為23門。包括中風肝膽筋骨諸風,心小腸脾胃病,肺腎病等臟臟常見病。及其他內科雜病,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諸證,傷寒時疫證等,每門分列數證,證下係方若乾,每方均簡述主證、病因、病機、用藥、炮製及眼法,或載有關醫論、病案、灸治、煨治法等內容。

該書文字簡明,列證、輯方切於臨床。如對各類積證,除用纏金丹等治療外,又依病情分為:酒、肉、血、氣、水、涎、食六類病候,分彆治療;對陰毒證,由淺入深分為始得、漸深、沉困三候,而以正元散、玉女散、灼艾臍中等方藥分彆治療。該書許多方、論為後世醫家吸取或借鑒,如治療中風的豨薟丸被《壽世保元》、《蘭台軌範》、《成方切用》等書收錄;治療腸風的槐花散流傳至今,已成為治療痔疾的名方。

九、《雞峰普濟方》

《雞峰普濟方》30卷,宋代醫著,今傳本不注撰人及初刊年代,隻記“馮翊賈兼重校定”。

《雞峰普濟方》原刊本已佚,現存版本有清道光八年(1828汪士鍾複南宋刻本。1987年上海樹學技術出版社將此本影印出版。

《雞峰普濟方》30卷中,第2、3、6、8卷在汪氏重刻時即已缺失(第6、8巷目錄尚存,另外尚有零星缺頁。本書第1卷為“諸論”,總述多種病證的病因病機、藥物炮炙、處方法則等;第4~27卷則按腳氣,傷寒、補虛、脾胃、泄痢、婦人、消渴、小兒等分門臚列證治效方,第28~29卷列舉丹藥製法相功用;第30卷收錄民間常用備急驗方。

《雞峰普濟方》係綜合擇錄宋以前醫療經驗而成,涉及內、外、婦、兒各科,共載方3000餘首,每列一方,均詳述所治病證、藥物組成、修製及用法,有方有論,內容翔實。除方藥外,書中還載有某些病證的導引、針灸療法,言簡意賅,便於實用。該書言辭精煉,文風樸實,所載方劑,有許多用至今而仍有卓效,是一部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的醫方著作。

十、《幼幼新書》

《幼幼新書》,宋·劉昉(萬明撰。

《幼幼新書》原刊本早佚。明·陳履端重到本書時,曾多方尋求,力得其全。《幼幼新書》現存主要版本有:明萬曆十四年(1586陳覆端副本、又明萬曆間刊本、又明萬曆間刻本(顯微膠卷、明抄本、日本據宋墨書真本抄本,中醫古籍出出版社1981年影印陳履端副本。

《幼幼新書》凡40卷。第1~3卷為總論部分,包括求子及小兒調理、用藥和診察特點;第4~5卷論新生兒護理及新生兒常見病證的治療;第6卷論先天稟賦不足所致的發育遲緩等病證;第7~12卷論忤、狂、驚、癇等精神神經方麵的病證;第13~17卷論風寒時氣、咳、瘧諸病;第18卷論斑疹麻痘;第19~22卷論熱、痰、汗、疸、寒逆諸病;第23~26卷論疳證;第27~30卷論霍亂、泄痢、血證、痔、淋等;第31~32卷論蟲病、疝瘕、水飲;第33~34卷論五官病;第31~39卷論癰疽、瘡疥、丹毒、外傷;第40卷為“論藥敘方”,主要記述常用藥物的彆名(或突出特性,所引書目及拾遺方,全書共分547門,每門先引《諸病源候論》等書論其病理病證,後列諸家方藥詳述治療,曾參考宋以前160多家方書著作,取材廣博,內容豐富,是一部總結宋以前經驗的兒科全書。書中所引資料,基本都注明出處,不僅切於臨床實用,且有重要的文獻價值。書中保存了多種已佚唐宋兒科著作的部分佚文,對了解唐宋兒科發展文具有重要意義。

十一、《蘇沈良方》


最新小说: 神醫廢材妃 靈霄天衍功 惹上首席總裁2 雲隙微光遇見貓 神秘首席甜寵妻 星遊記之我要飛 傲世狂徒 背包女強人 我在末世造小家 體重兌換係統:胖子逆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