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唐卡藝術_資料存放處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資料存放處 > 藏族的唐卡藝術

藏族的唐卡藝術(2 / 2)

曆史畫:這類畫,以史實為依據,著重表現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動。如表現一代英王鬆讚乾布生平業績的曆史題材。其中以謳歌藏漢民族血肉相連友誼的作品,尤有特色,引人注目。“文成公主進藏”故事,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都繪在醒目的位置。畫麵通過“使唐求婚”、“五難婚使”、“公主進藏”等形象,生動描繪了貞觀十五年唐蕃聯姻的曆史事件。大昭寺、布達拉宮中的“歡慶圖”,再現了文成公主駕抵“邏娑”時,吐蕃人民以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的歡迎場麵。布達拉宮白宮東大殿內“照鏡子”壁,描繪的是公元710年金城公主下嫁吐蕃的曆史。羅布林卡達旦米久頗章內一幅“宴前認舅”,畫的是金城公主的故事。公主與藏王赤德祖讚聯姻,生下王子,被藏王另一王妃搶走,公主十分悲傷。當王子周歲時,藏王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公主和大唐使者、王妃和重臣貴戚應邀參加,分列兩旁就座。藏王將斟滿酒的金杯遞給王子,說將酒獻給你舅舅。王妃及其貴戚,拿出各種珍玩衣物,呼喚王子,而王子卻將酒送到唐朝使者手中,撲入其懷中說:我是漢人的外甥。母子重聚,情景動人。布達拉宮紅司西平措大殿中,一幅“五世達賴朝見順治圖”,記述的是公元1652年五世達賴“赴京”、“覲見”、“遊樂”等各項活動和歡迎盛況。這些畫,生動地頌歌了藏漢民族間團結友好的曆史。

三、唐卡的分類

按照製作方法和所用材料來區分,唐卡主要有兩大類:以絲絹綢緞為材料,用刺繡、編織、拚貼或套版印刷等方式製成的叫做“歸唐”(lthang);而用顏料在畫布上繪製的則叫做“遲唐”(vbrithang。遲唐又可以根據畫背景時所用的不同顏料劃分為金唐、赤唐、黑唐、彩唐等。具體可細分為:

布麵唐卡:先將白布繃在木框上,塗上一層膠質白灰,再用滑石磨平,然後在其上勾勒作畫。

刺繡唐卡:用各色絲線繡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樓閣等均可刺繡。

織錦唐卡:以緞紋為底,用不同顏色之絲為緯,間錯提花而織造。

貼花唐卡:用各色彩緞,剪裁成各種人物和圖形,粘貼在織物上,故又將其稱之為“堆繡”。

緙絲唐卡:用“通經斷緯”的方法,用各色緯線僅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視之如雕屢之象,風貌典雅,富有立體裝飾效果。緙絲是我國特有的將繪畫移植於絲織品上的特種工藝品,質地緊密而厚實、構圖嚴謹、花紋精致、色彩絢麗,有的還把珠玉寶石用金絲綴於其間,珠聯璧合,金彩輝映,燦爛奪目。西藏的織物唐卡多是內地特製的,其中尤以明代永樂、成化年間傳到西藏的為多,後來西藏本地也能生產刺繡和貼花一類的織物唐卡了。

印刷著色唐卡:是先將畫好的圖像刻成雕版,用墨印於薄絹或細布上,然後著色裝裱而成。這種唐卡,筆畫纖細,刀法遒勁,著色多為墨染其外,朱畫其內,層次分明,彆具一格。

珍珠唐卡:用珍珠連綴成圖案的唐卡。在西藏山南地區澤當縣昌珠寺,有一幅著名的《觀音菩薩憩息圖》珍珠唐卡。這幅唐卡畫麵泛紅,觀音菩薩體態纖細、優美,其安逸的神態表現出一種頓挫有序的韻律。這副長2米,寬1.2米的珍貴唐卡製成於元末明初,畫風工整細致。該唐卡共珍珠26兩多(計29026顆)、鑲嵌鑽石1顆、紅寶石2顆、藍寶石1顆、紫鴉鳥寶石0.55兩、鬆石0.91兩(185顆)、珊瑚4.1兩(1997顆),還用了15.5克黃金。

四、唐卡的製作方法

西藏唐卡構圖嚴謹、均衡、豐滿,布局上疏密參差,以虛濟實,活潑多變。畫法上主要有工筆重彩與白描種種,首先按照造像量度標準起稿,麵部五官、頭、胸、腰等各個部位的比例均有嚴格的要求。然後著色,用色上強調對比,講究色彩富麗,追求金碧輝煌的效果,並用點金和其他中和色統一畫麵。最後線描,線條勾勒,一種線粗細一致、剛柔相濟,另一種運筆有粗有細,頓挫變化,隨畫麵的區彆而運用,有的線條粗獷有力,有的圓潤流暢,均能達到傳神動人的效果。

繪製唐卡前首先要根據畫麵的大小來選擇尺寸合適的畫布,沿畫布的四邊把它縫在一個細木畫框上,畫框的四條框都是用和普通鉛筆粗細差不多的樹枝製成,把細木畫框上的畫布繃緊,再用結實繩子把細木畫框牢牢地綁在大畫架“唐卓”上麵,按“之”字形的繩路式樣把細木畫框的四個邊同大畫架的四個邊綁在一起。

畫布一般是淺色畫布,不要太厚大硬。畫布太厚太硬容易使顏料剝落和皺裂。最合適的畫布是織工細密的純白府綢或棉布,沒有圖案的白絲綢做畫布也非常合適。有的唐卡尺幅很大,用一塊畫布根本不夠,這樣隻好把好幾塊畫布用非常細密的針腳縫合在一起,縫好的幾塊布的接縫處不能有礙於唐卡畫麵的完整。

把畫布固定在“唐卓”上之後,就著手進行以下工作:首先在畫布上塗上薄薄一層膠水作為“底色”,然後晾乾。塗淡膠的目的是防止畫布吸附,滲入顏料;防止顏料在畫布上“變花”,使顏料塗上麵布時不會失掉本色。此後,再薄塗一層有石灰的糨糊。等第二層塗料乾後把畫布鋪到木板或桌麵之類的平坦地方,用一塊玻璃或貝殼、圓石等光滑的東西反複摩擦畫布麵,直到畫布的布紋看不見時為止。

接下來便是畫出主要的定位線。其中有邊線、中心垂直線、兩條對角線和其他所需要標出的輪廓線。用炭筆畫出佛像的素描草圖“白畫”之後,再用墨勾成墨線,通常稱墨線草圖即線描草圖為“黑畫”。勾墨之後再根據畫麵描繪的水泊、河流、岩石、山丘、樹木、雲霧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塗上相應的顏色。一次隻上一種色,先上淺色,後上深色。繪佛像時,先繪蓮花座,再畫布飾,然後畫佛身,眼睛先空著。畫背景時,先淺色後深色。把上麵所說的部分畫完後,用金色畫衣服上的圖案,故稱這些金色圖案為“金畫”。一些畫麵裝飾和畫麵其他地方也用金色來勾邊,稱“金線”。最後,將所有需要用墨勾的線再勾勒一遍,然後再畫上眼睛。點睛以後,這幅作品就算完成了。

畫麵上圍繞佛像留出的空白還要畫上景物或其他由“地、水、火、風”四原素組成的無生命的物體,也可以畫上人們樂見的眾生有情。

各國各地區的繪畫中,傳統的繪畫裝飾景物在他們的繪畫作品中占據了支配地位。其中有些國家和地區的繪畫裝飾風格直接影響了西藏藝術。例如,印度繪畫中所用的飾景通常是舒適華貴的房屋、菩提樹、各種作供品用的鮮花、各種吉祥物,還有珠寶項鏈。

中原漢地的繪畫大多是表現繁榮昌盛的象征物,裝飾精美的長袍和衣服,精雕細刻的座椅,還有一些詼諧幽默的場麵。

克什米爾的繪畫飾景有水生動物、湖泊、池塘和森林,還有藥用植物、香燭等圖案。

尼泊爾的藝術家一般描繪彩虹、雲彩、用珍貴的寶石裝飾的樹,各種顏色的家禽和烏等。

藏地的藝術家描繪岩石、雪山、草原風光,綴滿流蘇的華蓋,嬉戲的野獸。

所繪佛像的衣著和裝飾圖案的構圖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畫家學習繪畫所從師的畫派,他對這個畫派技法的純熟程度也許是最值得考慮的條件之一。繪畫的時間、藝術家自己的能力,以及訂畫雇主的要求等等都可能影響構圖和畫麵裝飾。

除了用水色(指用水調和的顏料,猶如現在的水粉和水彩)畫的唐卡外,還有另外三種類型的唐卡:金唐(金色唐卡)、朱紅唐(朱紅唐卡);黑唐(黑色唐卡)。這三種唐卡的名字來自於唐卡空白背景所填的顏色名稱。也就是說,金唐的背景全是金色;朱紅唐的背景全是朱砂色;黑唐的背景則全是黑色。以上三種唐卡所有顏料都摻有石灰和膠水,輪廓線必須用與底色對比度鮮明的色彩繪製。如金唐,它的底色是金色,就用朱砂畫輪廓線;朱紅唐和黑唐的底色是朱色和黑色,就用金色畫輪廓線。假如沒有金色,黑唐的輪廓線可以用朱砂來畫。

在一幅金唐中通常隻有嘴、眼睛、指甲、毛發等處使用其他色彩;在朱紅唐和黑唐中,使用水色的地方與金唐有所不同,在唐卡習墨的地方也可以使用焦麥水,這樣畫麵光潔平坦。

一般可在木板印製的佛像上塗上水色。如果要將版印唐卡製成久色唐卡,在神佛像輪廓由木版印出後,藝術家便要對畫麵進行一次細致的處理。用炭筆把木版印的輪廓線勾勒一遍使之清晰醒目,按我們上麵說的方法繪畫出唐卡。

繪畫唐卡的調色方法的指導原則,簡單地說就是加深某種單色。例如要加深朱砂色,就是往調色碗裡加點朱砂顏料。

五、唐卡的裝裱

唐卡繪好之後,要在畫麵的四邊縫裱絲絹,這縫裱的絲絹,叫“貢夏”。“貢夏”可以用各種絲絹製作,其尺寸大小比例是相對固定的。“貢夏”的下幅長度約占畫麵部分的1/2,下幅顯得稍長;上幅長度約占下幅長度的1/2,也就是占中心畫麵部分的1/4。

唐卡在畫麵的四邊圍有兩道紅色或黃色的絲帶貼麵,藏語稱之為“彩虹”。每道絲帶的寬度是左右側幅的1/2;如果僅有一條絲帶,寬度便是側幅的1/4,側幅的其他3/4是絲絹襯裱麵。

有時也可以在“貢夏”的下幅中央看到一塊絢麗精美的錦緞。這塊錦緞顏色不定,形狀可以是正方形,橫長方形或豎長方形。錦緞位於唐卡下幅的中央,約占下幅麵積1/3,叫做“敦嘎”或“托居”。有時在“貢夏”的上幅中央也有這樣一塊錦緞。

唐卡背麵的裱襯物可以是棉布、絲絹、綿緞等。一般來說,裡襯隻裱糊唐卡的“貢夏”部分,不裱糊畫麵部分;也有給唐卡整個背麵都裱上黑襯的。還有一些唐卡,雖然背麵全裱,但裱好之後,在畫麵背後做一個翻蓋,以便能夠看到寫在唐卡背麵邊上的文字。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人們要揭開襯頁看背麵文字的情況外,平常唐卡畫麵背麵與裡襯的兩個底邊都固定在一起。

唐卡前麵的兩個邊最後是用紅線鎖邊,值得注意的是,在縫裱時用一個叫“唐薪”(thangshing)或“止薪”的圓木棒將唐卡的底邊卷好並將其撐住。根據唐卡的大小確定“唐薪”的粗細。一般“唐薪”的長度是與唐卡的寬度基本相同,兩端可再長出唐卡寬度的3厘米,兩端套上用金銀或青銅製成的對稱套蓋,也就是軸頭。有了“唐薪”之後,把唐卡卷起來就方便多了,故唐卡又稱卷軸畫。

在唐卡的頂端還有一根扁平木條叫“卡薪”(gashing)或“貢薪”(ngshing,縫在“貢夏”的綢緞下麵,起到支撐唐卡畫麵的作用。木條越往兩端越細,以至於從截麵看就像一個小木楔,長度與唐卡寬度相同,兩邊不要突出來。

唐卡前麵有一幅用絲絹製作的麵蓋蓋住整個唐卡,最好的一種絲是“麵子綾絹”,質軟、色黃,帶有紅綠色的斑色。麵蓋用紅色、黃色、藍色絲絹條交替縫合而起,或者就用一種顏色的絲條作麵蓋。麵蓋縫在唐卡的頂端,麵蓋中央還有一些褶子。畫有本尊、護法神的唐卡,其麵蓋絲絹也有白色、黃色、藍色、綠色等,不過這類唐卡的麵蓋絲絹條彼此不縫合在一起,都是相互分開的。沿唐卡麵蓋上部綴有一排有褶子的掛布,下垂約8厘米,用紅色絲絹製作。

假如將唐卡寬分為四份,其中左右兩邊的四分之一處垂有兩條彩帶,每條彩帶的寬度等於“貢夏”側幅的一半。彩帶一直垂到唐卡的底邊,彩帶底端呈鳥喙形,叫“小鳥嘴”。當麵蓋放下之後,兩條彩帶便垂在麵蓋的外麵,並和麵蓋隔開。這樣可以隻把麵蓋向上卷起,讓兩邊彩帶直接垂在麵畫的前麵。在唐卡頂端,兩條彩帶的中間有一條係住上卷麵蓋的細繩,待麵蓋上卷後用這條細繩把它折疊係好。細繩上麵還有一條布繩用來掛整幅唐卡,或在唐卡卷裝後用布繩把它紮好。

六、結語

唐卡作為藏族文化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有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其上千年的繼承和發展過程中,還吸收和借鑒大量周邊國家與地區的藝術繪畫形式,至今還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在內容上,由原來以宗教內容為主擴展到自然風光、現實生活等各個領域。在繪畫技法上,吸收東方繪畫精華的同時,還借鑒西方油畫的技巧,不斷豐富和完善藝術表現手法。但不管怎樣發展,唐卡總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屹立在世界的藝術之林。

[參考文獻]

丹巴饒旦著,阿旺晉美譯:《西藏繪畫》(藏漢對照),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6年。


最新小说: 天災降臨:我靠禦獸苟到最後! 老婆你矜持點 郡主她百鬼送嫁,少將軍敢娶嗎? 團寵郡主有係統 混沌的摩潘德斯 一胎雙寶:總裁大人夜夜歡 冷王嗜寵:囂張狂妃 八零易孕小嬌軟,冷麵軍少彆糾纏 武俠:從六扇門開始模擬人生 我,西遊巨靈神!開局加入聊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