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_資料存放處_思兔閱讀 

許昌(1 / 1)

陳代光許昌在黃淮平原西部邊緣,地當河南省中部的京廣線上。周圍是一片平原沃土,交通便利,氣候溫和,不但是我國古代著名都城,而且是馳名中外的中州煙城。

直至今天,人們還將許昌與曹操的名字聯係在一起。這是很自然的。許昌的興起和發展變化,與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的活動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

東漢末年,各州郡擁兵自立,豪強地主爭城掠地。連年的戰亂,造成了“州裡蕭條,民人相食”的悲慘局麵。生產遭受嚴重破壞,人民流離失所,饑載道。都城洛陽也因戰亂而屢遭破壞。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裡,東漢政權分崩離析,末代皇帝獻帝劉協成為各個軍事集團爭奪和控製的對象。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控製著今天許昌地區的曹操,在政治上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加強他在群雄爭霸中的地位,就詭稱都城洛陽物資供不應求,民食艱難,背著其他軍事集團,挾持漢獻帝。“車駕出轅而東,遂遷都許,立宗廟社稷於許”。在經濟上,曹操“修耕藉以蓄軍資”,“募民屯田許下,得穀百萬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終於統一了中國北方。作為曹操根據地的許,因此一躍而成為全國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

然而,三國時代的許,並不在今天的許昌。

許是周初的封國之一,薑姓,當時屬於鄭國。春秋時為許男國,許的名稱從此開始。戰國時分屬韓、魏,曆二十四世,為楚所滅。故址在今許昌市東南張潘附近的古城村。今尚存遺跡,有獻帝都許時的城牆殘跡,漢魏時代的磚頭瓦塊等遺物,以及當年曹操與漢獻帝“許田射獵”的射鹿台殘址等。自建安元年秋,曹操“以董昭計,奉車駕西遷天子都許”,至魏文帝黃初元年,也就是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獻帝“奉為山陽公”(今河南焦作市東),並“徙都洛陽”上,許作為後漢的國都共曆二十五年。

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春,改為許昌縣。魏文帝將許改名許昌,含有昌盛、興旺的意義,指“魏基昌於許,漢征絕於許”,漢當以許亡,魏當以許昌”。魏晉南北朝期間,許曾為潁川郡治。

隋代,許仍屬潁川郡,郡治由長社(今長葛縣老城)移至今許昌市(舊潁陰縣)。此後,許漸為今許昌所取代。

唐置許州,治在今許昌市,屬都畿道。五代因避諱,改許州為許田。晉、漢、周改許州為忠武軍節度使。

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廢許昌為許田鎮,並入長社縣。元豐三年(1080年),改許昌為潁昌府,後複置許州。金、元、明、清因之。

民國時廢許州,改許昌縣,1947年11月29日許昌解放。翌年設許昌市至今。

許昌的地理形勢是十分重要的,清初的地理著作《讀史方輿紀要,說它“西控汝洛,東引江淮,舟車輻集,轉輸易通,原野寬平,耕屯有賴……自天下而言,河南為適中之地;自河南而言,許州又適中之地也。”

在曆史上,許昌長期以來是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很多大規模的戰爭,都是在許昌周圍展開的。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官渡之戰,就是在許昌東北的官渡一帶(今中牟縣北)展開的。北宋時,許昌(穎昌府)是京城開封與沙潁河流域,以及長江中上遊之間交通的必經之地。著名的東京四大漕渠之一的惠民河,就是從京城開封至許昌,溝通陳潁地區的航運乾線。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民族英雄嶽飛從偃城(今偃城縣)揮師北上抗擊金兵,曾在許昌附近與金軍會戰,大敗金將兀術,並以許昌為根據地,遣兵進攻朱仙鎮,直逼金南京開封。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率軍進入河南後,曾兩次攻克許昌城。清鹹豐年閻,太平軍由開封揮軍南下,圍攻據守許昌的清軍。解放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曾經在許昌附近進行過多次爭奪戰。

許昌的周圍,是一片土地肥沃的大平原,曆代曾經是州郡的治所。但在漫長的曆史時期裡,它卻曆儘滄桑,幾經興衰,直至建國前夕,許昌仍然是一座規模不大、消費性的小城市,工商業不振,城市破敗不堪。全城麵積隻有三平方公裡許,人口僅五萬。城內除南大街、大同街鋪設有磚石路麵外,其餘都是土路,街道彎曲狹窄。“馬路不平,電燈不明”,“無風三尺土,下雨滿街泥”就是舊許昌的寫照。工業落後,沒有近代工業。規模較大,而且具有全省、全國意義的隻有煙草加工工業。

建國以來,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許昌市已經從一個規模很小的消費性城市,發展成為以煙草加工工業為主的現代化的輕工業城市。

許昌市的工業部門比較齊全,有卷煙、食品、冶金、電力、化學、機械、建材、紡織等部門。1980年,全市工業企業共有一百三十多個,工業總產值比建國前夕增長了近六十倍。

許昌是我國煙草集中產區和煙草加工工業中心之一。許昌烤煙以優質高產馳名中外,素有煙城之稱。煙草加工工業產值在全布工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很大,是許昌市國民經濟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工業部門。1949年,卷煙工業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百分之二十八,1952年高達近百分之八十四。此後,至1965年大體保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是各工業部門中占總產值比例最高的部門。

許昌地處山地丘陵與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較高,排水條件好,土層深厚,結構良好,適於煙草生長。早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許昌及其以西的襄城等地,就廣種煙草,而且以優質高產著稱。抗戰期間,河南、山東、安徽三省成為全國三大烤煙產區。河南的煙草種植及烤煙生產集中在許昌及其周圍。

許昌煙草加工工業的發展也很早。遠在1917年前後,先後有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及英美煙草公司在許昌開辦煙廠,就地收購煙葉,經加工烤製後,運往上海、漢口或其他地方加工製造卷煙,行銷國內外。其中英美煙草公司為外資開辦,資本雄厚,壟斷了許昌烤煙的生產和銷售,民族工業及地方性的小手工業生產多被排擠破產,嚴重地阻礙了許昌煙草的生產及加工工業的發展。

建國以後,根據本地烤煙生產的曆史基礎及其附近優越的自然條件,恢複和發展許昌的烤煙生產。目前,在鐵路以西,八一路以南,許(昌)禹(縣)路北,運糧河以東地區,已初步形成了煙草加工工業基地。

正象清初《讀史方輿紀要》所說的:對全國來說,河南為適中之地;對河南來說,許昌又是適中之地。許昌這種居中的地理位置,很自然成為中原地區的交通中心。今天的許昌,既是鐵路交通要站,又是公路交通中心,交通十分便利。鐵路方麵,有我國南北鐵路交通大動脈京廣鐵路縱貫市區,成為許昌與全國各經濟中心之間聯係的最重要的交通乾線,還有地方鐵路西通禹縣,東達扶溝、大康等地,是豫西山地丘陵與豫東平原地區物資交流的通道。公路方麵,許昌與鄭州、洛陽、南陽、信陽、開封、商丘、平頂山等省內中心城市之間,均有直通客車。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飛躍發展,許昌市的麵貌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今天的許昌以嶄新的麵貌屹立在祖國的中原,城市範圍日益擴大,人口也迅速增加。1980年,許昌市區麵積和人口為建國前夕的三倍多。全市大小乾道均鋪設了瀝青路麵,修建了長達五十多公裡的下水道。

許昌市區大體以京廣鐵路為界,分東西兩區,東為老城區,西為新城區。在新老城區之間,修建了巨大的立體交叉,將兩城區聯接起來,使全城構成統一的整體。

老城區範圍較小,城內店鋪林立,商業繁盛,尤其南關一帶,是全市的商業中心。但房屋低矮、交叉路口多,人口密度大,交通擁擠。建國以後,根據加強維護,合理利用,適當調整,逐步改造的方針,采取保留、恢複、疏散、暢通、現代化等措施,對老城區進行改造,麵貌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新城區完全是在建國後工業發展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今天的新城區,到處是筆直寬敞的馬路,兩旁綠樹成蔭,樓房聳立。在建設路、東延安路中段及其交叉口附近,已經發展成鐵西區的商業中心。在這裡,商店密集,車水馬龍,商業興盛,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曆史上,許昌曾經被譽為荷花之城,原因是位於老城西北的小西湖(今西湖公園),曾經是幽溪曲徑,山水掩映,荷蓮爭輝的遊覽勝地。千百年來,麵對著湖中茂盛的荷蓮,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讚美的詩篇。凡到小西湖遊覽的人,無不為湖中朵朵綻開的荷花留連忘返。為了儘快恢複荷花城的風貌,許昌市的建設者們,現正在積極開展護城河、小西湖公園以及其他池塘沿岸的綠化工作,除了廣種花草外,還大力發展養魚種蓮。可以預料,不久的將來。許昌還將以荷花之城而聞名。

許昌是一座曆史高城,城內外名勝古跡很多,主要有文峰塔、灞陵橋、春秋樓、小西湖等。

文峰塔,座落在許昌市東郊塔灣村的文明寺內。塔建於明萬曆年間,高五十二米,為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磚塔,由台基、基座、名身、塔刹四部分組成。培頂中心置葫蘆一個,八角有翹龍頭。塔內有盤旋樓梯可登。每層四麵開窗,可以遠眺。造型宏偉,結構嚴謹,為河南省現存二百餘座明塔之冠,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今後規劃建設文峰塔公園,以古文明寺為基調,並在園內籌建群眾藝術博物館。

灞陵橋,原名八裡橋,位於城西八裡處的清泥河上,後訛作為賜陵橋。據傳,橋為三國名將關羽辭彆曹操,匹馬單槍保護甘、糜二皇嫂往河北尋兄劉備的遺跡。橋為青石砌成,三孔,橋寬能並行兩輛馬車。橋旁有關帝廟,建於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廟為三進院。大殿中有關羽勒馬泥塑像,附塑甘、糜二夫人乘車像。民國年間,馮玉祥主持豫政時,改名關嶽廟。殿宇宏偉,碑碣林立,古柏參天。現規劃在廟東側修建與其風貌調諧的灞陵公園。

春秋樓在老城內,取關羽夜觀春秋之義名樓。樓創建於元至元年間。三國時下邳之戰後,關羽被迫投奔曹操,曹操為了離間關羽與劉備之間的兄弟情誼,強使關羽與甘、糜二夫人同住一院。關羽深知曹操的用意,秉燭達旦,夜觀春秋,以避嫌疑,表明自己的忠義。曹操無奈,隻好將關羽與甘、糜兩嫂分住二院,即後世所稱的春秋樓一宅二院。後人在院內修建廟宇,建造樓房,以表示對關羽的敬仰。春秋樓共五間,進深三間,重簷歇山式,綠色琉璃瓦覆頂,上下均有回廊,建築宏偉。南麵門眉上橫書春秋樓三個篆體金字。相傳春秋樓是在三國時代遺跡的基礎上建造的。

小西湖始建於東漢。清道光《許州誌》記載:“湖水源出於陘山之泉,彎環盤折流衍至此,蓄而聚焉,通連於州城之濠。”曆代駐許州官,大多根據西湖的地形水勢,在較高的地方,修建亭台樓閣,於低處掘地成池,凡壅積處即開渠通水,並建橋以便行人。其間遍植梅、荷、花木參差,相互掩映,幽溪曲徑,既可泛舟,又可馳馬。由於湖滿荷花,被譽為西湖蓮舫,為許昌十景之一。北宋時,歐陽修建歐閣。後來蘇拭移官浙江杭州,致書(許)州官趙德鄰,建議改名小西湖,以區彆於杭州的西湖。現在這裡是西湖人民公園。園內堤岸花柳掩映,水中魚戲水蓮,是人們遊玩的好去處。


最新小说: 萬法道君,從小雲雨術開始 帶球跑Omega的自我修養 不是清冷霸總?我不舔了你追啥 人形兵器1 平行囈語·輪轉的意誌 我都陸地神仙了,你還敢汙蔑我? 與竹馬校霸官宣後,前世老公氣紅眼 剛無敵,輪回者老婆求我賜傳承 完蛋!我把反派大佬撩紅溫了 玫瑰無原則,心動至上!