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學說的發展和預防保健_資料存放處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資料存放處 > 溫病學說的發展和預防保健

溫病學說的發展和預防保健(2 / 2)

“將疫苗在體溫(37c或稍低的溫度下保存一個多月,這當然會使80%的活病毒顆粒發生熱失活效應。但由於這些死亡蛋白質的存在,當接種到人體時,就像抗體產生一樣,強烈地刺激著產生乾擾素。”

3、人痘接種術的效果和盛行

隨著人痘接種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成熟、精細,其效果和安全性都大為提高,正因如此,在那天花猖照流行的年代,人痘接種術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歡迎。

從曆史文獻記載中看,人痘接種的成功率極高,效果和安全性都堪稱一流。

在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天花是人人要罹患的危險疾病。當時張琰勸人預防接種人痘,他的接種成功率很高,失敗僅占2~2.5‰。

徐大椿是一位頗為挑剔的醫生兼醫學評論家。他在《蘭台軌範》中有一評述:估計天花的自然死亡率在80~90%,種人痘的失敗率為1%。原因是“苗之不善”,種痘方法是很好的。當然,普通種痘師是及不上張琰那樣的種痘專家的。

當年在中國的傳教土dyerball就述他在山西省看到的情景,沒有種人痘(但有治痘醫生時,山西省天花死亡率一為50~60%,一為20~30%;種人痘術推廣之後,天花流行的死亡度降為1%(&wu:historyofesemedie第276頁,中國檢疫局,1936),這從另一個角度,從外國人的眼中,比較出人痘接種術的效果來了。

西方所用的人痘接種法未能隨著中國人改良之法而改良,因此成功率較低。以外國之停留於痘漿法時苗接種的失敗率較高來推論我國盛行不衰的人痘接種技術效果是錯誤的。人痘接種術在中國是成功的,並且隨著技術改進而顯得更加成功;它絕不等同於“一次人工的天花傳染”。

4、人痘接種術在國外的傳播

種人痘的技術發明,在世界醫學史上無疑是一項重大突破。

據英?李約瑟博士考查,早在公元1700年之前,已有在中國的傳教士寫信給英國皇家學會,談到中國種痘之術,但未獲重視。

俄國人則較早派人來學痘醫。俞正燮《癸巳存稿》(1713刊雲:“康熙時俄羅斯遣人到中國學痘醫,由撒納衙門移會理藩院衙內,在京城肄業。”

康熙二十八年(2689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俄國政府選派留學生來華;時值俄國天花流行,部分留學生即以專門學習痘科。康熙二十年恰召朱純嘏等種人痘並推廣之,俄國人學痘醫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人痘法於是很快傳到了俄國,並在俄境廣為推行。

當時俄國屬土而南與土耳其接壤的錫爾戛西,本來是個出美女的地方,但因為天花流行而損害了她們的容貌。正是因為人痘法的傳入挽救了她們,法國大百科全書家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曾在法國大聲疾呼批評法國人不善學習和沒有及時推廣種痘技術,他讚揚錫爾戛西民族稿英國駐土耳其公使夫人瑪麗?蒙塔古(maryue將異國的種痘習慣傳回本國,他說:“我聽說一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

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

錫爾戛西人的種痘術可能從此傳來,也可能由南邊的土耳其傳來。中國與土耳其之間一直有絲綢之路的頻繁往來,中國醫生到土耳其種痘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英國傳教士醫生德貞(dudgeonjohnhobson1837~1901在《中西聞見錄》中說:“自康熙五十年(1717有英國欽使曾駐土耳其國京,有國醫種天花於其使之夫人,嗣後英使夫人遂傳其術於本國,於是其法倡行於歐洲。”

dyelball《中國風土事物記》中也提到:“說也奇怪,象其它許多事物一樣,種痘術似也是由中國傳入西方的。這術約八百年前,中國宋朝已經應用,於1721年由駐君士坦丁堡的英國公使夫人蒙拉格氏(即蒙塔古最早介紹來英國。”

土耳其的種痘術傳自中國,是所公認由土耳其傳到英國,則應歸功於蒙塔古夫人。法國則在伏爾泰的再三呼籲後,也傳入了人痘接種術。

俄國人又將種痘術傳至非洲,首先在突尼斯施行。為保證黑奴貿易,乃得普行於全非。又因黑奴販運到美,種人痘法遂傳美國。

近鄰的朝鮮和日本接受種人痘法反晚於歐美。大約乾隆二十八年(1763方傳至朝鮮;1744年,福州商賈李仁山到長崎,後奉長崎鎮台之命種痘,醫者柳隆元、堀江道元從其學。李仁山並著《種痘說》(日譯本稱《李仁山種痘和解》。

至1778年,有人將《醫宗金鑒》種痘卷拔萃,題為《種痘心法》刊行,至此種痘之法廣為流傳。

5、人痘接種術發明的曆史意義

人痘接種法無疑是中國人民最偉大的曆史創造之一,它造福於全人類並促進了醫學科學的新發展,其意義不亞於四大發明在世界曆史上的貢獻。它本身曾有效地預防了無數次天花流行,拯救了準以計數的孩子的生命;也使許多人免於麻於、殘廢等天花後遺症的困擾。

它直接導致了牛痘接種術的發明。人痘術在英國廣為推行,愛德華?琴納(edwardjennerl749~1823正是一位在鄉間種人痘的醫生。他是在種人痘的過程中才發現擠奶女工因患過牛痘而可免種人痘的(參見文士麥:《世界醫學五千年史》,馬伯英等中譯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年)。1796年,他試用牛痘苗代替人痘苗接種試驗成功。顯然,牛痘接種法不過是人痘接種法的一次革新。

如果說牛痘接種法曾作為人工免疫法的先驅,那麼,現在則完全有理由說:人痘接種法是更早的、真正的先驅,人痘接種法當之無愧地是現代免疫學濫觴之源。

預防醫學以戰勝天花傳染、消滅天花為榮,是人類預防醫學史上最偉大的事件。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宣布全球消滅天花。

若此偉大的奇跡般的成就,其最先的肇始是由於中國古代發明的人痘接種術,然後傳至世界各地,然後有由琴納加以改進為牛痘接鐘術,再以後是牛痘術在全世界的推行和改進。中國古代人痘接種術創始之功不可沒,中國人痘接種術永遠彪炳史冊。

三、衛生保健

清代前中期,人們對環境汙染,蠅鼠蟲害及其與傳染病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正確認識,並采取了一些環境衛生措施。養生保健在繼承前代成就基礎上,著重於養生知識的普及和推廣,養生對象尤其重視老年人。

當時,人們對水源汙染和傳染病發生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王孟英認識到人煙稠密的地區容易引起傳染病的流行,在論及預防措施時,科學的要求:“平日宜疏浚河道,毋使積汙,或廣鑿井泉,毋使引濁”,以保護環境衛生。

這一時期,人們觀察到蒼蠅害蟲汙染環境,是人類許多疾病的禍根,唐黌《外科心法》認為“蒼蠅聞穢叢聚,以致生疽。”因此,早在明代的外科著作《外科正宗》中就明確指出,病房“庶防蒼蠅、娛蟻之同侵入”。

鼠害,早在先秦人們已有認識。到明代,《本草綱目》引梅師“正旦朝所居處埋鼠,辟瘟疫也。”把滅鼠與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聯係起來。吳宗宣撰《鼠疫治法》主張見死鼠即埋等法預防鼠疫。

一般認為煙草最遲於明萬曆年間由國外傳入。有一些醫家在反複實踐過程中開始認識到煙草的危害性。如清初醫家張璐在《本草逢原》中就提出煙草有害的疑問,說:“豈知毒草之氣熏灼臟腑,遊行經絡,能無壯火散氣之慮乎?”至乾隆年間,吳澄在編寫《不居集》時,明確指出煙灼臟腑損人壽,並告誡人們煙酒“二物並行,貪嗜無厭。臟腑不為之焦壞乎?養生者當細思之。”吳氏的這番議論,十分可貴,對於今天提倡不吸煙的運動仍然有著積極的意義。

這一時期的養生學以繼承、普及、推廣為主要特點。在通俗性養生著作中,比較有影響的有:尤乘《壽世青編》,重點輯錄了前人關於養生保健的理論和方法,其中“勿藥須知”專論氣功、養生。簡明易學,為後世養生者所推祟。此書和黃克楣《壽身小補》分彆被國內外學者譯成德文出版。汪昂仿《壽世青編》之例,撰《勿藥元詮》,分載《內經》“不治已病治未病”及“恬澹虛無”經旨,以及“調息”、“小周天”、“道經六字訣”、“一秤金訣”、“金丹秘訣”等內容,簡便易行,故流傳甚廣。書中輯集前代《修齡要旨》、《類修要決》、《頤生微論》載錄的導引、按摩養生經驗要點即養生十六宜:“發宜多梳,麵宜多擦,目宜常運,耳宜常彈,舌宜抵齶,齒宜數叩,津宜數咽,濁宜常嗬,背宜常暖,胸宜常護,腹宜常摩,穀道宜常撮,肢節宜常搖,足心宜常擦,皮膚宜常乾淋浴,大下便宜閉口勿言。”後來傳入日本,現在劄幌等地區甚為流行。此外,徐文弼《壽世傳真》所載的“十二段錦”,顏偉《延年九轉法》,汪《壽人經》所載的理臟腑之導引等等,至今仍然為群眾所樂於鍛煉的養生方法。

中國養生學著作在此期間被譯成外文在國外出版發行,並由此對國外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同時,國外的保健知識也被介紹進來。如鄭觀應編輯的《中外衛生要旨》四卷(1890,除論述中國固有的養生、飲食、氣功以外,還介紹國外如鄉居、旅遊、運動等養生方法,以及因地氣不同、體質及病患不一,所以采取相應的保健措施,若土地卑濕之處,宜開溝引水,多種花卉。其中載錄西方名醫海德藍醫生之養生論頗為詳細,此可謂中國比較係統吸取國外有關衛生保健以為借鑒之始。


最新小说: 海賊:向元帥大人獻上忠誠 驚悚遊戲:從蘿莉開始無限逃生 家破人亡後我快死了,你後悔了? 給渣男養私生子?滾!離婚我亂殺 快穿:悲慘反派救贖計劃 誘她入懷,星際美人夜夜被親哭 我一個獸醫啊!你解鎖大醫係統! 重生成樹:開局賣子求活 弑神者:開局吞噬禁忌序列 暗戀他的第十一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